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26章 蜀地失守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新年的建康城,梁、益二州的坏消息继续传回。

杨安率军夺取汉中后,张蚝领军南下,攻克剑阁,两路大军直奔梓潼。

梓潼太守周虓是故益州刺史周楚之孙,见秦军势大,一边据城固守,一边派军队将母亲妻儿送往江陵,不想中途被秦军截获。

周虓无奈选择了开城投降,梓潼失守。

秦军再次分兵两路,杨安进攻绵竹,张蚝进攻广汉。

益州刺史周仲孙本来领军在绵竹驻守,收到前线战报,吓得直接弃城而走,成都也不敢回了,一路南逃。

广汉太守赵长不敌张蚝,临阵战死,广汉郡陷落。

荆州刺史桓豁派军进入三巴之地,但听闻多地已然失陷的消息后,荆州军当即回转,固守边境。

秦军在两个月之内,势如破竹,顺利拿下汉中和成都,并以此为中心,向梁州和益州的其他郡县出兵,招降各地。

王凝之待在家中,收到消息的他并没有再去找朝廷理论什么。

回建康的时候他就知道,由他出兵阻止秦军,时间上是来不及的,他能做的,是出兵入川,先争取蜀人的支持,再伺机而动。

蜀地局面糜烂至此,荆州的桓豁又只求自保,朝廷再没有底气再和王凝之讨价还价了,于是还在新年休沐之中,天子便下诏,召王凝之入宫,商议夺回巴蜀的事。

小皇帝司马曜比王殊还小一岁,时年十三,端坐在御座之上,好奇地打量着王凝之。

王凝之行完礼,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并非朝会的日子,所以与会的还是那些熟面孔。

尚书令王彪之向王凝之说道:“梁州刺史杨亮和益州刺史周仲孙接连败逃,秦军正在抓紧攻略各地,不知叔平有何打算?”

王凝之答道:“我欲从洛阳出兵,借道魏兴郡,进入巴西,先收拢逃逸的各地军民,安定民心,再视秦军动向,择机而战。”

王彪之又问:“叔平打算出兵多少,建康相距蜀地甚远,恐怕无法出动大军相助。”

“我会先从洛阳出兵两万,不足的话我自会增兵,”见他说得客气,王凝之也懒得戳穿朝廷的小伎俩,说道:“一应军需,我会从洛阳供给,朝廷只需下诏,通知荆州的桓刺史让道即可。”

王彪之咳嗽两声,“朝廷也不是完全不出兵,我们决议任命毛宪祖为益州刺史,领兵三千与你同行。”

毛穆之,字宪祖,故豫州刺史毛宝之子,桓温灭成汉时他就在军中效力。

王凝之皱皱眉,不满地扫了一圈众人,但还是点头道:“可以,但他必须听我号令。”

在场几人对这一点并无异议,他们如此安排,是想先断了王凝之自领益州的念想,而不是想拖王凝之的后腿。

王凝之同意,是因为眼下争论这个毫无意义,等他真的收复益州,有的是法子让毛穆之成为单车刺史。

大体定下方略后,双方都颇为满意。

谢安问道:“不知叔平打算何时出发,我让毛宪祖提前准备。”

王凝之盘算了下路程,“洛阳兵马粮草调动尚需时日,估计二月初可以进入巴西,我计划上元节之后启程。”

谢安点头道:“辛苦叔平了,我会通知毛宪祖,荆州方面,朝廷即日便差使臣前去通知桓朗子。”

王凝之拱手谢过,殿中一时恢复了平静,表面的一团和气之下,是众人的各怀心思。

尴尬之中,王坦之笑道:“叔平这些年战无不胜,想必收复蜀地并非难事,我们就在京中静候佳音了。”

“文度过誉了,哪有什么战无不胜,”王凝之回道:“秦人正值强盛,我只能尽量与其周旋,战事会如何发展,还尚未可知。”

谢安适时笑着插入聊天,“叔平战功卓着,仍能如此谦逊,实属难得。”

王凝之不吃这种口头恭维,淡淡回复道:“不敢当,外敌未灭,实在是骄傲不起来。”

在座的众人勉强和他客套了几句,不咸不淡地说了些预祝旗开得胜的话,这场御前会议便结束了。

王操之在宫外等着兄长,见他出来,上前问道:“阿兄,还顺利吗?”

王凝之点点头,“还好,有些小算计,但无伤大雅。”

两人正要离开,王彪之颤巍巍走了出来,远远喊住他们。

两兄弟赶紧上前,搀扶这位七十岁的族叔。

王彪之叹了口气,“老了,估计没多少日子了。”

王凝之笑道:“叔父哪里话,我看叔父康健如昔,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王彪之熟知典故,接口道:“砥柱山在陕城下游,那可是你的地盘。”

砥柱山位于黄河急流之中,是一个河中石岛,故常用来比喻在动荡之中起支柱作用的人。

王凝之不清楚这位琅琊王家当今带头人的用意,含糊其辞地说道:“三方混战之地,算不得我的。”

王彪之拍拍王凝之搀扶自己的手,“叔平你经营洛阳多年,又北伐灭燕、拿下河北,南渡以来,未有比你战功更大的,为何你还不满足,非要以身犯险,去蜀地走这一遭?”

王凝之沉默片刻,“很多人与我说过类似的话,我也想在河北好好休息一阵子,可形势不允许,若我不站出来,秦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荆州、是襄阳,到时我继续看着吗?”

“老了,”王彪之重复了一遍方才的话,“我是想不了你说的那么远了,可你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多想想留在江东的家人。”

王凝之笑道:“过几日,子重便会北上,替我镇守河北,子猷则去洛阳,做建设新城的准备,幼恭将晋陵的事交给刘道坚之后,我会让他重回徐州,去舅父那里效力。”

将几兄弟的安排说完,王凝之便住了嘴。

王彪之无奈,挑明说道:“王家可不是只有你们兄弟几个,叔平你也得替其他人想想,大家还得在江东生活。”

“为何要将自己束缚在江东一隅?”王凝之笑着说道:“叔父放心,王家若是谁有意去北边为官,我一定妥善安排。”

见王凝之故意曲解自己的意思,王彪之摇摇头,不再多说。

他是想劝王凝之见好就收,不要走到那一步,但很明显,王凝之不想接他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