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2章 再次运粮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野王的粮食,是建康供应的,运粮船进入黄河后,再由洛阳的王凝之负责转运。

战事打响后,朝廷还算分得清轻重,不仅满足了吕护那边的需求,连王凝之这里也跟着沾光,得了不少补给。

金墉城的扩建已经完成,曾经的国都洛阳彻底沦为了菜园和麦地,在没有收复河北和平定关中之前,洛阳城都不可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王凝之以野王之围仍未结束为由,向桓温申请留下邓遐,桓温同意了。

当然,在名义上,朝廷也同意了。

为了第二次运粮,几方再次聚到一起商议方案,张兴代表吕护前来参会。

运粮最简单的还是走水路,但上次已经用过了,燕军在沁水沿岸加强了防御,想复制上次的成功,已经不可能了。

张兴率先发表意见,“可先从水路进攻,声势大一些,我们也出城响应,将燕人引到东门,然后将粮食从南门运入。”

上次是攻打南门,东门运粮,这回换一下。

邓遐表示不妥,“燕人就算调兵,也不会放开南门,这里距离河道最近,是仅次于沁水的选择。”

王凝之没有发表意见,沈劲则提议道:“不如城内做出大军突围的架势,看看燕人会如何调整防御,我们再选择从哪个门运粮入城。”

这下换张兴反对,“那样太明显了,我们总不可能选北门,况且就算突围,燕人还是会将兵力放在南边。”

道理很简单,吕护最终只能往南跑,燕军守住南线即可,野王军从哪突围都得绕回来,总不能带着一万多人深入前燕的腹地吧?

大家讨论了一圈,没有得到满意的法子。

王凝之听出来了,不是粮食运不进去,而是双方都怕折损自身的兵力,都想让对方去抗住鲜卑人,自己只负责搬运粮食。

不然集结双方的队伍,有将近两万人,怎么会突破不了燕人的一路防线。

就这样,第一次三方会议宣告失败,张兴回去请示吕护,约定十日后再来定夺。

邓遐留在中原后,选择了率军驻扎在荥阳。

王凝之有些不解,询问邓遐:“大家眼下同舟共济,这么计较得失的话,不是给了燕人可乘之机?”

邓遐不觉得有问题,笑道:“叔平多虑了,需知现在是我们送粮给他们。”

王凝之很想问如果身在野王的是自己,邓遐会不会也这么想,但还是放弃了,告辞之后,便带着沈劲返回金墉城。

从荥阳到洛阳,大片的土地还是无人耕种,长满了杂草,这里紧挨着黄河,汜水从此流过,本是一片沃土,如今就这么荒废着。

沈劲知道今天他的提议让王凝之有点意见,于是解释道:“叔平莫以为我不识大体,运粮这事,肯定是要做的,也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家事先说清楚,总比到了战场上互相不信任要好。”

这个说法倒还合理,先小人确实比后小人好点。

王凝之苦笑,“我就担心配合出问题,最后被鲜卑人钻了空子,慕容恪可不是善与之辈。”

“叔平放心,大家总会商量出个都能接受的法子来。”

本来以兵力来说,野王占大头,应该由吕护作为主力抗住燕军;但晋人有水军,在兵种上占优,有更大的把握冲破燕军的防守。

第二次商量的结果,是双方独立作战,野王兵分两路,从南门佯装突围,主力从东山杀出,打通东门前往沁水的通道。

晋军则出动战船,沿沁水西进,步卒协同作战,冲破燕人在水路的防守。

双方汇合后,晋人在船上用弓弩为野王军压阵,野王军用战车加盾牌隔出一条道来,护送粮食入城。

王凝之对军事一知半解,见大家总算达成一致,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运粮时间还是选在了半夜,入秋之后,水边的小动物们总算是消停些了,但凉意渐浓,一阵秋风吹过,步行的士兵们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这次在距离野王还有五里的地方,晋军便遭到了燕人的阻击。

邓遐提前做好部署,三排盾兵背水而立,横向缓缓移动,船上的弓箭手张弓拉箭,收割着想要靠近的燕军。

燕军几次组织冲锋,都未能打穿三层盾兵,船队平稳向前,虽然缓慢,但不可阻挡。

野王这边,从南门突围的队伍引发了一阵骚动,但燕人看出人数不对后,稍加追赶便放弃了,仍按慕容恪的要求守在南门。

东门方面则遇上了麻烦,张兴率众杀出后,被早有防备的燕军拦下,双方陷入阵地战,张兴军举步维艰。

好在南门杀出的队伍前来支援,晋人的水军也逐渐靠近,分散了一部分燕人前去拦截,这才稳住了局面,杀出了一条通道。

吕护在城楼上看得分明,忙派战车出阵,沿着通道布防。

有了战车和盾牌的加入,野王方面的压力锐减,士兵们向两侧移动,用长枪刺杀靠近盾牌的燕军将士。

船队到达指定地点后,邓遐指挥晋人的盾牌兵加入防守,同时部分弓弩手下船,在车阵的保护下,对燕人进行射击。

城中的百姓这时推着小车冲了出来,疯狂地装运粮食运往城中,他们没有护甲,不少人被流矢击中,惨死当场,更多的则是抱着受伤的部位痛苦呻吟,努力地想跑回城内。

但通道就那么宽,受伤的百姓还是被撞倒,被碾压,死在了自己人的脚下。

燕人急切间无法突破战车的防守,双方隔着车阵对射起来。

等到粮食搬运结束,通道内已经满是百姓的尸体。

邓遐指挥晋军回到船上,准备撤退。

张兴则让战车收拢,缓缓地退入城门,燕军想要逼近,被城楼上的吕护命人放箭掩护,一通无差别攻击,城门口留下一堆分不清敌我的尸体后,城门终于关上了。

晋军这边,因为要搬运粮食,船只有些靠近河岸,燕军紧追不舍,双方在岸边展开激战。

邓遐站在船头指挥,见燕军势大,不等所有人上船,便下令船只离岸。

留在岸上的晋军绝望至极,更加无力抵挡,大部分都死在了燕军刀下,小部分跳入水中,也被燕军射杀,能逃掉的十中无一。

黑暗之中,沁水的颜色变得更加深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