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71章 四路伐秦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临漳城内,王凝之已经做好安排,准备出发前往洛阳。

他同意了慕容垂的提议,一起讨伐关中。

慕容垂自蒲阪渡河,进攻冯翊郡;

王凝之走崤函道,进攻潼关;

除此之外,王凝之还下令巴蜀的何谦和杨佺期进攻汉中,如果顺利的话,还有一路是荆州军走武关道,进攻峣关。

四路并进,讨伐秦国。

他没有等朝廷的回复,就算荆州不出兵,他也会分出一队人马走上洛,只是兵力就不那么充足了。

不过汉中和峣关这两路本就是牵制,主要进攻还是依靠慕容垂和王凝之。

王凝之将王操之和王殊喊到身前,吩咐道:“这次伐秦,我又得离开一段时间,临漳就交给你们了。”

王操之沉声道:“阿兄放心,我保证不出问题。”

王殊也道:“丁零人作乱的事情之后,刺史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若再有风吹草动,我们一定能提前扼杀。”

王凝之点头笑道:“这次没那么远,我会待在洛阳指挥也未可知,所以你们不要有顾虑,大胆行事。”

两人答应下来。

王操之问道:“阿兄这次出征,邓应远、刘道坚和沈世坚都不带,何人为你冲锋陷阵?”

“他们三人各有任务在身,”王凝之笑道:“再说我总得给其他人一些机会。”

刘袭就在陕城,王献之去了巴蜀后,王凝之将诸葛求调了回来,再加上即将迎来初阵的何无忌,基本就够用了。

毕竟攻打潼关,不是靠个人勇武能解决问题的。

王殊好奇问道:“阿耶和燕主一起进攻关中,胜了之后该怎么分享战果呢?”

“没有分享一说,”王凝之摇头道:“我们压根没讨论过这个,因为大家都清楚,只要打进关中,我们立马就从盟友变成了敌人。”

王殊一惊,但立马冷静下来,“没错,关中分不了,只能各凭本事。”

“所以此次虽然战机不错,但情况复杂,”王凝之说道:“除了和慕容垂的关系之外,若是荆州军也加入进来,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王凝之需要荆州军的帮助,但他不想让桓家重演当年刘邦的剧本。

秦末,楚怀王熊心提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结果项羽在巨鹿和秦军主力大战,刘邦直接走武关,破峣关,进军灞上,逼降了子婴,率先进入咸阳。

此次伐秦也是一样,峣关离长安不足百里,而潼关相距长安则两倍有余,这还不算沿途需要经过的秦国郡县。

万一荆州军趁秦军主力在东,一举拿下了长安,那王凝之和慕容垂就都尴尬了。

不过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来虽然都是秦国,但现在的关中君臣一心,还不至于望风而降,二来荆州的桓豁也不是刘邦,他没那个能力。

交代完兄弟和儿子,王凝之便和谢道韫一起返回洛阳。

母亲郗璿暂时留在临漳,相较于狭小的金墉城,临漳更为宜居。

渡河的时候,谢道韫问道:“阿羯还是没回复吗?”

她指的是谢玄改任雍州刺史之事。

王凝之嗯了一声,轻声道:“如今又涉及到伐秦,加上扬州和徐州的归属问题,朝廷和谢家估计一时难做决断。”

语气中难掩疲惫,他步履不停,每日还绞尽脑汁。

谢道韫叹道:“以前觉得这种处事方式尽显从容,现在只觉得拖沓。”

王凝之斜靠在车厢里,闭上眼,没有说话。

一个个地名在他脑中飞速而过,慕容垂的蒲阪,秦国的潼关和峣关,荆州的武关,汉中的阳平关,还有他自己的进攻桥头堡陕城和上洛,威慑建康的京口……

任何一处,都关系到这次伐秦的成败。

他依旧没睁眼,眉间的川字纹愈发明显,“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他们只想偏安一隅,得过且过,指望不上的,只是可惜了阿羯。”

谢道韫抿了抿嘴,没有为谢家辩解。

扬州的治所,在建康城边上的西州城,是一个单纯的行政中心。

桓冲平时其实常驻姑孰,这次京城有变,他应谢安之邀,来到了西州这个小城。

谢安在门口相迎,不紧不慢地寒暄道:“劳烦幼子赶来,安之过也。”

桓冲对京口兵的出现十分愤怒,顾不上扯闲话,问道:“王叔平如此大胆,朝廷便听之任之吗?”

谢安示意桓冲先行,答道:“那幼子以为该如何处理,是向他问责,还是出兵京口?”

桓冲不解道:“不管哪一种,都比什么也不做强,被一万人堵住石头城,朝廷的颜面何在?”

“王叔平正在谋划攻秦,这个时候向他问责, 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朝廷?”谢安无奈道:“再说晋陵郡与他何干,事情是刘牢之干的,王叔平大可推个干净。”

桓冲说道:“朝廷就不能出兵,抢占码头渡口吗?就算不主动开战,也得让京口军收敛点。”

“刘牢之咬定自己是在江中练兵,而且是在为伐秦练兵,”谢安反问道:“如果两军相距太近,万一局面失控,打起来了,该如何收场?”

桓冲无法理解谢安的顾虑,说道:“安石你要是没把握,那就我来处理,我调豫州和扬州的兵过来,保证不让一个京口兵进入建康城。”

两人来到府中,谢安遣散了身边的人,厅中就只有二人相对而坐。

“朝廷不想在建康边上动兵,”谢安坦诚道:“宫中喊我过去问话,也是这个意思。”

桓冲久在行伍,对这样的畏缩有些不满,“如此不是更助长了王叔平的气焰?”

谢安真是没好意思说,比如桓温当年在建康城大杀四方换天子,王凝之这简直是小打小闹。

“他的初衷是为了伐秦,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这才有了京口兵出现在石头城的事。”

谢安将王凝之的奏疏递给桓冲,接着道:“王叔平本就觉得桓家占据数州之地,却无所作为,幼子你若是在此时还出兵对付刘牢之,那更是给了他话柄。”

桓冲看完奏疏,沉默一阵,王凝之拿大义指责他,他确实有些难堪,说道:“荆州可以出兵,但徐州和扬州的事与他无关,朝廷不可退让。”

他主动让出扬州,是为了表明桓家的立场,可朝廷却顾及王凝之的想法,不敢接受,这让桓冲忿忿不平。

谢安劝道:“不管怎么说,伐秦势在必行,扬州的事不如容后再议,朝廷知道你的心意,不用急于一时。”

桓冲叹了口气,摇头道:“安石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