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7章 王家兄弟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到达江北渡口后,王凝之乘舟渡江,从石头城上岸,由西篱门入京,绕皇城南行,走过西州城,沿着秦淮河往东,过了朱雀桥,便进入乌衣巷了。

久违的建康城,与洛阳相比,繁华得像另一个世界。

入城之后,王凝之没那么心急了,放慢脚步,缓缓走在街上。

建康城里少见他这样的人,风尘仆仆,一身穿了好几日的短装皱皱巴巴的,看着有些邋遢,还牵着一匹马,马蹄在青石板上哒哒作响,引来路人的侧目。

王家门外,停着几辆牛车,不知是谁家来访。

门口的仆役见是自家郎君回来,赶忙上前接过缰绳。

王凝之让郭敬回去看望母亲妹妹,自己则往厅上走去。

徽之、献之两兄弟正在与一位年轻的客人争论什么,看到兄长回来,一脸欣喜地起身,上前问好。

王凝之指着二人笑道:“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是没规矩,和客人吵什么。”

徽之今年虚岁二十三,献之也十七了。

年轻的客人过来拱手行礼,“顺阳范宁,见过叔平兄。”

王凝之点点头,原来是东阳太守范汪之子,“武子何时进京的,范侯可好?”

范汪曾长期在庾亮手下任职,桓温接手荆州后,他是安西将军府长史,后因平蜀有功,进爵武兴县侯。

范宁答道:“年前便已入京,家父安好,正在与仆射讨论药理。”

一回家就听说老爹还在研究配方,王凝之顿时停下了前去问安的脚步,转向两兄弟,“你们方才在吵什么呢?”

王献之正准备回答,被王徽之拉住,抢着说道:“没什么,大家闲聊几句,算不上争执。”

王凝之点了点自家老五,“为何不让子敬说话?”

范宁这时说道:“我不喜浮虚,不善清言,所以方才言语得罪了。”

王凝之瞪了自家老五一眼,难怪不让献之说,是知道自己也反感清谈,不想被说教。

徽之被戳穿,忙赔笑道:“阿兄赶紧去见阿耶阿娘,他们还不知道你回来了。”

王凝之无奈地摇摇头,总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教训自家兄弟,于是转头对范宁说道:“我也觉得清谈无益,武子有空可来找我一叙。”

范宁躬身应了,他比王凝之小五岁,还未出仕。

王凝之来到书房,王羲之和范汪正相谈甚欢,两人一个服散配药,一个治病救人,在药理方面有颇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相见之后,父子俩都很高兴,但有客人在,也不便多聊,王凝之与范汪寒暄了几句,便退了出来。

一年不见,王羲之肉眼可见的清减了,只看外表,真是仙人之姿。

从父亲那出来,王凝之来见母亲郗璇。

虽然长子玄之早逝,但剩下的六子一女陆续成年,除幼子献之外,都已成家,做母亲的也能稍稍安心了。

看到唯一一个在外打拼的儿子回来,郗璇有些心疼,又有些骄傲,问道:“怎么突然回来了,听说北边一直不太平。”

“燕主亡故,总能消停几日,我就抽空回来看看。”王凝之一脸乖巧。

郗璇上下打量着儿子,“在那边吃的够吗,怎么又瘦了。”

王凝之笑道:“吃得好喝得好,阿娘放心。”

“怎么能放心,”郗璇叹息一声,“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还离胡人那么近。”

门阀子弟,哪有过这种日子的?

王凝之笑着安慰母亲,“不去北方,我如何能这么快当上太守。”

郗璇哪里在意这个,但儿子有他的想法,她只能支持。

母子俩聊了一会,郗璇便打发他回自己小院了。

谢道韫早已得到通报,正在屋内来回地踱着步。

王凝之进屋时,谢道韫正好转过头,两人相对而视。

午后的阳光从王凝之身后斜照过来,光影明灭之间,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模糊,但话语清晰,“我回来了。”

本来还淡定的谢道韫听到这话,眼泪簌簌地往下落。

王凝之手忙脚乱地上前,想帮她擦拭,可伸出的手是脏的,撩起的衣袖也不干净,一时间张牙舞爪地,最终却只是痴痴地看着谢道韫。

谢道韫被他的滑稽模样逗笑,自己伸手胡乱抹了两下,嗔道:“每次回来,都这么狼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去当流民了。”

王凝之嘿嘿直笑,回家的感觉真好。

回京的第一天,王家几个儿子难得地聚齐了。

老二凝之从洛阳回来;老三涣之无意出仕,计划返回会稽庄园;老四肃之如今在京中挂了个秘书郎的职务;老五徽之、老六操之成亲不久,出仕也快了;老七献之尚小,刚刚敲定了婚事,对方是二舅郗昙的女儿郗道茂。

女儿孟姜则嫁给了南阳刘氏的刘畅,如今不在京中。

王凝之这几年极少在京,真是错过了不少家中大事。

王羲之见老二愈发沉稳,教训起弟弟,也有了兄长的样子,颇感欣慰,他对自己的身体还是了解的,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

王凝之想在几个弟弟里面挑个帮手,毕竟打虎亲兄弟,这个时代最大的依仗还是家族,于是当着父母的面问道:“你们几个,谁愿意和我去北边磨练一下?”

王徽之第一个回绝,“我不去,北人粗鄙,我可受不了。”

王凝之懒得理他,先将目光投向老四肃之和老六操之。

肃之还是愿意在京中当清官,走世家弟子的标准路线;操之则有些犹豫,看向父亲。

王羲之替他问道:“你先说打算如何安置?”

“先当鲁阳县令,”王凝之早有计划,“洛阳人越来越多,我没那么多精力,打算将现在的鲁阳县令调过去帮忙。”

王羲之想了想鲁阳的位置,又问:“没什么危险吧?”

“我在前面盯着,有危险我会通知他的,”王凝之笑道:“京中虽然清贵,但太消磨人了,不如地方有施展的空间。”

这个道理王羲之自然明白,儿子们长大了,都在京城混也不是个事,是得提前安排,于是他又看向操之,问道:“你愿意就去,有顾虑就提出来。”

王操之的性格在诸兄弟中算老实的,点头同意,“我听阿兄的。”

搞定老六,王凝之这才将目光投向老五,“我回洛阳时,你也跟我跑一趟,一天天地没个正行,我带你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王徽之一脸的不情愿,望向父亲寻求帮助。

王羲之狠了狠心,说道:“出去见识下也好。”

王凝之拿出长兄的气势来,当父亲的自然得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