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03章 会稽大乱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会稽反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建康。

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傻眼了,现实狠狠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孙泰利用他们完成了起事的所有准备工作。

不仅将死忠教众合法地武装起来,还将会稽郡的大量百姓煽动起来反抗朝廷。

首先遭到清算的是会稽的各大世家,庄园被蜂拥而至的教众和乐属们攻破,不少世家子弟死在了乱兵之下。

杀戮一旦开始,压抑已久的仇恨便被彻底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底层百姓加入到乱军的行列,一起进行报复和劫掠。

谢安和陆纳进宫求见过一次,但司马曜没脸见他们,称病不出。

二人只得按事先准备的预案,让扬州刺史桓冲出兵,南下平叛。

京口的刘牢之收到消息的时间和建康差不多,但他的动作更快,不等朝廷下诏,立刻兵分两路,自领三千骑兵走吴兴郡,奔向钱塘,水军主力则沿海岸南下,直奔会稽郡城山阴(今浙江绍兴)。

这种时候,哪怕是桓冲,也没法对刘牢之的平乱之举提出反对,所以京口军顺利地第一个赶到会稽。

刘牢之如此急切,平叛还只是其次,救出会稽的王凝之家人才是他的第一目的。

三千京口兵经过钱塘之后,很快在永兴(今杭州市萧山区)遭遇乱军,刘牢之一马当先,杀散了这群只知道抢夺、还尚未成型的队伍。

但继续往山阴方向走,乱军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刘牢之不敢深入,率部回撤到永兴周边,等着主力水军的到来。

山阴城周边的庄园都被乱军占领,唯一的例外,正是王凝之三弟王焕之所在的王家庄园。

这倒不是乱军打不进去,而是孙泰提前派人守在了王家庄园之外。

孙泰这么做,也不是怕了王凝之,而是好巧不巧,王凝之不久前派人打探过江东教众的情况。

所以在孙泰看来,王凝之作为一名虔诚的教徒,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可消息传到临漳,王凝之恨透了这个野心家,真是会给自己找事。

他刚刚才出兵辽东,又加强了西线的防御,建康就在南边给自己捅了个窟窿。

议事的大厅里,王凝之向一众属下宣布自己要领军南下。

他不在,仅凭刘牢之一人,是不足以控制住局面的,肯定会被朝廷和桓冲排挤到一边。

这次王凝之的领军出征,在场的诸人都没有反对,毕竟扬州不是平州可比的。

崔逞甚至笑道:“朝廷无能,这是给了王公率军进入建康的机会。”

王凝之没这么乐观,“建康那边,桓幼子不会轻易放我进去,而江东的内乱,秦国趁机出兵的可能性很大,我们需要早做防备。”

皇甫真赞同道:“我们刚刚向平州出兵,河东的反应尚未可知,但至少不会像前几次那样,与我们并肩作战,一起对抗秦国。”

“是啊,”王凝之叹道:“所以最麻烦的不是那帮乱军,而是这个时机对我们太不利了。”

他进攻名义上归属于燕国的慕容德,事情的发展还不明了,但扬州出事,他不得不回去。

谁知道这帮乱军会闹到什么程度,万一被他们夺取了扬州,晋国很可能会四分五裂,对于王凝之而言,这并不是件好事。

崔逞问道:“王公打算带多少人南下?”

“对付这种毫无纪律的乱军,兵贵精而不在多,一万人足矣,”王凝之说道:“上党和弘农的守军都不能动,必须防止秦、燕两国偷袭,巴蜀和上洛那边同样如此,幽州方向还需要增兵,防止平州的战事不顺。”

沈劲的压力有点大,既要防范西侧的燕军,又要盯着慕容绍对慕容德的进攻。

皇甫真劝道:“不如暂缓对平州的进攻,等扬州的事有了眉目,再动兵不迟。”

王凝之面无表情地看过去,皇甫真面色坦荡,平静地与他对视。

“不可,青州军已经出动,我若是撤军,岂不是让朱刺史孤军深入?”王凝之说道:“况且慕容臧已经过去,我们的意图表露无遗,撤军只会让慕容德加强戒备。”

皇甫真点点头,不再相劝。

最后的决议,是王凝之率军一万南下,走兖州和徐州,快速抵达建康,给幽州的沈劲增兵两万,让他双线都不可松懈。

众人散去之后,王凝之仍仔细地伏案看着身前的地图,一处处城池和要塞的查看,确定自己的安排是否稳妥。

王殊挪到他身边坐下,搓着手,显得有些犹豫。

王凝之抬头扫了一眼儿子,“有事就说,何必扭捏作态。”

“我想去幽州,”王殊端正说道:“冀州有叔父在,不会出什么问题,幽州眼下更需要稳定军心。”

王凝之咦了一声,总算放下了地图,问道:“怎么会这么想?”

王殊不好意思道:“幽州在西边与秦、燕两国争夺草原,虽然眼下并未参战,但随时可能爆发战争,东线进攻平州,情况有些复杂,就算顺利,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沈刺史无暇分身,我想过去帮帮他。”

王凝之笑了笑,说道:“这话不对,以你的身份,你要是过去,就不是你帮他,而是他帮你了。”

王殊想了下,“阿耶可以给我一份巡边的临时差事,这样就可以了。”

“那倒不用,沈世坚是自己人,是你的长辈,不会在意这些,”王凝之笑道:“但我要提醒你,以后说话做事,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份。”

王殊乖巧点头,问道:“所以今日皇甫先生提议暂缓对平州用兵,阿耶怀疑他的用心了吗?”

“你倒是会举一反三,”王凝之答道:“说没有是假的,但谁没有私心呢,不过他只是提议,拿主意的还是我,所以不用太在意。”

王殊表示明白,又问:“阿耶怎么放心让我北上?”

“不放心又能怎么办?”王凝之叹道:“你是我儿子,这些事总得慢慢接手的。”

不过去幽州,并没有什么危险,又有沈劲在,王凝之其实放心得很。

王殊想到还在临漳的母亲,说道:“阿娘那里,还需要阿耶去说说。”

王凝之板起脸,“既然是你主动请缨,这种事,就得你自己去说,我忙得很,哪里顾得上这些。”

说完,他摆手将儿子撵了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