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44章 针锋相对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新年伊始,司州各处的守将和太守回金墉城相聚。

独立出去的刘牢之和邓遐也赶了回来,令王凝之意外的是,车胤和桓伊都来了。

众人欢聚一堂,说起了些各自的近况。

简单来说,与燕国相邻的郡县正在恢复,而与秦国相邻的正在备战。

车胤找到王凝之,感谢他为自己撑腰,挡下了朝廷的使臣。

王凝之谦虚了几句,笑道:“我在朝中就是个狂悖的形象,不差你这一桩。”

车胤却道:“我虽然承你的情,但那几名朝廷使者是无辜的,不知道王使君将他们怎么样了?”

他这话一出,周围都安静下来。

沈劲看不过去,当即不满道:“你这人好没道理,既然知道是为了救你,那你用什么立场来责问使君?”

王凝之摆摆手,笑道:“无妨,那几人被我关起来了,等过阵子事情过去了,再放回去。”

车胤拱手道:“我不是不领情,而是觉得若王使君杀了他们,这罪名应该记在我头上。”

沈劲还要嘲讽,被王凝之瞪了一眼,冷笑两声,不说话了。

王凝之说道:“车太守多虑了,我不是嗜杀之人。”

刘德秀也看不惯车胤这逻辑,将鲁阳的事说了,又道:“使君派军队帮百姓搬家,又拨出存粮发给大家,他要是你想的那种人,就应该放任百姓作乱,那才是最有利的。”

鲁阳和青州的事大家已经知道,见刘德秀说到这,所有人都看向王凝之。

王凝之笑了笑,“我没那么高尚,不然也不会将鲁阳百姓迁回洛阳,只是青州易主,伐燕的事又得耽误了。”

汲郡的桓伊对伐燕十分上心,问道:“就算青州刺史换人,使君向朝廷申请北伐,各方应该还是会出兵的吧?”

“哪是这么简单,”王凝之摇头道:“再次伐燕,必然直取邺城,仅仅出兵是不够的,还需要统一指挥、互相配合。”

邓遐突然问道:“朱序的任命确定了吗?”

王凝之道:“还没有,但郗家的郗恢和谢家的谢石被否决后,朝廷暂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晋国有出身、又有资历担任刺史一级的,不是跟随桓温南征北战的旧部,就是各大世家的中流砥柱。

邓遐叹道:“可惜我的表兄袁真刚刚去世,不然他倒是可以。”

袁真出身陈郡袁氏,和邓遐既是同乡,又是表亲,历史上邓遐被免职,就是因为袁真反叛,桓温担心邓遐有二心。

王凝之表情古怪,暗道:“你这表兄就算了,要不是有我,他也是被桓温满门抄斩的主。”

众人又聊起庾家,庾倩、庾柔被桓温诛杀满门后,庾希不等桓温找上自己,已经逃离了建康,广州刺史庾蕴服毒而死。

显赫一时、枝繁叶茂的的颍川庾氏,至此死的死,逃的逃,令人唏嘘不已。

王、谢、郗这几家已经出了王凝之、谢玄和郗愔这样的封疆大吏,桓温不可能接受这几大世家再出一人担任青州刺史,所以这个位置确实找不到人。

大家想到伐燕受阻于内部夺权之事,都有些丧气。

王凝之笑道:“都还没定,大家不要灰心,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桓伊看到了燕国的虚弱,感慨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等燕国出个明主,或者秦国灭了燕,难受的就是我们了。”

邓遐振奋精神道:“没有青州,我们也可以,有司州和兖州,再加上上党,足以一战。”

“难,司州还得防备秦人,”王凝之无奈道:“总不能为了伐燕,将洛阳给丢了。”

刘牢之突然道:“要不别忍了,直接联合几州一起向朝廷抗议,若是无果,那要战便战,来个痛快。”

他这个建议一出,所有人又一起看向王凝之。

王凝之摇了摇头,“不许胡说,你想和谁开战?”

刘牢之表情不忿,但没有再说话。

王凝之岔开话题,众人扯了会闲话,这才散去。

邓遐、刘牢之和沈劲则留了下来。

王凝之笑道:“怎么,你们这是想逼我跟大司马开战?”

“不开战也不能一退再退,”刘牢之重申自己的观点,“至少得表达不满,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王凝之说道:“我不是在鲁阳有所行动了,你急什么,先看看大司马的反应。”

邓遐不信这个,“我觉得没用,虽然撤离了百姓,但城池终归是让出来了,怎么都算我们退让,他占据上风。”

沈劲也道:“大司马肯定会得寸进尺,我们不能开这个头。”

“你们还真是好战,”王凝之思考了一下,“这样吧,你们先回去各自准备,我去一趟兖州和徐州,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尽量争取徐州的支持,这样才有胜算。”

刘牢之突然想起来,说道:“郭敬我派人联系上了,他愿意配合,眼下上洛防守空虚,重新夺回不难,你看需不需要立刻行动,还可以威胁荆州军占领的商县。”

王凝之想了想,“不急,单独行动意义不大,你先做准备,等我通知,到时候几条线同时发难,才能让大司马停手。”

几人兴奋起来,大声称是。

王凝之知道桓温的盘算,所以想用政治手段拖住他,可面前这几人不是这种性格,他们这几州的实力加起来虽然还是不如桓温,但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所以一味忍让令他们很是不满。

尤其是西线被秦军按着打,北线有机会又按兵不动,让他们各有各的憋屈。

聚会结束后,王凝之带着王殊返回后院。

谢道韫还没休息,这种场合,她没有去屏风后偷听,正等着王凝之回来跟她讲讲。

王凝之将任务交给儿子,自己舒服地在一旁躺下。

王殊详细地复述了一遍众人的议论,总结道:“几位将军都倾向于和大司马硬碰硬,阿耶和几个太守则更愿意保持平衡。”

“你还是年轻,”谢道韫笑道:“你阿耶可不是受气的性格,他是在找机会,而不是找平衡。”

王凝之伸了个懒腰,“被你看穿了呀,那帮文臣心里还是不愿意闹得太僵的,都没怎么说话,我总得照顾下他们的感受。”

王殊发问:“阿耶在三位将军面前也没表现出要交战的意思啊?”

“那是为了稳住他们,”王凝之解释道:“他们太急了,我要是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他们那边,只怕这几人立马就要兴兵南下了。”

王殊若有所思,努力消化着这些信息。

谢道韫问道:“你有把握说服郗刺史吗?”

眼下的形势很明朗,若是郗愔站在王凝之这边,以徐州的地理位置而言,对桓温控制建康的威胁是最大的。

“那当然,他可是我舅父,”王凝之笑道:“而且我此去不光是为了他,还有一个人你漏算了。”

“谁?”

“庾希。”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能得到王凝之的支持,颍川庾氏的金字招牌还是有号召力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