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02章 铜雀台上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夜幕降临,铜雀台上灯火通明,王凝之和郗超陪着慧远步入会场。

在座的人纷纷起身相迎,行礼问候,现场的压抑氛围总算得到缓解。

王凝之坐在主位上,郗超陪在身侧,身后是王殊等几人。

慧远法师坐在下首一点的地方,面向大家,这是主讲人的位置。

王凝之环视了一圈各大世家的来人,简单地介绍了几句,便不再多说,让慧远开始今日的讲道。

佛教传入的时间还短,所以这时的佛教徒宣讲佛学,一般是用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来解释佛学,是为格义。

慧远同样如此,他精通儒、佛、玄三家,主张内佛而外儒玄。

“……求圣人之意,则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矣。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这是说佛祖和尧、孔子的立论出发点虽然不一样,但殊途同归,肯定儒佛一致论。

慧远讲完,进入提问环节。

一人问道:“听闻法师幼年学儒,后又学道,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后,放言‘儒道九流,皆糠秕耳’,继而转入释家,若是儒道释一致,法师为何辗转如此?”

刚一上来火药味就有点浓。

王凝之玩味地看着这人,是一张陌生的面孔,低声问郗超,“这是谁家出来打头阵了?”

郗超侧身回答道:“平原华氏的人,博平侯华歆的后人,华轶被元皇帝所杀后,华家的人便留在了北方。”

曹魏太尉华歆的曾孙华轶永嘉年间为江州刺史,因不服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自立,被其派军攻杀,传首建康。

王凝之摇摇头,叹息道:“甘当马前卒的小喽啰。”

却听慧远大师冷静答道:“三家虽一致,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我在儒道门外逡巡而不得入,释家却与我大开方便之门,故有此叹。”

华家那人仍不满意,又问道:“如今玄学正盛,佛学方兴,道教信徒遍布天下,是不是意味着儒学有其不合时宜的地方,所以失去了显学的地位?”

这话明显是对着王凝之来了,他眉头微皱,但还不打算介入。

慧远知道其中的关节,答道:“此言大谬,玄学生于儒,佛、道两家与儒学亦有互相补充之处,显学之说,乃是庸人之谈,不足为道。”

这话有些锋芒,华家的人退下,不再吱声。

卢嘏亲自出马,问道:“沙门不敬王者,衣着袒服,既然来到天朝,难道不应该顺应我们的风俗礼仪吗?”

出家人不拜皇帝,身着露出右肩的僧袍,这些都是时下的热门争议。

慧远一脸庄重,答道:“方外之宾,志在破除愚昧,超脱妄惑,从而教化世人,是故礼仪服饰不与世人相同。”

卢嘏转入正题,“河北之地饱经战火,胡人肆虐,刚刚平复,如今又匪患四起,大师以为该如何施行教化?”

虽然这是针对自己的问题,但王凝之还是饶有兴趣地等着慧远的回答。

不过慧远对这样的问题避而不答,挑明道:“你所问非为教化,是我所不知也。”

时下的高僧多与当权人物打交道,僧人内部亦良莠不齐,有的热衷名利,有的竞相豪奢,但是慧远的策略则是对权贵不亲不疏,对政治不闻不问。

王凝之失望地接过话头,笑道:“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吧,匪患四起,都是分配不均的缘故,有人因为祖上的一点功劳,良田千顷,家中奴仆侍女不计其数,有人终日劳作,却不得饱食,只能铤而走险了。”

他这么一说,下面的人一片哗然。

卢嘏咬咬牙,高声道:“王公此言差矣,家产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并非不义之财,难道还要与他人平分吗?”

王凝之大笑几声,“这话就有些挑拨了,我有让你们平分吗?现在是你们少报田产、藏匿流民,损公肥私,这才导致百姓们走投无路,落草为寇。”

虽然大家都知道匪患一事是关东世家自导自演的闹剧,但不妨碍王凝之将逼反百姓的帽子扣到他们头上。

卢嘏怒道:“百姓没有田产,可以去开荒,去他乡,与我们有何关系?瞒报田产和藏匿流民之事,我们已经如实交代,王公还不满意,莫不是想让我们像许家一样,交出所有的家产才肯罢休?”

现场的气氛顿时僵住了。

王凝之缓缓站起身,“真是扫兴,法师可是你请来的,就是为了借这个机会,当众质问于我吗?”

卢嘏没有回答。

他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讨好王凝之,所以找来慧远为铜雀台的集会撑场面,但没想到王凝之咬住他们不放,他这才用这个机会发难。

王凝之轻笑几声,摇摇头,“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已经给过你们机会了,许家人我也没杀,你们还真当我好说话,来这么一出。”

他从郗超手中接过一叠文书,抖了抖,“这是我命人调查的冀、幽两州的土地耕种情况,实际测量的数据和你们交上来的相差甚大,你不会想告诉我,这是大家用的尺度不一样吧?”

卢嘏仍然嘴硬,说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不过是你巧取豪夺的借口,想以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王凝之笑道:“你们这帮人真是愚不可及,证据都摆在这了,还要狡辩,我明日便让人张贴在城中,着人向百姓解释,每处庄园占地多少亩,百姓可比你们清楚。”

卢嘏气极,高声道:“你出身琅琊王氏,家中未必就比我们干净,却假惺惺地在这拿百姓说事,你要治理河北,需要的是我们的协助,而不是那帮流民。”

“终于肯说实话了吗?”王凝之冷笑道:“你怎么会蠢到觉得我需要你们的协助?我需要的是听话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的人。”

卢嘏看向其他世家的代表,喊道:“王凝之如此跋扈,诸位就打算听之任之吗?”

众人表情各异,有的人回避,有的人惊慌,有的人眼神闪烁不定,有的人正在寻找机会。

王凝之挥挥手,“将这个目无尊长的大放厥词之辈给我拿下。”

几名士兵从平台入口处跑过来,将卢嘏按在他身前的几案上,准备带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