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83章 此一时彼一时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从谢家出来后,王凝之没有在建康逗留,直接返回了会稽。

没过多久,朝廷征召肃之、徽之和操之入京的调令便送到了。

老三涣之志不在朝堂,王凝之不勉强,就让他留守会稽的王家庄园,献之先准备成亲的事,过两年再入仕不迟。

拿到调令后,王凝之这才带着一家人返回京城的乌衣巷。

按他和谢安商量的结果,肃之入朝做秘书郎,徽之去中护军做功曹,操之找个合适的地方外放。

眼下王凝之去处未定,操之的安排先不急。

回京之后,王凝之将家人安排妥当,启程奔赴荆州。

时隔三载,他已是而立之年,再次踏足桓温的老巢江陵。

城池和府邸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当年的征西大将军府变成了大司马府,出来迎接他的还是表弟,一脸大胡子的郗超。

王凝之心态平稳,笑道:“怎么好麻烦郗参军在此等候。”

桓温最近意气风发,郗超也跟着心情不错,回道:“许久未见阿兄,自然得出来迎一下。”

两人互相问候了下家中的情况,郗超带着王凝之入府,低声道:“司州那边,桓公还没拿定主意,但有偏向河南太守邓遐的意思。”

桓冲调到江州后,司州刺史的位置就空出来了,桓温有意让在洛阳打了几次胜仗的邓遐接手这个四战之地,作为北伐的先锋。

王凝之点点头,并不意外,从桓温和邓遐近两年的反应,他大概猜到了。

桓温见王凝之的时候,王坦之和王珣也在边上。

王坦之是个严肃庄重的人,这点和他父亲王述很像,但风雅气度胜过其父;王珣年纪尚幼,个子也小小的,是王凝之的族弟。

几人互相行完礼后,桓温让大家落座,笑道:“珠玉满堂,我都有些自惭形秽了。”

几个小辈纷纷谦虚了几句,表示不敢当。

桓温对着王凝之说道:“叔平远来辛苦,石头城一别,两年多了。”

王凝之拱手道:“桓公风采依旧,可喜可贺。”

桓温看着几个年轻人,心生感慨,“大业未成而老之将至,何来之喜!”

“道虽迩,不行不至,何况大业。”王凝之接口道。

这话出自《荀子》修身篇,意思是再近的路程,不走就不会到达。

桓温大笑,“不愧是王叔平,言语都比别人多几分犀利。”

“实话实说而已,”王凝之慢慢把话题往自己的目的上引,“我这个性子,在建康就不受人待见。”

桓温深以为然,他既想挤入名士圈,又看不起那些名士。

不过王凝之的言外之意他听懂了,问道:“叔平此来,是否打算留在江陵?”

“桓公帐下琳琅珠玉,哪有我的位置,”王凝之借桓温方才的话回道:“若能重回中原,凝之之所愿也。”

桓温果然不打算放王凝之回洛阳,“我已在筹备北伐,最迟明年,就会大军出动,彻底荡平中原,叔平不如先留下。”

王凝之沉默一阵,婉言谢绝:“既如此,我先回去处理子敬的婚事,再等桓公的好消息。”

他来见桓温,就是为了重返洛阳,如果要在江陵消磨时间,不如回建康另谋出路。

桓温觉得可惜,但并不强求,他即将北伐,司州是很重要的一环,王凝之终究是琅琊王家的人,他不希望给自己再养出一个对手来。

当下的形势与三年前不同,桓温更愿意王凝之留在自己帐下,而不是镇守一方。

虽然有些失望,但王凝之没有表现出来,依旧与众人谈笑风生了好一阵,这才告辞出了大司马府。

相送的还是郗超,他有些不好意思,之前他父亲郗愔就任徐、兖州两州刺史,王凝之是帮着说过话的。

“阿兄莫要生气,若是想在朝中任职,我可以想想办法。”

王凝之摇头,“我就是心存侥幸,才跑这一趟,如今看来,有些自取其辱了。”

郗超不愿他和桓温闹僵,解释道:“北伐在即,桓公更倚仗宿将在前方领兵,并非是不看重阿兄。”

事已至此,王凝之没什么可说的,对着郗超拱拱手,便离开了江陵,一刻也不想多留。

郗超回来见桓温时,二王都已经离去。

桓温问道:“叔平可有不满?”

“有些失落,直接出城去了,”郗超对桓温的处置有些意见,“洛阳从当年的一片废墟发展到今日,都是叔平的功劳,桓公如此安排,确实让人寒心。”

桓温为自己辩解道:“并非我不愿安排,你也听出来了,叔平只想做司州刺史,这个位置眼下确实不能给他。”

“叔平不行,邓遐又何德何能?”郗超并不是个一味听话的下属,“当年邓遐大败于荥阳,若不是叔平相救,还替他求情、给他机会,他能有今日?”

桓温说了句实话,“邓遐这个人,看中名利,是我可以掌控的,但叔平想要什么,我有些看不透。”

说白了,王凝之只是和桓温的短期目的一致,都想要北伐,但初衷不一样,所以王凝之并不真正的忠于桓温。

桓温若是北伐成功,想要取代司马家,王凝之不仅不反对,还会支持,但指望王凝之帮着桓温和朝廷内耗,他是不愿意的。

郗超叹了口气,桓温离成功越近,就越是犹豫,越是疑心重,这个他没法再劝了。

两人正商量时,外面传来急信。

燕太傅慕容评和龙骧将军李洪率军渡河,和青州的征南将军慕容尘一起,对河南发起了全面进攻。

陈留、许昌、陈郡多地同时告急,燕人劫掠百姓,迁往河北。

桓温闻讯大怒,下令西中郎将袁真北上,河南太守邓遐东出,封锁燕人北还的路线,他则亲率大军前往汝南,以防燕人渡过淮水。

本来预计明年的北伐,在燕人的主动进攻下,提前展开了调动。

但坏消息接踵而至,晋军在多地战败,不敢出城,燕人在豫州肆虐,攻破数座县城,还拿下了陈郡,淮北震动。

而这个时候,王凝之正在返回建康的途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