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7章 出仕与归隐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在江陵住了两日,和桓温商量好接下来的行动后,王凝之快马返回了会稽山阴。

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余日,京城那边依旧没有消息传来。

王凝之隐瞒了自己的荆州一行,只和父亲汇报了京城里的情况,再将王彪之等人的书信呈上。

王羲之见儿子跑了一趟,没有起到作用,不满道:“我不比王怀祖差,之所以有今天的差别,都是你们不如王坦之的缘故。”

王坦之是王述之子,比王凝之年长四岁,时年二十六,在司马昱门下任从事中郎。

王凝之有些不服气,这还不是因为自己来晚了,而王羲之的七个葫芦娃里,原本最厉害的居然也是老幺。

于是他宽慰道:“阿耶不要生气,小奴以后肯定比王文度强。”

小奴是王献之,今年才十二岁。

这时的人取小名多用奴字,有些贱名的意思在里面,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可爱,类似于后世的“宝”。

比如长子叫大奴,幼子叫小奴,养在别人家的叫寄奴。

王凝之排行第二,所以也被叫做二奴。

王羲之瞪了自家老二一眼,喝道:“你也好意思说,怎么不拿自己比。”

老大王玄之忙出来解围,“阿弟们都还年幼,比不上王文度,都是我的问题。”

王羲之闻言稍稍平息了怒意,自家长子一向身子骨弱,多数时候都在养病,如何能怪到他头上。

王凝之见状,小声提议:“过些时日朝廷肯定会召阿耶进京,到时我也同去,定要为阿耶讨回公道。”

王羲之愤怒之余,对官场有些心灰意冷,萧索道:“我已年迈,再争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你们兄弟争点气就行。”

说完便起身离开。

王凝之还要再劝,却被大哥拉住。

王玄之苦笑道:“算了,阿耶若能从此寄情于山水之间,也是一件畅快事。”

其他几兄弟也都表示赞同。

王凝之叹了口气,世风太差,在这个出仕不如归隐的时代,想做点事,真的是举步维艰。

谢道韫正在房间看书,身侧是精致的博山炉,轻烟从镂空的山形炉盖逸出,缭绕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之间,有如仙境。

王凝之有点沮丧地回到房间,看到认真的谢道韫,没有上前打扰,径直到榻上和衣躺下。

从荆州一路快马赶回,他是真的累了。

谢道韫看完一章后,起身才发现王凝之已经睡着了,头发有些凌乱,还带着沿途的灰尘。

这个不争气的夫君,在大病一场之后,仿佛变了个人。

谢道韫取过锦衾为他盖上,默默地在边上看书。

王凝之一觉醒来,已是华灯初上,透过窗纱往外看去,又是月圆之夜。

不知不觉,他来到这里已经四个月了,有时候半夜醒来,还会睁眼闭眼地重复几次,希望自己仍是在梦里。

谢道韫过来查看,被他睁大的双眼吓了一跳,“王郎是醒了吗?”

王凝之坐起身来,目光呆滞地点了点头。

见他这副模样,谢道韫还以为他犯病了,忙道:“你是不是又不舒服?”

王凝之没有回答,往一侧挪了下,拉了拉妻子的衣袖,让她坐下,然后缓缓地将出去这两个多月的情形都讲了一遍。

包括与桓温的几次对话和方才在父兄面前的隐瞒。

谢道韫没有打断,静静地听他述说。

等王凝之讲完,房间内恢复沉寂,只有烛火时不时噼里啪啦地作响。

“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了阿公,还是为了你自己?”谢道韫忍不住问道。

王凝之咧嘴笑了下,看起来有些苦涩,“你是这么想的吗?”

“你的举动远远超出了为阿公申辩,很难让人不这么想。”谢道韫并不含糊。

“我这么做,自然不全是为了阿耶,但也不是为了我自己。”王凝之抱膝而坐,将下巴搁在膝盖上,继续说道:“诺大的一个江南,只有桓公想北伐,所以我选择了他。”

“可他的北伐分明是别有用心。”

“若是他能收复中原,那便是他应得的。”

“他能吗?”

“不去做怎么知道,他是眼下唯一的希望。”

聊到这,夫妻俩又都沉默下来。

桓温自然不是世家大族眼中的明主,但一战灭掉成汉,去年的北伐也打得有来有回,若要收复失地,他确实是最佳人选。

王凝之幽幽道:“你说荀令君最初替魏武效力时,真的认为他是大汉的忠臣吗?”

谢道韫没有回复,叹了口气。

荀彧怎么想的她是不知道了,但王凝之明显知道桓温的野心。

之前嫌弃自家夫君不争气,终日只知道修道,如今倒是志气大了,可怎么感觉又这么不踏实呢?

王凝之知道她一时半会难以接受,柔声道:“难为你了,今日匆匆赶回,可在父兄那里只觉得憋屈,就忍不住和你说了。”

谢道韫起身道:“夫妻本是一体,你能跟我说,我还是高兴的,放心,我不会说出去。”

说完她便出门招呼仆役烧水,让王凝之先去洗刷远行的疲惫。

接下来的几日,王凝之老老实实地在家中陪谢道韫谈玄。

王羲之这一脉因为笃信五斗米教,其实不怎么好清谈,但谢氏靠玄学起家,所以家中氛围浓厚,谢安、谢万更是个中好手。

几天下来,王凝之完全不是谢道韫的对手,好在玄学这个东西,并不需要什么逻辑,急智也好,诡辩也行,这才让王凝之稍微能反击一下。

两人每日里看看书,谈谈玄,天气好时出去踏踏青,成亲一年后,总算是有点小夫妻的样子了。

王凝之收获匪浅,离他的名士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半个月后,京城来人下诏,召王羲之赴京。

王凝之向父亲表明了自己打算入仕的想法,以他的家世和年纪来说,已经算晚的了,所以王羲之当然同意,父子结伴一起前往建康。

凭借出身,王凝之就可以直接从六品官入仕,而且是在朝的清官,这是寒门之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位置。

清官不是指清廉,而是清贵,就是指工作轻松,离天子比较近的官职;

与之相对应的是浊官,就是负责具体事务,工作繁忙的职位。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各大门阀巩固自身实力的工具,这就是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各大世家通过联姻和互相举荐,牢牢地编织出一张网,将江左朝廷的权力牢牢掌控。

但换个角度看,这张网里的世家子弟也被当猪养了,毫无进取心,混吃等死。

历史上的王凝之便是如此,生得高贵,死得窝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