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10章 吴郡困局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谢安呆坐在原地,他会稽的东山庄园也在这场战火中被毁。

好在谢家如今有谢石和谢玄位列方镇,带走了不少族人,谢安又在中枢,一些没有出仕的小辈都跟着他学习,谢家的人员损失并不大。

但一想到王凝之居然敢和乱军交易,不声不响地放他们渡海进入吴郡,威逼建康,谢安还是有点恼怒。

谢安虽然在桓冲面前替王凝之说了话,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以王凝之的能力,乱军这么大的动作,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就算没有纵敌的实据,王凝之也逃不掉知情不报的罪名。

可他已经拿下了会稽,接下来的事谢安甚至都可以预见,王凝之肯定会追着乱军进入其他郡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朝廷能拿这样的王凝之怎么办呢?

桓冲嘴上喊得凶,让他和王凝之真刀真枪地打上一场,他敢吗?

谢安第一次觉得,晋室是真的难以为继,司马家垂拱而治,世家缝缝补补的日子都到头了。

王凝之不是桓温,桓温还有点名士架子,放不下颜面。

但从会稽的事情来看,已经没有什么能约束王凝之了。

谢安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下诏给刘牢之,让他回师,毕竟他是晋陵太守,而叛军正在攻打他治下的无锡。

至于王凝之,朝廷已经无能为力了。

收到诏书的刘牢之询问王凝之意见,王凝之让他不用理会,争夺扬州的计划已经开始,就没有回头的可能。

王凝之给洛阳去信,调兵一万增援晋陵,把守建康的东大门。

孙恩逃离山阴后,一路南下,先后进入东阳郡和临海郡,重新聚拢了一支队伍,但刘牢之在他身后穷追不舍,孙恩始终无法夺取一个稳定的落脚点,扩大自己的规模。

往往是他在前面杀散了官军,还没喘口气,后面的刘牢之就追了上来。

进入吴郡的孙泰和卢竦打出了东海王复位的旗号,摇身一变,成为了晋室的忠臣,但在桓冲的扬州军面前,他们始终未能更进一步。

但叛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桓冲急切间也无法收回吴郡。

王凝之在庄园里住了数日,一直差人盯着山阴城内的动静。

刘桃棒接管城池后,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除了分发粮食之外,就是带着大家清理废墟,恢复生产。

王凝之一开始是很气的,可后来看到刘桃棒的所作所为,发现和自己最初到鲁阳时并无二致。

原来刘桃棒没变,而是自己变了。

王凝之已经没有耐心在一座城池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他看到的都是大局,他无暇去考虑这座城池里的每一个百姓。

站得越高,离下面的人就越远,远到足以漠视他们的生死。

刘裕看出他情绪不高,问道:“刘将军连下数城,怎么王公看起来不是很开心?”

“你说我放任孙恩逃窜,为祸地方,然后再出兵收复,是不是很卑鄙?”王凝之问道。

刘裕摇摇头:“成王败寇,赢了就是赢了,输了的人才会想那些。”

王凝之哑然失笑,“听说你初次上阵,就连杀数人,当时害不害怕?”

“不害怕,”刘裕说道:“战马刚跑起来的时候我有点紧张,但长枪刺入第一人的胸膛后,我就只剩兴奋了。”

王凝之叹道:“你和刘桃棒一样,都是简单直接的人,不像我,脑子里乱七八糟的。”

刘裕想了想,说道:“我们想得少,正因为王公你想得多。”

“小小年纪,还挺会说话,”王凝之摇摇头,甩开那些不痛快,笑道:“跟在我身边,有点埋没你了,过几日我回京口去,你就留在这里跟着道坚吧。”

刘裕大喜,忙道:“王公是打算让我领军吗?”

“你才十四岁,领军还早了点,”王凝之笑道:“先跟在刘道坚身边多学多看,隔段时间给我写封信汇报下情况,我觉得你可以了,自然会给你领军的机会。”

刘裕高兴地答应下来。

正如王凝之说的,眼下的刘裕思想简单,生死看淡,就想早点混出点名堂,让母亲和弟弟们过上好日子。

数日之后,洛阳的援军抵达京口,王凝之也坐船返回,将南方的战事和两万多人马尽数交给了刘牢之。

周旋许久之后,桓冲的扬州军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在嘉兴大败孙泰的叛军,将他们逼回吴县。

所以王凝之没在京口待几日,便率军南下,亲自坐镇无锡,此地距离吴县不足七十里。

他在会稽做的事情,可不能看着桓冲重演,追着叛军进入晋陵。

王凝之不打算进入吴郡,但若是孙泰要跑来晋陵,他也不介意拿下这份大功。

吴县城中,孙泰和卢竦都是一脸的挫败。

他们起事太容易,不管是会稽还是吴郡,都没费什么功夫便拿下了,废帝司马奕也被他们拿到手中。

可接下来不管是面对刘牢之的京口军、王凝之的冀州军和桓冲的扬州军,这帮乌合之众就有些不够看的了。

孙泰烦躁道:“不该来吴郡的,东海王毫无号召力,为了这个废物,反而将我们困在了此地。”

提议来此的卢竦为自己辩解道:“东海王要拿下建康才有用,我们还差一点。”

“说得容易,但就这一点,难如登天,”孙泰不耐烦道:“桓冲在南,王凝之在北,东边是海,西边是具区(太湖),你倒是说说我们该从哪走?”

卢竦并不含糊,当即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渡海南下,只要远离京城,还是大有可为的,大不了先去广州。”

孙泰自然不愿意,“我们为了吴郡,把会稽都丢了,现在又想着去广州,你当下面的人那么听话的吗?”

卢竦于是提出了另一个方案,“那不如向桓冲投降,朝廷眼下的大敌是王凝之,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我们换个地方,重新寻找机会。”

这个提议孙泰有些心动,造反不成,接受招安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确定朝廷会接受我们的投降?”

卢竦自信道:“会的,王凝之增兵南下,在扬州抢夺地盘,对朝廷的威胁比我们大得多,只要我们愿意投降,朝廷肯定会接受的。”

孙泰仍然将信将疑。

卢竦补充道:“我们北上吴郡,可是王凝之放行的,就凭这一点,朝廷都会接纳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