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50章 儒道法之争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不过第二日,王凝之还是给弟弟换了个差事。

登记文书这事不是每天都有的,而且新鲜感一过,保准这个傲气的世家子弟就不耐烦了。

王凝之让他跟着新来的刘德秀熟悉政务,也接触下百姓们的另一面。

金墉城人不算多,士兵和百姓的人数相当,刘德秀需要负责军事以外的所有事。

来到金墉城的流民成分复杂,有为土地来的,有为安全来的,也有的就是为了救济粮来的。

大家一起围火取暖、喝稀粥的时候,一切都好;如今有人开荒种地有了收成,有人进入行伍拿了军饷,有人南来北往做点小买卖挣了小钱,而有些人还在喝稀粥。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哪怕这种不均有自己的原因,那也不行。

能在艰难环境活下来的流民,自然不乏火爆脾气的,所以城内的矛盾日渐增多。

这些问题去年就应该爆发的,被野王的战事和刘桃棒用教义给暂时控制住了,但年初燕军退走,矛盾便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也是王凝之调刘德秀过来的原因。

王徽之陪着刘德秀办了一会公,昨日的好心情荡然无存,早早地离开,回来和王凝之抱怨道:“刘主簿这样的酷吏,阿兄如何还提拔?”

王凝之见他气鼓鼓的样子,饶有兴趣的问道:“怎么就是酷吏了?”

“偷抢之类的小罪,又打又罚,未免太苛责了,”王徽之余怒未平,“流民生存不易,应当宽容才是。”

“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

“归还财物,让他到静室悔过,如果觉得轻,修路百步总够了,怎么能直接上刑?”

王凝之听他这么说,看了眼已经回到自己身边的刘桃棒,摇头道:“你们还真当我是祭酒了。”

王徽之说的,就是之前刘桃棒的处理办法,按照五斗米教教义,有犯法者,轻则罚修路百步以抵罪,重则先宽宥三次然后用刑。

这得是多虔诚的信徒,才能遵守的教义。

王徽之不服,在他看来,那么点财物纠纷,何至于判刑,于是继续争执道:“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阿兄觉得不对吗?”

这话出自《诗经》,大意就是百姓们很辛苦,差不多可以休息下了,爱护他们,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

王凝之还没答话,谢道韫在后面答道:“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这是《左传》里孔子的治国思想,就是说治理百姓,需要宽大和严厉相互补充。

王徽之最不怕辩论了,立马道:“未见其宽,如何用猛?”

王凝之笑着打断二人,“依法而治,而不是诗书,你们说的这些还不如教义。”

教义虽然模糊,至少有章可循,谢道韫和王徽之的讨论又回到了单纯的理论阶段。

“阿兄这话不对,你又不是小吏,怎么能被条例约束。”王徽之觉得兄长就是在敷衍自己。

这可是东晋,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如何定罪,官员有很大的自主权。

谢道韫也不满意,“不是说要推行儒教,怎么又将法排在前面了?”

王凝之有些头疼,晋律讲究的是礼法结合,在条文内融入儒家礼仪,也就是法律儒家化了,礼、律并举,都有法律效力。

“这事争辩无益,你先看看百姓的反应,再来评价优劣对错。”

王徽之没有得到支持,忿忿不平地又去找刘德秀去了。

厅中只剩王凝之一人,谢道韫从幔帐后出来,问道:“大家来洛阳,就是为了寻求庇护,吃上饱饭,你这样对他们,不担心百姓流失吗?”

“我更担心他们失望,”王凝之耐心给妻子解释,“当初汉高祖入关中,废除秦朝苛政,约法三章,但没多久就变成了《九章律》,你以为是为何?”

谢道韫熟知历史,立马答道:“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当下也是同样的道理,”王凝之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百姓会变,律令总不能一成不变。”

谢道韫并不赞同,她觉得王凝之变动太快,会让百姓难以接受。

王凝之见她神情,知道谢道韫并没有被说服,只是不愿干涉自己,所以才不往下争了。

“等我忙完手上的事情,带你到城中好好转转,到时候你还觉得我不对,我就按你说的来改,如何?”

谢道韫哼了一声,表示不信。

“真的,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不对就让事实说话。”

王凝之没说假话,别说他不懂,就算是懂,后世的法治观念在这个时代也没用,更何况金墉城情况特殊,不能用常理来判断。

谢道韫看了他两眼,表情怪怪的,“你这算是让我参与政事?”

“不算不算,权当是我找你帮忙。”

王凝之还不至于脑袋一热,就去踩时代的红线。

谢道韫满意地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她虽然聪慧,但毕竟受时代环境影响,真说让她参与处理政事,她反倒会畏首畏尾。

王凝之手上忙的,是修缮陆浑县城的事。

他打算从金墉城和鲁阳县各调一些人过去,先将破败的城墙和坍塌的屋舍处理下,然后在山中修筑堡垒,卡住山中的要道,监视西边的前秦。

打好这些基础,他才能慢慢地号召流民们往那里迁移。

金墉城主要的价值,还是作为军事堡垒。

眼下的和平肯定是短暂的,前燕将慕容儁下葬后,肯定不会坐视晋人往北扩张;前秦那边蒸蒸日上,王猛搞定了内政,也不会一直困守关中。

北边的凉和代,包括小小的仇池都暂且不论,秦晋燕三国争霸的局面已成。

单看纸面实力,东晋并不处于下风,但游牧民族发家的时候,一般也是势头最盛的时候,而眼下的东晋却还处于内部夺权的阶段,所以并不能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此消彼长之下,占据整个江南的东晋,反而被分裂的北方压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