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92章 天子亲政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在郗超处逗留了两日,王凝之便再次返回了石头城。

他上书朝廷,表示天子即将亲政,首要是选贤任能,如今朝中多处要职空缺,应尽快擢人受任,他举荐故中领军之子王珣、王珉兄弟,表示两人的才学文章皆当时一流,可作为天子近臣。

奏疏递上去之后,所有人都很意外。

王凝之素来不怎么亲近其他王家人,除了身居高位的王彪之,他基本不和其他王家人打交道,如今却大力推荐王洽的两个儿子,实在是奇怪。

就连王家两兄弟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位高权重的族兄想做什么。

只有谢安隐约猜到了王凝之的用意,他这边刚想让两个谢家的女儿跟王家兄弟和离,那边王凝之就上书举荐这两人,哪有这么巧的事。

不过王凝之没有给谢安质问自己的机会,在石头城外和刘牢之分开,返回了洛阳。

他不担心自己的提议被否决,王珣、王珉两人的出身摆在那,名气也有,还是王凝之亲自举荐,哪怕是谢安,也无法强压下来。

因为那样就是嫉贤妒能了。

果然,司马曜随后召见了王氏兄弟,一番君臣问对下来,对二人大为赞赏,当即任命王珣为黄门侍郎,王珉为国子博士。

谢安在朝廷事务上不怎么上心,但在家族的事情上原则性很强,哪怕这两兄弟得到重用,他还是坚持让谢家的两个女儿和他们和离了。

但那句“辞官回东山”,谢安没有再提,成为了一句气话。

消息传到洛阳时,王凝之正在和谢道韫闲聊。

“叔父这回怎么如此强势,不像他平常的作风。”王凝之笑道:“不会我哪天让他不满意了,他也让你回家去吧?”

谢道韫答道:“你还好意思说,当我不知道这两兄弟升官是你举荐的吗?”

“这分明是两码事,”王凝之赶紧撇清自己,“在我举荐之前,他们要和离的事在建康就传得街知巷闻了。”

谢道韫瞪着他,“好啊,那你就是承认先知道和离的事,这才举荐的二人,你是何居心?”

王凝之笑道:“当然是好心了,叔父想要回东山,我还不是为了留住他,这才出此下策。”

“我才不信,”谢道韫想了下,分析道:“你不想叔父离开,是担心空出的权力被亲政的天子拿了去,到时候用来对付你,是不是?”

王凝之故作哀叹,“还好我们是一家的,不然我这点小心思,全被你猜了去,岂不是处处受制,举步维艰。”

“别岔开话题,”谢道韫严肃道:“你用这种手段对付叔父,王、谢两家以后可就成敌人了。”

王凝之说道:“那也不关我的事,那些人都拿我当大将军,根本没当是王家人。”

大将军自然不是官职,而是指的王敦。

谢道韫被他一句话破防,笑了起来,“你还真是无赖,刚用完王家兄弟,转眼就不承认自己是王家的。”

这回换王凝之严肃了表情,“我为朝廷举荐贤良,毫无私心。”

谢道韫嫌弃地摆摆手,“这些话,你留着在外人面前说吧。”

夫妻俩说笑一阵,这事便翻篇了。

毕竟真算起来,谢安也联手桓家对付王凝之,所以谁也别说谁,大家各凭本事。

谢道韫自然懂这个道理,两家如今似敌似友,根本说不清楚,也没法较真。

在洛阳待了数日后,王凝之返回了临漳。

他现在基本就是洛阳和临漳两头跑,但慢慢在将关东交到王操之和王殊手里。

讨伐关中,还是得从洛阳出发,所以王凝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那里。

冀州和幽州的局面慢慢稳定下来,卢家和丁零人的例子摆在那,世家和胡人都暂时消停了。

不管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至少在明面上,他们全部臣服了王凝之。

至于关东的百姓,在度田令的政策下,基本都能分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就更不会反对王凝之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稳步向前,洛阳新城正在建设之中,各处的粮草慢慢向洛阳转移,沈劲、谢玄和刘牢之在不同的地方练兵。

很快就到了这一年的岁末,上谷郡已经冰雪封路,郭敬艰难地在风雪中前行,到牧民家中查看情况。

临漳城的王殊马上又长一岁,接手更多的政务,除了表字的问题外,他的婚事也开始进入某些人的考虑范围。

洛阳一直是忙碌的,各地运来的粮草,初具雏形的宫殿,让洛阳重焕生机,日渐繁华,哪怕在冬日里,官道上也是车马如织。

建康又是另一种热闹,秦淮河上的游船,两岸一串串亮起的灯笼,街道上慢悠悠的牛车,身处其中,丝毫感觉不到寒意。

天子即将亲政,百姓们不懂这里面的区别,但朴素地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这年的岁末,平静之中,孕育着变化,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建康朝廷再次改元,是为太元元年。

天子司马曜加元服,崇德太后褚蒜子归政,谢安以中书监录尚书事,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王凝之上书恭贺,并提及洛阳新城一事,希望朝廷早做安排。

他虽然不想让司马家的人成为洛阳新皇宫的第一任主人,但明面上还是得提一嘴的。

朝廷一如既往地没有回应,因为没有人愿意去洛阳。

王凝之也不在意,意思到了就行,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

等到郗超回朝,范宁、车胤和吴隐之等人在京中有了话语权,就是王凝之进攻关中和与建康摊牌的时候。

不过王凝之忽略了一点,他虽然留住了谢安,稳定了朝局,但小皇帝司马曜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而谢安也不是一个揽权不放的人。

王凝之对付谢安的手段,是利用他的名士气度和顾念家族的私心,而司马曜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

司马曜是皇帝,对付一个没什么野心的大臣,只需要让他知道天子不喜欢他就行了。

朝中的老臣相继退去,建康成为年轻一代的舞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