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2章 模拟城市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再一次坐船离开襄阳,沿淯水北上,王凝之的心情与上次大不一样。

北伐之时,他还是个小透明,但豪情万丈,想着凭借先知的优势立下战功,再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桓温不要放弃中原。

而这次北上,他身边只剩一千人,前途未卜。

沈劲站在他身侧,有些佩服地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十岁的长官。

王凝之的心思都在这片土地上,双手撑着船楼的护栏,身体前倾,不禁叹道:“如此河山,怎么忍心放弃呢?”

沈劲将视线投向远方,“谁都想要,又谁都不敢要,就成这样了。”

这次的行动,两人已经做过详细的安排,第一步便是在要在鲁阳站稳脚跟。

鲁阳是个县城,位于淯水和汝水之间,西边便是秦岭,本属于南阳郡,但中原大乱之后,这里的人大多逃往了荆州。

荆州和京口之所以兵力强盛,和收留了大量流民是分不开的。

鲁阳县令刘德秀带着几名兵丁到城外迎接了王凝之一行人。

进城后,一片残破萧条的景象。

刘德秀介绍道:“城里如今不过几十户人家,原来的百姓,大部分都逃到南边去了,还有一部分躲进了山里。”

王凝之看着有些寒酸的几人,问道:“其他官吏何在,怎么不出来见我?”

“没其他人了,就我一个。”刘县令苦笑,“连这几名差役,都是我临时找来的。”

沈劲问道:“上面没有派人过来吗?”

“当然有,不过谁愿意来这种地方,都找各种关系推脱了。”

王凝之看着这个其貌不扬,一身官服都有些褪色的中年男人,“那你怎么没走?”

“我就是鲁阳人,所以一直不舍得走,总想着这里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刘县令喃喃道,话语里已经听不出一点信心,只剩下迷茫。

王凝之迈步走进县衙,四下打量。

年久失修的建筑,墙体斑驳,地面也是坑坑洼洼,但看得出刚刚打扫过。

“我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你是留下来,还是让我送你回去?”

刘县令的眼睛亮了起来,“长史是要在这里召回流民吗?”

王凝之点点头,补充道:“你要是想回去,我会想办法帮你重新谋个差事。”

像刘县令这样的官,王凝之只需要写封信给岳父谢奕,再把他的事迹在京城扩散下,换个地方为官不是问题。

朝廷也是需要正能量的,一个县令又不影响大家的利益。

不过刘县令拒绝了这份前程,“长史若能重振鲁阳,我愿意留下。”

这个回答在王凝之的意料之中。

“重振不敢说,但我愿意试试。”王凝之指了指沈劲,对刘县令说道:“这是宣威将军沈劲,你将鲁阳周围的情况和他详细说下。”

刘县令拱手称是,两人自去商量。

王凝之让李寿带着队伍在城外驻扎,自己则和姜顺、刘桃棒在城里转悠起来。

县城虽然破败,倒也五脏俱全,道路宽阔,街市俨然,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三人行走间,不时有人透过门缝观察他们。

王凝之的衣着神态是小地方的人从未见过的,大家赞叹之余,纷纷揣测起这位富贵郎君怎么到这个破落的小县城来了。

转了一圈后,王凝之回到县衙,沈劲已经和刘县令了解完情况。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周围的匪患,让百姓能走到城外,只靠城内那点地,根本养不活多少人。

周边的山匪水匪来源复杂,有逃兵,有犯人,有山民猎户,也有寻常百姓。

有些是为了自保才聚集在一起,依旧种地、打猎、捕鱼为生,活不下去了才出来干一票;有些则是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彻底沦为盗匪。

剿匪工作自然交由沈劲和李寿来办,王凝之就一个要求,尽量抓活的,首恶之外,能不杀的尽量不杀。

这不是他心善,而是太缺人了。

毕竟大多数盗匪都是活不下去才为祸的,在生死面前,不能对人性要求太高。

王凝之理解他们的选择,所以他愿意给那些人一次机会,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从头来过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寿带人出去打探消息,姜顺南下采购生产必须的种子和农具等等。

刘县令则召集城中的百姓,告诉大家朝廷派兵过来了,大家可以放心地出城。

城外的无主之地,谁占到就是谁的,到他这里登记入册即可。

大伙听到这话,都有些犹豫,有地当然好,可也得有命种才行。

王凝之出来表明身份,又道:“大家的疑虑我理解,但农时不等人,我已差人去采买物资,运来后便发给大家。”

一众百姓还是窃窃私语。

刘德秀大声喝道:“琅琊王家的贵公子都在这,你们还担心什么?”

这话有些难听,但百姓们听了反而觉得有理,纷纷同意出城开荒。

不一会,几十户人家就带上农具,一窝蜂地冲出了城门,抢占离城较近的土地。

沈劲正在城外带着士兵们操练,看着这情况,有些摸不着头脑,问慢悠悠跟在后面的王凝之,“这是怎么了?”

“种地啊,不然这么多人吃什么?”

“那也不至于男女老少一起冲出来。”

“你低估了土地对百姓的诱惑力,那是他们愿意用命去换的东西,再说我还答应提供农具和种子,他们更没道理不积极。”

吴兴沈氏虽然没落,但那是指在权力场上,沈劲的家底还是丰厚的,眼下他立志复兴家族,自然不吝家财,“我已经差人回去变卖家产了,只要能熬过今年,一切就好说了。”

王凝之没他这么乐观,笑道:“不要想太远,先把匪患给清理了,给百姓们吃个定心丸。”

沈劲不屑道:“我来中原,是为了驱逐胡人的,眼下不过几个毛贼,过几日我便收拾了。”

“好好好,”这种事情王凝之还得依仗他,“在大敌之前,你正好演练下这些军士。”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沈劲带着人马疯狂地扫荡县城周围的山寨,大部分都兵不血刃地就带着俘虏回来了。

偶尔有反抗的,在正规军面前也抵挡不了几回合。

沈劲不光把人带回来,还将各个贼窝都翻了个底朝天,但凡能搬回来的都没放过。

在刘县令和百姓们的指认下,几名穷凶极恶的匪徒被砍了头,首级挂在城门口示众,其他毛贼则都被赶到了地里。

想吃饭,就得干活,谁家都不养闲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