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9章 五斗米教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走下城楼的吕护脸色有些难看,在王凝之的盛情邀约下,勉强喝了几杯,便以担心野王安危为由,匆匆离去。

王凝之满意地拍了拍刘桃棒,问道:“你和他说什么了?”

“他说他不信道,我就给他讲经,可他不听,还生气了。”刘桃棒嘟囔道。

王凝之没明白,“你们怎么聊到信道上面去了?”

刘桃棒回道:“他问我在这里做什么,我说传道。”

“没想到你还挺机灵,”沈劲在边上笑道:“不过你实话实说也无妨,修建新城的事明摆在那,不用瞒着。”

刘桃棒不解,低声嘀咕,“可我每天做的就是传道。”

这下王凝之和沈劲笑不出来了。

关于五斗米教的事可以往后放放,先得弄清吕护的来意。

沈劲地判断是,吕护这是被逼急了,“待到年后,野王必定是鲜卑人的首要攻击目标,他虽然实力增长,但不久前的正面交锋他没讨到好,所以才想兵行险着。”

有些道理,但王凝之不信,这就不是一个朝三暮四的老油条该有的想法。

“我觉得他更可能是想出卖援军,作为自己的晋升资本,重新倒向鲜卑人。”

沈劲觉得不可能,“他反反复复多次,就算这么做,鲜卑人也很难再相信他了。”

这倒是有点道理,但王凝之还有疑问,“他为何想看金墉城的城防?”

“这应该是担心野王守不住,打算退到这里来,所以提前看看情况。”

王凝之这下不问了,又拍了拍沈劲,“你和刘桃棒还有点像。”

沈劲不乐意这话,“我可没他那么痴。”

“不是,我是说你们一样单纯,不像我,肚子里全是坏水。”王凝之大笑着离开了。

吕护如果战败,肯定会选择投降,然后服从鲜卑人的命令,转头来打金墉城,这才是符合他们双方做派的最大可能。

查看金墉城的城防,大概率是踩点,不过时间不凑巧,最近因为建设,正在调整布防,城头的防御器械被拆掉了。

不过这事也不用太纠结,王凝之爽快地上书建康,附和了吕护的要求。

毕竟大家现在名义上是友军,能帮的就帮一下。

反正朝廷不可能派兵,王凝之虽然有点摸不透吕护,但对朝廷的反应有百分百的把握,那就是不会有反应。

果然,两人的接连上书,建康都只当没收到,不支持,不反对,更别说派兵了。

王凝之这边则对吕护加强了戒备,投入了更多的暗哨在黄河南岸,以防万一。

接下来的几日,王凝之派郭敬去流民中打探消息,得到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

刘桃棒真的是在努力地传道,而且效果斐然,不少流民在他的引导下加入了五斗米教。

这事目前来看并不坏,让这些濒临绝望的百姓精神上有了依托,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因为同一个组织,还能快速团结起来。

可王凝之一想到自己是带领着一批教众,心里就有点打鼓,毕竟五斗米教算起来也是东晋的掘墓人之一,刘裕称帝路上的垫脚石。

所以他还是将刘桃棒喊了过来,问道:“让你去监工,怎么尽做些传道的事?”

“郎君扩建城池,为他们提供粮食,不就是在传道吗?”刘桃棒并不觉得自己是自作主张。

五斗米教确实有设立义舍,给穷人提供食物的传统,这正是它能吸引底层百姓的原因之一。

但王凝之明显不是这个意思,“胡说,他们如今在我治下,我自然得管,这和教义没有关系。”

刘桃棒愣了下,很快又道:“有什么区别,我与他们说了,郎君就是我们的祭酒。”

五斗米教不设官吏,祭酒就是信众的管理者。

王凝之一时和这个憨憨解释不清,他总不能说自己不信教了。

五斗米教不仅在穷人间极受欢迎,在世家大族也有不少忠实的信徒,比如王凝之父母所在的琅琊王氏和高平郗氏,都是道教世家。

在东晋上层社会,五斗米教因为奉《道德经》和《老子想尔注》为经典,与热衷玄学的世家子弟有了共同的话题,再加上修道成仙的诱惑力,故而吸引了大批士族。

所以王凝之在穿越之后,表现出来的只是不像以前那么狂热,但并没有与五斗米教做割裂,那样是自讨麻烦。

打发走刘桃棒之后,王凝之开始思考这件事的影响。

百姓信不信教这事,他是不在乎的,但当下的情况有些微妙,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聚集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方,还外临大敌,很容易失控。

郭敬一直在边上旁听,此时见王凝之有些苦恼的样子,问道:“郎君在担心什么?”

“没什么,”王凝之怎么会和一个孩子探讨信仰的问题,随口问道:“你是教徒吗?”

郭敬摇头,“我不是,但我阿娘是,经常会给我们祈福。”

“你觉得祈福有用吗?”

“我不知道,也许有,反正现在确实比之前好。”

王凝之有些头疼,这真是没法说了,只能交代郭敬有空多去流民中转转,发现异常及时和自己反馈,他是不敢再相信刘桃棒了。

百姓信教可以,但用教义管理百姓不行,这是王凝之的底线。

大雪过后,新城的建设停了下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

王凝之每日都在两城之间走动,不少流民只能窝在干草之中,一家人挤在一起取暖,连出门取粥都成了件困难的事。

施粥点已经打散,覆盖了整座小城,但仍有不少老弱妇孺没能熬过去,往城外运送尸体的小车一趟接着一趟。

王凝之选了几处大宅,在里面燃起篝火,煮粥的同时,也让部分流民转移进去,轮流靠近火堆取暖,但不能保证十二个时辰都燃着。

木柴的供应是很大的问题,人太多了,之前积攒的干柴根本不够。

食物也是如此,他只能按量施粥,而不是让大家吃饱。

虽然吃饱了更能御寒,但冬天还长着,下一次的收成更远。

最困难的时候,王凝之走出太守府,和百姓们一起坐在火堆旁,大家都不说话,默默地看着往上窜的火焰,听着木柴的噼里啪啦声。

篝火上的大锅里煮着粥,腾腾地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