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59章 慕容垂称帝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和王猛在巴蜀僵持的时候,慕容垂在一众下属的劝进下,准备登基称帝。

虽说他只有一州之地,但燕国已亡,他需要扛起这面大旗来聚拢人心。

尤其是在慕容德占据了慕容家的龙兴之地后,慕容垂再不称帝,万一被慕容德抢了先,那他就很被动了。

大家跟着你混,大多是为了前程,你不称帝,他们怎么加官进爵?

加上慕容凤逃到平阳后,终日在慕容垂府前控诉,国仇家恨,怎可不报,惹得王府内外的一众鲜卑人群情激奋。

灭国之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慕容垂接见过他两次,劝他稍安勿躁,但慕容凤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极力劝慕容垂早日即位,名正言顺地率领鲜卑人收复河山。

在他的鼓动下,平阳城军民翘首以待,于是慕容垂暗下决心,召集麾下众人商议此事。

慕容凤最为积极,大声道:“此事何须再议,殿下众望所归,谁人不服。”

慕容令知道父亲的心思,说道:“所虑者有二,一是平州的范阳王,二是和王凝之联手抗秦之事。”

慕容垂称帝之后,慕容德会不会认,这是个问题;而燕国复辟之后,如何与先前灭燕的王凝之相处,这又是一个问题。

前者可以商量,毕竟慕容俩兄弟眼下领土并不接壤,只需要慕容德名义上的臣服即可,他照样在平州如同独立;

后者比较麻烦,如果打出复兴燕国的旗帜,却还和灭国的仇敌做盟友,难免引起非议,但是不和王凝之联手,他和秦国只怕立刻都会对并州下手。

慕容凤答道:“范阳王那里,我可以前去说服,但王凝之那里,不可妥协,关东还有不少各族的人马,不能再给他时间收买人心了。”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处置?”慕容令问道:“攻打上党,还是越过太行山攻打幽州,王凝之的厉害你是见识过的,你觉得这样盲目出击,我们能有胜算?”

慕容凤奋然道:“殿下登基之后,关东的族人势必响应,两下合击,如何没有胜算?”

见他还是打的这种算盘,慕容垂摇了摇头,“不要将希望放在关东的族人身上,若我能打到关东,我相信他们会迎接我,但不要指望他们会在晋人的眼皮底下起兵响应我。”

高弼也说道:“殿下所言极是,这次丁零人的失败,肯定会让关东加强戒备,贸然起事,不过是给了王凝之挥舞屠刀的机会。”

慕容凤愤愤不平,“你们的意思,是可以称帝,但还要继续和王凝之和睦相处,那关东的族人们会怎么想,天下人该如何看我们?”

“没有实力,就得忍着,”慕容垂平淡说道:“你当我不想收复关东,返回故地吗?是眼下没有那个实力,只能先虚与委蛇。”

慕容凤还要再说,慕容令打断他,“道翔你心中的仇恨,我们都知道,但眼下内忧外患,只能委曲求全,一时意气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知道了,”慕容凤紧握双拳,咬牙切齿地说道:“但殿下有朝一日讨伐王凝之,一定要以我为先锋。”

慕容垂答应下来,但还是劝道:“过刚易折,你还年轻,首先得学会爱惜自己。”

慕容凤胡乱点了点头,退到一旁,显然听不进去。

大致商议已定,接下来便是登基的一应流程。

这年七月,慕容垂在平阳自立为帝,改元建兴,立慕容令为太子,其余诸子为王。

远在平州的慕容德,被慕容垂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平、幽、冀、青、兖五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平州牧,范阳王如故,镇守龙城。

诸如慕容楷、慕容凤等人,大多承继父祖爵位,追随慕容垂的一干旧臣,也各有封赏,并州之地,一片新朝气象。

不过出了并州,外界的反应就很平淡了。

秦国正忙着巩固汉中和北境的新增疆土,慕容垂称不称帝,对他们毫无影响;

王凝之倒是很在意这个,但对此早有预料,所以没有做任何表态,只是默默加强了对境内鲜卑人的监管;

至于平州的慕容德,他接受了慕容垂的封赏,上书称臣,可仅限于此了,毕竟大家相距甚远,而慕容垂并州的局面看着都不比自己的平州好,他可以再观望一下。

入秋之后,王徽之从洛阳南下,到江陵迎接母亲郗璿。

一行人坐船自建康而来,耗时不少,好在沿途风光不错,大家并不觉得疲惫。

荆州刺史桓豁遣人到码头迎接,一应接待,十分周全。

王献之扶着母亲下船,对着兄弟之中最为投契的王徽之笑道:“阿娘交到你手上,你可得小心照料着。”

“还消你说,”王徽之冷哼道:“让我在这里好等,再不来,桓朗子都要怀疑我是不是有别的目的了。”

王献之看着边上一脸尴尬的荆州刺史府属吏,替口无遮拦的五哥解释道:“辛苦诸位了,大江两侧风景迥异,我们贪恋美景,所以晚到了几日。”

属吏连称不敢,送上准备好的礼物,便退得远远的。

王徽之撇撇嘴,“不愧是封疆大吏,这行事都有些不一样了。”

范宁返回京城后,王徽之接任了河南太守一职,但他的心思,全在新城的建设上。

王献之回击道:“听说洛阳新城的建设还没启动,不会是你不知道从哪下手吧?”

王徽之冷笑一声,“你懂什么,我这是谋定而后动,要建,就得建一座古往今来第一城,不然何须我出手。”

王献之对母亲说道:“阿娘,你看看他,哪里有点做正事的样子。”

郗璿笑着看兄弟两人斗嘴,“我管不了,反正有你们阿兄盯着。”

在码头寒暄一阵,王献之就准备回船离开了。

临行告别,王徽之总算有了点正形,说道:“听说巴人与我们的风俗大不一样,素来不服王化,你去了之后,首要是注意安全。”

王献之点头笑道:“知道,我会小心的,阿兄都有安排,不会出什么事。”

他又向母亲告别,“等我处理好那边的事,再接阿娘到蜀地看看。”

郗璿点点头,“保重身体,常写信回来。”

王献之登船离开后,王徽之扶着母亲进了马车,带着一应随从骑马护卫,前往洛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