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90章 桓谢让步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船舱之中安静下来。

王凝之微眯着眼睛看向桓冲和谢安,桓、谢二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生出一个念头:“王叔平这是要撕破脸了吗?”

几人眼神轮转,现场的气氛有些微妙。

桓石虔出言打破了这份安静,“叔平哪里话,这么多年,北边的胡人都没能把你怎么样,这点小场面哪能吓到你。”

王凝之笑着点点头,“还是镇恶懂我,知道我是说笑的。”

“这个时候,我们哪里还顾得上说笑,”谢安无奈道:“秦国使臣在大江上消失不见,朝廷颇为忧虑,就算不同意议和,也不能把人给弄没了,有失大国风范。”

王凝之脸上挂着淡笑,没有接话。

谢安见状,继续说道:“京口水军最近在江上操练,不知叔平和道坚是否有见到秦国的使臣经过?”

王凝之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我不清楚,丢了就丢了吧,反正是秦国主动要求和谈的,他们总不会因为不见了这几个人,就放弃议和。”

“事关国家颜面,不可如此轻率,”谢安道:“于情于理,还是得找一找,对秦国有个交代。”

王凝之摇摇头,“国家颜面,岂在这些礼节上,威服四夷,八方来朝,那才是国家颜面,与抢占了祖宗之地的胡人议和,简直是颜面扫地。”

桓冲见他说到正题,接口道:“叔平你战功卓着,屡建奇功,但此次四路伐秦不也失败了,双方暂时议和,休养生息,有何不好?”

王凝之回道:“长安丢失六十年,朝廷打算休息到什么时候再去夺回?”

“你都说了已经六十年,何必急于一时,”桓冲说道:“叔平你拿下关东还没多久,也需时日抚境安民,趁这个机会休整下不好吗?”

王凝之强势回应,“不好,我可没有下一个六十年,也不可能将收复失地的事一代代传下去,你们要与关中议和,我拦不住,但我也不会听。”

谢安拉了拉桓冲,示意自己来说,“叔平,你的志向我们都知道,但江东承平日久,你也得考虑下大家的感受。”

“这就是我不同意议和的原因,”王凝之冷笑道:“才六十年,你们就已经忘记祖辈是如何屈辱地被赶出中原了,如此心安理得地偏安一隅,再等下去,恐怕连一点念想都断了,只把自己当吴人。”

桓冲不顾谢安的阻拦,喝道:“说我们把自己当吴人,那你有把自己当晋人吗?”

王凝之冷眼看向他,“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大司马将桓家交到你手上,就是让你这么糟践的吗?你也曾随大司马数次北伐,如今怎么窝囊成这样了?居然想跟胡人议和,大司马泉下有知,肯定后悔让你接管桓家。”

桓冲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显然愤怒至极。

桓石虔也听不下去了,站起身说道:“桓家并不求和,也不畏战,朝廷要战,桓家绝不退缩。”

压力来到谢安这边,因为在场的诸人里,只有他是代表朝廷的。

谢安满脸苦涩,真是不想管这摊子破事了。

王凝之讥讽道:“看看眼下,秦人派出使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连他们都知道朝廷一味偏安,你们还好意思跟我谈什么国家颜面。”

“好了,叔平你少说两句,”谢安叹道:“议和的事可以作罢,你负责将秦使找出来,差人送回去,这事就算完了。”

桓冲面露不悦,“安石你怎可如此处理?”

“来年陛下亲政,我就辞官回东山去,”谢安说道:“以后的事,你们想怎么争就怎么争,都与我无关了。”

桓冲不知道他是认真的还是气话,忙道:“安石乃朝中柱石,众望所归,怎可轻易言退?”

谢安摇摇头,“就这样吧,你们也别闹了。”

说完他站起身,走出了船舱,路过刘牢之的时候,淡淡地说了一句,“以后别玩这些花招了,这里可是京城。”

刘牢之不知何意,但还是躬身答应。

谢安离开,桓冲也不愿多待,说道:“叔平你不要太过分,拿下个关东就敢如此嚣张跋扈,目无法纪。”

王凝之挑挑眉,“说得这么严重,我是大肆屠戮世家了,还是行废立之事了?”

桓冲哼了一声,起身走了出去。

桓石虔反而坐了下来,“叔平你这就是耍无赖啊,欺负他们讲规矩。”

王凝之笑道:“谁说不是,他们估计这会正在背后骂我是个粗鄙不堪、不懂礼数的贼兵呢?”

谢安和桓冲都摆脱不了名士的束缚,有能力,但是很多事情不会去做。

王凝之则是个不择手段的,吃定了他们不敢和自己动武,于是肆无忌惮地出手。

桓石虔问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先把秦使给送回去,”王凝之答道:“他看到了我们内部的纷争,就算没有完成议和的事,想必也是满意的。”

桓石虔不屑道:“谁问他了,我是说接下来怎么对付关中?”

“难啊,”王凝之诉苦道:“关中四塞,没有一个好打的,如今汉中还丢了,河东又在燕国手里,我简直无从下手。”

桓石虔点头道:“确实如此,那你是打算先夺取汉中,还是进攻燕国?”

王凝之分析道:“进攻汉中,需要大量兵力,我在巴蜀没那么多人,你也知道,从洛阳出兵运粮,我每次还得找荆州借道,路途遥远,损耗极大。”

桓石虔听懂了他的意思,“此事我回去与父亲商议下,尽量给你提供方便。”

王凝之点点头,继续说道:“燕国的问题,则在于慕容垂不好对付,外加河东有秦人在边上虎视眈眈,北面的太原地势险要,打哪都不合适。”

桓石虔闻言,补充道:“那就还剩潼关和峣关,都是易守难攻的险隘,不出动大军,恐怕也是不行的。”

“所以不能只打一路,”王凝之总结道:“必须多线进攻,打乱秦军的部署,只要有一路突破,大事可成。”

桓石虔被他的话振奋到,忙问:“你打算何时再行动?”

王凝之却是长叹一声,“天子亲政,谢安石求退,朝中不稳,我们恐怕一时难以重新组织进攻。”

桓石虔一脸古怪地看着王凝之,“说来说去,你不会是想告诉我,要先进入建康,你才能再次伐秦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