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77章 准备返京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十九岁的司马聃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太后褚蒜子扶持司马聃的堂兄司马丕继位,时年二十一岁。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长子,按理这皇位早该是他的,但司马衍去世时,他才两岁。

当时掌权的庾冰为了保住国舅的身份,以外有强敌为由,要求册立长君,这才有了皇弟司马岳的继位。

可司马岳仅仅在位两年也去世了,皇位传给了他两岁的儿子司马聃。

庾氏兄弟无奈还是成了皇帝的舅公,更巧的是他们在两年内相继离世,让桓温捡了荆州,东晋大权开始从颍川庾氏转向龙亢桓氏。

谢道韫平安生产之后,王凝之终于有空梳理了一下朝中近来的变动。

司马丕册封弟弟司马奕为琅琊王,这和北宋的开封府尹差不多,有点非正式储君的意思;立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穆之为皇后,她是大名士王蒙的女儿;然后是新皇登基标配的大赦天下。

司马丕能干的基本就这些了,其它的他说了不算。

豫州刺史的事还没有下文,谢万去世后,豫州无主,但桓豁依旧占据淮河以北的许昌等地,没有要班师的意思。

王凝之收到的最新消息是司马聃将于七月下葬,桓温已经在赶赴建康的路上,想来老头桓和他的好朋友司马昱会坐下来好好商量一番。

谢道韫的身体逐渐好转,刚出生的儿子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乖乖睡觉,王凝之心情大好,要不是赶上国丧,他少不得要在金墉城摆个流水席庆祝一下。

大战之后,中原再次恢复平静,燕人未能拿下洛阳,在东线吞并青州后,继续往南蚕食徐州。

前秦方面,招降了张平后,苻坚再无动作,偃甲息兵,与民休息。

王凝之忙完战后抚恤的事情后,还得为将士的封赏头疼,一长串名单列下来,感觉脑袋都大了。

谢道韫斜靠在榻上笑道:“你自己都只是太守,能为他们申请什么功劳,还不是得找桓家。”

“那可不一定,”王凝之觉得自己该升升了,“司州的事,一直都是我在处理,是时候名正言顺了。”

桓冲就是个挂名的甩手掌柜,人都没来过。

谢道韫无情地打击他,“有什么区别,在大家眼里,司州只是荆州的附庸,你自己都得依靠桓家。”

王凝之泄气地放下纸笔,到榻前捏了捏儿子的小手,委屈道:“你阿耶打了胜仗,也没见你阿娘说两句好听的。”

谢道韫无情地将他的手拍开,“才睡着,你别给弄醒了。”

王凝之嘿嘿一笑,“你上次让我取名,我想到一个,为了纪念我孟津关大胜归来,不如就叫凯旋,奏凯而归。”

谢道韫问道:“这样的名字不合适吧?”

王羲之的这一脉因为信奉五斗米教的原因,并不讲究避讳,父子名字里都带个“之”字。

王凝之看着儿子笑道:“不用管那个,我已经和阿耶去信说过了。”

儿子出生这样的大事,他早就派人通知了远在建康的父母。

谢道韫想得比较复杂,以为王凝之是为了表明与五斗米教割裂的态度,有些担心,“不用特意如此,容易引来非议。”

王凝之摇头,“信不信的另当别论,我只是不想一代代的都受这个束缚。”

见谢道韫仍有些犹豫,他笑着打岔:“你不觉得王凯旋这个名字好听吗?”

“没觉得。”谢道韫无法理解他的恶趣味。

王凝之叹道:“可惜了,这么有意义的名字你看不上,那我再想想。”

谢道韫不理会他的插科打诨,转而问起了返京的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再等两个月吧,等你和阿奴可以出门,大家一起回去。”

王凝之盘算过时间,朝廷恢复正轨,至少需要三、四个月,太早回去没用。

谢道韫闻言面露喜色,“经年未见阿羯,不知可有长进。”

阿羯是谢玄,二十七个月的守孝期已满,身为长姊的谢道韫这是担心他的前程了。

王凝之对这个小舅子也很上心,提议道:“不如让他来我这里,别在建康厮混了。”

谢道韫不客气道:“桓家意图夺取豫州,你当我看不出来,阿羯心高气傲,肯定不会愿意为桓家效力。”

“那只能怪你家谢三叔,他一直不肯出山,不然谢家何至于窘迫至此,”说起这个,王凝之对谢安一肚子怨气,“他若在的话,洛阳也不会被逼入绝境。”

谢道韫叹了口气,她个人觉得谢安志在山林,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站在谢家的角度来看,这个三叔确实是有点不负责任。

毕竟谢家的好处他占了,事却不愿意接下。

王凝之劝道:“不要想太多,让阿羯先来我这里历练,将来找机会再图恢复就是了。”

谢家这回肯定是保不住豫州的,谢万的离奇操作给了桓温机会,谢安就算现在愿意出仕也来不及了。

谢道韫主要是为几个弟弟担忧,丢了苦心经营多年的豫州,他们的前途还不知道在哪。

不过王凝之知道谢安的能耐,陈郡谢氏的衰落只是暂时的,更大的辉煌还在后面呢。

七月,战争的余波彻底平息,城外被姗姗来迟的大雨洗刷了一遍,看不到一点痕迹。

桓石民带着援军出了洛阳,前往许昌与桓豁会合,父子俩开始整顿防务,做好了常驻的准备。

王凝之分配完俘虏,重新调整各城的兵力,何午在金墉城,沈劲在孟津关,邓遐在虎牢关,刘牢之训练新组建的骑兵队伍。

不过八月,一封书信紧急送达金墉城,信是王徽之写的,内容则是父亲王羲之病重,希望凝之、操之两兄弟速速回京。

王凝之看完后,近三个月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王羲之是长期服用五石散导致的中毒,这几年一直在配药治疗,但身体损伤不可恢复。

谢道韫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急道:“还等什么,你骑马先走,我们稍后坐船赶回。”

王凝之担心自己回去后就出不来了,那么洛阳的事就必须重新安排,苦笑道:“我这就安排船只,你们先走,我随后出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