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21章 全力以赴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见他这么快进入正题,王凝之淡然一笑。

“边境小民,比不得江南的诗书人家,首要仍是温饱问题,黄河两岸战乱频发,民风彪悍,但恩怨分明,不失纯粹。”

车胤微微颔首,显然对这番描述还算满意,“听闻使君在洛阳设学校,兴儒学,不知情况是否属实?”

“设学校是有的,兴儒学则言过其实,”王凝之坦诚道:“司州之地,岁岁征战,仓廪未实,衣食不足,远远还没到实施教化的时候,目前的教育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车胤笑问:“使君句句不离战事,就不怕我们退缩了吗?”

“总要将实情告知诸位,”王凝之答道:“上党和汲郡才经历了战火,百姓流离,田园荒芜,又有燕军袭扰,确实有些棘手。”

吴隐之见他略过了荥阳,问道:“荥阳郡情况如何?”

“荥阳没有这些问题,”王凝之笑道:“吴府君只管放心施政,安全的事我来保证。”

吴隐之点点头,不再多问。

车胤又问:“我此去上党,使君可有什么指点?”

“不敢当,”王凝之沉吟道:“依我之见,上党眼下还是战场,府君不如暂时在河南或者河阳落脚,组建班底,等北方稳固,再行北上。”

上党现在就两个县,还设了一州一郡,车胤去了不得和邓遐抢地方。

车胤不悦道:“朝廷既然任命我为上党太守,我岂能因为前线危险就躲在后方。”

“府君误会了,”王凝之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前线之地,流民都避而远之,所以是由军士进行屯田,府君去了,也无事可做,不如在后方先准备着。”

车胤明白过来,拱手向王凝之说道:“是我唐突了,使君勿怪。”

王凝之笑道:“边境不比江南,很多事都得因地制宜,府君若不嫌弃,可以暂时在河阳城处理公务。”

江南多地也设有侨置的州郡甚至县,有地管地,无地管民,所以王凝之这个提议并不奇怪。

车胤笑道:“却之不恭,那我就先愧领了,等了解清楚上党的情况,再做决断。”

桓伊见王凝之的安排甚为妥当,笑着问道:“使君不可厚此薄彼,也得教下我到了汲郡如何处置。”

“汲郡情况不一样,”王凝之笑答:“燕军上次受挫,暂时不会主动出击,桓使君只需沿淇水和清水布置少量守军即可,万一燕军来犯,兖州和司州收到消息,水军可快速从枋头支援。”

桓伊叹服,“难怪使君能在司州坚守多年,胸中自有丘壑,一切尽在掌握。”

王凝之谦虚道:“不过勉力维持而已,这些年反反复复,有胜有败,只能说尽我所能了。”

三人又打听了下边境的其它情况,王凝之知无不言,一一告之。

简单的接风宴之后,王凝之便带着家人先返回了金墉城。

结伴北上的三人看着渐渐远去的车队,对这个年纪轻轻、便能威震一方的王家子弟有了新的看法。

车胤是京城清谈场上的常客,桓温和谢安的座上宾,叹息道:“十几年前,这位王使君为了他父亲王右军的事,去江陵寻求桓公帮助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今日再见,简直判若两人。”

桓伊若有所思,问道:“听说他在那时,便力劝大司马北伐,可有此事?”

“确实如此,”车胤想起往事,不禁心生感慨,“当年他和郗嘉宾都是北伐的坚定支持者,谁曾想二人会变成今日这番局面。”

他们几人对朝中情况看得分明,王凝之愿意交出汲郡和荥阳,那是想寻求盟友,可郗超代表桓温,想做的是分裂司州,于是才将家世一般的几人调来。

吴隐之话语不多,沉声道:“只要他不辜负朝廷和百姓,我愿意听他调遣。”

车胤和桓伊对视一眼,他俩情况不同,所以未作表态,三人就此散去。

回到洛阳的王凝之变得忙碌,司州这台战争机器再次运转起来。

这次的目标是上党。

与以往不同,这次要进攻的,是亲自坐镇长子,对王凝之严加防范的慕容垂。

所以没有任何花哨可言,双方在羊头山一带布满哨兵,只要王凝之大军一动,慕容垂立刻就会做出反应。

春节过后,司州军开始换防,去年征战河北的士卒部分转为守城,重新集结的常备军和府兵则开赴河内。

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经陆路或者水运,到达河阳,然后沿着曲折的太行陉送往高都。

王凝之将卢氏和陕城的防守交给李盛,要求就一条,守住崤函道,寸步不让,城池丢了,那就在山中层层设防,一直守到函谷关。

邺城方面,王凝之也不是毫无防范,他去信兖州的谢玄和青州的王肃之,让他们屯兵黄河南岸,使北岸的燕军不敢轻举妄动。

三月,刘牢之从卢氏返回洛阳。

王凝之带着他一起前往河阳,准备去野王与沈劲会合,而邓遐已经在泫氏备战了。

对手是慕容垂,王凝之将手中能打的牌全亮了出来。

来河阳不久,就遇上这场大战的车胤拦下王凝之,问道:“使君这是又要伐燕?”

王凝之点头,“慕容垂屡次寻衅,边境不宁,我决定主动出击,攻取上党。”

车胤面有怒容,高声质问:“如此大事,我身为朝廷任命的上党太守,为何毫不知情?”

“军事行动,府君不必多问,此战若胜,上党便可光复。”王凝之不打算让他参与进来。

一身甲胄的王凝之,完全不复正月里温文尔雅的模样,表情严肃,眉头紧锁,但车胤丝毫不惧,坚持道:“既是出兵上党,我理应同行,在军中效力献策。”

王凝之仍是一口回绝,“此事不容商议,府君有心了,我会命人送回战报。”

他不了解车胤,更谈不上信任,眼下大战在即,没必要增加这种未知的因素。

车胤还要再争,王凝之已经飞身上马,带着众人向野王疾驰而去。

尘土飞扬之中,车胤后退几步,大怒道:“穷兵黩武,刚愎自用,王叔平你怎敢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