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94章 王殊出马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对于儿子的提议没做表态,反问道:“你就是世家子,你能接受一个出身不如你、学识也不如你的人,却和你一道以差不多的起点进入仕途吗?”

王殊答道:“我可以接受,因为世家的优势会一直存在,后续提升稳定,而寒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以得到晋升。”

哪怕起点相同,世家和寒庶入仕后的前景还是天差地别。

“这只是你大度,不代表每个人都会这么想,”王凝之笑道:“选拔人才还是得有统一的标准,就算想照顾寒庶,也不能采用这种太过直接的方式。”

人才录用这事,以地域划分还可以找到依据,毕竟各地的教育情况确实不一样,但如果以门第划分,那就是继续给世家排名,变相强调出身的重要性。

以眼下的条件,王凝之没法推出科举制,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显露无疑,他必须有所调整。

王殊问答:“阿耶的意思,是继续采用高位者破格提拔的方式吗?”

目前来说,寒庶的任用,大多是走先在位高权重者身边为掾,等到有了名望,再行出仕的路子。

比如车胤是在桓温那里出头的,王凝之身边的人则大多是被他以军功提拔。

桓温这套适用于没落但是家学还在的寒门子弟,王凝之的用人就完全没有了士庶的区别,谁有能力就用谁。

“破格提拔不能作为常例,书院的考核也不是,”王凝之笑道:“眼下还是得继续采用各州郡县的推举制,但是要将最后一道考核权和官员的任命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殊点点头,但有些疑惑,“如此保守的做法,有些不像阿耶的作风。”

“人才难求啊,”王凝之叹道:“我现在做的,是让寒庶看到进入仕途的希望,让一部分家境殷实的寒庶子弟愿意进入学院学习,这样才可以扩大选材面。”

他说着看向儿子,“只有天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才能解决高门世代簪缨、垄断官场的局面,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但我希望你能做到。”

王殊听父亲这么说,有点紧张,“怎么样才是做到了呢?”

王凝之的眼中现出回忆之色,“人才的选拔,变成一场场从下至上的考试,读书人不论出身,不论老幼,皆以经义、诗赋和策论分高下,再由天子定下排名,吏部分配职位。”

王殊想象了下,“如此一来,文教大兴,天下可用之才如过江之鲫,朝廷再也不用被世家裹挟了。”

“是啊,”王凝之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殊兴奋道:“真期待那一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凝之说道:“先从第一步做起,要让家有余力的百姓有学习的机会,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书院学习。”

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就已经很多了,包括学习教材的选定、印刷术的改进、学院的学制和授课时间、先生的来源和待遇等等。

但听到父亲描绘的前景,王殊还是信心十足地说道:“阿耶放心,只要有方向,我就知道该怎么做。”

王凝之点点头,思考了下,吩咐道:“你年纪不小了,也该独立出去做点事,这样,你去一趟东莞郡,那里是我的领地,你代我去检查下当地的治理和书院的情况。”

他的国公是实封,所以东莞郡虽然属于青州,但治理权和税赋都在王凝之手上。

王肃之在郗愔辞去徐州刺史之后,也离开了徐州,被王凝之安排到了东莞郡,替自己管理封地。

王殊起身领命道:“是,我知道该怎么做。”

“首先是注意安全,”王凝之严肃道:“我会让诸葛求领军陪你去,何无忌带亲卫队保护你,刘裕和慕容冲也同去,但你是统帅,他们都听你号令。”

王殊端正了表情,高声道:“阿耶放心。”

王凝之拍拍他,“不管是领军,还是巡视领地,我都相信你的能力,就是有一点,遇到问题,要么当机立断,迅速解决,要么装作不知,事后再处理,千万不要优柔寡断。”

王殊的出身太高,又顺风顺水,所以缺少一点狠劲,所以王凝之才强调这点。

“我明白的,”王殊说道:“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能犹豫,被人看轻。”

王凝之再次严肃道:“不要心慈手软,若有人敢挑衅你,不用忍让,直接动手,让你带兵不是去吓唬人的。”

王殊点头称是,忐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坚毅。

王凝之让儿子下去准备,明日出发。

他喊来刘桃棒,“阿奴去东莞郡的随行亲卫,你亲自安排,交给何无忌,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刘桃棒想想道:“郎君要是担心的话,不如我跟着跑一趟?反正最近郎君待在城内,也不用我时刻在边上跟着。”

王凝之摇头拒绝道:“你去的话,他们都会感到局促,反而畏手畏脚,就让阿奴自己来吧,总是要经历这些的。”

刘桃棒想起当年王凝之就带着四名部曲北上,王殊这配置已经是豪华太多了,笑道:“小郎君聪明机智,肯定没问题的。”

王凝之说道:“嗯,阿奴就是心善了些,别的我都很放心。”

“郎君不也心善,”刘桃棒说道:“这算什么问题。”

王凝之笑道:“就你们觉得我心善,这些年死在我手上的,不知有多少冤魂。”

刘桃棒挠挠头发,不知道说什么。

王凝之想起一事,问道:“你和徐州、建康那边的教众还有联系吗?”

“有的,”刘桃棒答道:“之前因为卢竦的事,我和他们打过交道,这些年断断续续也有些来往,都是他们想到北方来传教,问我的意见。”

王凝之问道:“那你是怎么回复的?”

“我说我没意见,但也不参与,”刘桃棒笑道:“我知道郎君的态度,所以不会和这些人混到一起的。”

刘桃棒是个虔诚的教徒不假,但他小日子过得挺好,早就没了之前的狂热,所以对于传教这个事,并不抵触,但也算不上热心。

王凝之沉吟片刻,“他们再联系你,你就打听下教众在扬州的生存情况,告诉他们我很关心江东教众现在的生活。”

刘桃棒并不怀疑王凝之的用心,痛快地答应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