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75章 孟津关大捷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荆州援军赶到金墉城后,桓豁得知燕军已经退走孟津关,将三千骑兵交给儿子桓石民,让他继续追击敌军,再派七千步卒紧随其后。

剩下的四万人兵分两路,桓豁自领一路前往许昌,另一路走虎牢关进驻荥阳。

桓石民的三千骑兵成了压倒燕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仍占有兵力优势的燕军彻底失去斗志,只想逃出这个遍地尸骸的人间地狱。

孟津关的大门打开,王凝之命邓遐和刘牢之带着剩余的五千守军出关,加入到痛打落水狗的行列。

傅颜还想拼死一搏,下令骑兵上前阻拦桓石民的队伍,但慕容尘走后,这支骑兵根本不听他的号令,蜂拥着往浮桥跑去。

不少人跑到中途,嫌战马碍事,直接弃之不要,跳入水中就往浮桥上爬。

战斗至此,燕人彻底溃败,踩踏、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在这场单方面的屠杀中,洛阳军只恨自己张弓搭箭不能再快些。

傅颜终于放弃指挥,下马混入大部队中,在亲卫的掩护下冲向浮桥。

不过就在他踏上浮桥的那一刻,一支巨大的弩箭从后面贯穿了他的胸膛,将他的身体带出几米远,这才扑通倒地,接着无数只脚从他身上踏过。

沈劲在战车阵中得意大笑,他终于报了上次的一箭之仇。

在一万三千晋军的攻击和围堵下,最后约有两万逃跑无门的燕军选择了弃械投降,拼命逃入河中的燕军在混乱中又踩死溺死不少,慕容尘在对岸收拢的残兵不足两万。

黄河几乎被燕军的尸身堵塞,不少还未死去的燕军士兵躺在泥沙之中哀嚎,现场惨不忍睹。

王凝之见大局已定,迫不及待地出关,先感谢了前来救援的桓石民。

桓石民的妻子是谢道韫的妹妹谢道辉,算起来两人还是连襟。

刚刚客套了几句,王凝之便要走人,不好意思道:“我担心金墉城中的安危,先回去看看,晚点再与你详谈。”

桓石民一脸的莫名其妙,心想仗都打完了,这会还担心什么。

王凝之找到沈劲和邓遐,让他们收拾残局,安顿好援军。

邓遐还沉浸在大胜的喜悦之中,拉住准备上马的王凝之,问道:“我打算将这些燕军在北岸筑成京观,威慑燕人,府君觉得如何?”

“不好,收拢起来烧掉就行。”王凝之没同意,飞身上马,带着一队人赶往金墉城。

京观就是堆积敌军尸体,覆上土形成的小山,用于大胜之后显示军威。

先不说残不残忍,这大夏天的,在对岸这么干,也不怕引发瘟疫。

王凝之赶到金墉城时,已是戌时,月光之下,城外还残留着战后的一片狼藉,显然是城中的守军没来得及收拾完。

楼上的哨兵看到王凝之,大声地欢呼起来,让下面的人打开城门。

王凝之放慢了速度,缓缓入城,百姓们听到动静,纷纷从家中出来。

见此情形,王凝之赶紧下马,对着劫后余生的众人拱手致歉:“我回来晚了,愧对大家。”

百姓们有不少还带着伤,站在道路两侧看着王凝之,脸上悲伤之余,又带着些骄傲。

接连十几日的攻城,城中军民伤亡不小,但终归还是守住了。

看到不少身穿缟素的百姓,王凝之将告捷的话咽了回去,对着众人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没有直起身。

城中百姓并没有埋怨他,在中原,大敌当前没有选择跑路,就已经算好官了,何况王凝之还精心布置了城防,请来了援军。

一位老人上前扶起王凝之,代表众人说道:“府君这些年做的,我们都看在眼里,怎么会怪你。”

王凝之有些哽咽,“洛阳危险,可大家还愿意跟着我,是我没做好。”

“府君哪里话,这已经是多年以来,最好的洛阳了。”

“府君过谦了,是洛阳收留了我们。”

“府君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打退了胡狗。”

……

周围的百姓你一言我一语地宽慰王凝之,让他更觉无地自容。

带着伤的姜顺过来帮他解了围。

众人看到姜顺,想到昨日被抬下城楼的太守夫人,忙让出一条道来,纷纷喊道:“府君快回去吧,夫人在等你。”

姜顺一脸焦急地站在前面,“夫人不太好……”

王凝之顾不上听他说什么了,快步向太守府跑去。

谢道韫望楼擂鼓之后,当场便晕厥过去,好在清娘一直在边上护着,才没让她摔到地上。

清娘扶着谢道韫躺下后,不敢擅动,让刘桃棒去将医师请上楼。

王凝之未雨绸缪,在谢道韫决定留下的时候,就请了数位医师在金墉城中坐镇。

几名医师上楼诊治后,都觉得棘手,谢道韫腹中胎儿不稳,有早产的迹象,而谢道韫多日未能好好休息,身体十分虚弱,生产的风险很大。

众人商量之后,找来几名妇人将谢道韫抬回府中,先试着静养调理。

王凝之赶回时,只见谢道韫躺在榻上,脸色雪白,还没有醒过来。

刘桃棒和随后赶回的姜顺跪在院中,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都不敢说。

清娘则是跪在榻边,一五一十地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王凝之有些呆滞地握着谢道韫的手,问道:“医师怎么说?”

“医师说孩子可能会早产,但夫人太虚弱了,恐怕禁受不住。”清娘带着哭腔答道。

王凝之闭上眼,挥手让她出去。

房中安静下来之后,王凝之在榻边的地上盘腿坐下,抓着谢道韫的手贴在自己脸上。

有些凉。

“都怪我,明明没那个能力,非要去占这么多地方,要是老老实实待在金墉城里,就不会出这些事了。”

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打湿了谢道韫的手。

“还盲目自信,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可战场上的事,哪里能够用常理推断呢?”

悲伤之中,王凝之忽然觉得谢道韫的手指在他脸上划了下,忙向榻上看去。

谢道韫终于醒来,正用疲惫的眼神看着他,轻声问道:“我们赢了吗?”

王凝之猛地点点头,“赢了,我们在孟津关前大胜。”

谢道韫欣慰地扯了扯嘴角,虚弱地说道:“赢了还哭什么,没出息的样。”

王凝之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笑道:“就是没出息,等你好了再教教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