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85章 何午阵亡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东面的燕军开始攻关后,慕容尘率领万余人从背后杀入虎牢关内。

得到消息的何午已经来不及再做调整了,带着两千守军在城楼上用防御物资搭建了简单的工事,等着燕军主动进攻。

慕容尘的大军进入射程后,何午下令守军居高临下地开始放箭。

举着盾牌的燕军一步步靠近上楼的登城马道,打算登上城楼与洛阳军短兵相接,大队人马走到半道,何午让人放下石弹。

一排石弹顺着马道往下滚,越滚越快,将堵塞马道的燕军撞得站不住脚,不停后退,挤作一团。

然后第二排石弹又来了,燕军想用盾牌组成一道防线,可不少石弹撞上盾牌后直接弹起,砸进密集的人群之中,造成了更大的慌乱。

燕军无法上前,重新退回城下,与楼上的守军展开对射。

何午调整了抛石机的方向,对着后方的燕军开始攻击。

慕容尘没想到都已经攻入关内,却还被一堵城墙给难住了,命令燕军停止没有效果的放箭,先搬开挡道的石弹和阵亡燕军的尸体。

城楼上的石弹毕竟是有限的,这样的做法只能拖延时间,并不足以对上万燕军造成威胁。

慕容尘看出端倪,亲自指挥一队士兵上前,后面的人撑住前面的人,最前面的一排将盾牌与地面垂直,一步步前进。

这一招立竿见影,洛阳守军的滚石果然失效。

何午见状,不再浪费石弹,转而调整阵型,一层层地在楼上设卡。

燕军的盾牌兵爬上城楼后,被挡在了守军的防御工事前。

慕容尘下令重装步兵上前,破开守军用杂物堆砌的工事。

不过每一道工事背后,都是洛阳军的长枪和步槊,沉重的步槊当头砸下,任你保护得再结实,也得头晕目眩,倒在当场。

燕军的弓箭手上了城楼后,可以攻击到洛阳军的后排,双方几乎是以命换命,你来我往的箭雨在空中交汇,不时还有的针尖对麦芒地撞上,掉落下来。

何午站在阵地的最中间,两头的登城马道都被燕军占领,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被燕军一道道突破,城墙上的守军越来越少。

大家都默不作声地杀敌,就算负伤,也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争取再换掉一个燕人。

何午早就停止了指挥,燕军上楼后,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指挥的。

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再杀一个,再拖上一会。

战斗从正午一直进行到傍晚,城楼上几乎没有了落脚之地,全部被破碎的防御工事、损坏的兵器和双方的尸体填满。

何午被两柄长枪贯穿,坐在一具燕人的尸体上,背靠墙壁,双目圆睁,看向西方。

夕阳照在他苍白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光。

慕容尘在中原作战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队伍,心生佩服,拆毁了关门后,率军继续向西挺进,直奔巩县。

巩县离金墉城较近,防御相对完善,又得到了虎牢关的通知,百姓都躲进城内,军士在城楼上严阵以待。

第二日早上才赶到的慕容尘见巩县有了防备,直接放弃,算了算时间,后面的追兵应该也快到了,果断掉头回去,穿过虎牢关,直奔荥阳。

王凝之收到虎牢关全军覆没的消息后,面色铁青,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何午是他派到虎牢关的,为的是将金墉城留给职位更高的邓遐。

他以为这样的布置可以保证洛阳的稳定,没想到却断送了何午的性命。

桓冲在边上叹了口气,宽慰道:“如今燕军已经退去,豫州可以重新布置防线,下次一定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王凝之惨笑两声,当着桓冲的面唤过刘桃棒,“何午没有亲人,你去帮着收殓他的遗骸,葬在洛阳的老皇宫边上,其它的阵亡士卒,你也盯着刘德秀处理。”

刘桃棒应了,问道:“办完了还来这里和郎君会合吗?”

王凝之起身,“回京城,我在那等你。”

桓冲知道这是真生气了,赶紧拉住王凝之,劝道:“叔平息怒,我派人一同前往,后面的抚恤马上安排。”

王凝之固执地摇摇头,“使君的好意,凝之心领了,此事非我一人之事,孰是孰非,自有朝廷公断。”

桓家确实权势滔天,但这次桓豁的豫州让燕人肆虐成这样,还连累司州百姓,总得有个说法。

桓温当下失了面子,更不会和朝廷撕破脸,这就给了王凝之操作的空间。

他带着刘桃棒出了刺史府,与桓冲辞行,一个向北,一个向东,疾驰而去。

桓冲无奈地回府写信,告知桓温此事,让他提前做好应对责难的准备。

王凝之一路快马赶回京城,先找到谢安,详细汇报了此次的战况。

谢安沉吟片刻,问道:“你是想借这个机会重回洛阳,还是想逼桓家吐出豫州?”

“不瞒叔父,在洛阳被袭之前,我已经放弃司州了,打算去徐州找个地方任职,”在谢安这样的聪明人面前,王凝之不敢不藏着掖着,坦白道:“但桓家此次表现太差,不争取一下实在说不过去。”

谢安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同,“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王凝之答道:“都可以,但桓家不会放弃豫州。”

司州就剩个洛阳的招牌,豫州可是实打实地挡在荆州东进的路上,桓温会如何取舍,再明显不过了。

谢安舒服地斜靠在凭几上,“你可想清楚了,来这么一出,就算后面回到司州,桓元子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支持你。”

王凝之眨眨眼,“这难道不是朝廷和叔父想要看到的吗?”

谢安玩味地打量了下王凝之,摸了摸鼻子,“你未免太弱了些。”

谢安患有鼻炎,嗓音有些浑浊,不少人仰慕他的名士风范,为了模仿他的声音,专门捏着鼻子吟诵诗文,传为笑谈。

王凝之耷拉着脸,努力为自己辩解,“我才多大,叔父这么说,未免有失公允。”

谢安挥手赶人,“去吧,别在我这耍嘴皮子了,这事我知道怎么处理。”

王凝之起身谢过,办完正事,这才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