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69章 攻守金墉城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江陵城中,桓温收到王凝之的来信。

前面都是介绍洛阳当下的形势,作为说服荆州出兵的依据,唯有最后一列字,图穷匕见:桓公若出兵,战后可得豫州。

桓温看完后,递给郗超,“嘉宾看看叔平这书法,是不是比之前多了几分凌厉。”

书法领域的四大家,与先后掌权建康朝廷的四大门阀世家相比,只有一处变动,就是高平郗氏取代了龙亢桓氏,与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并列。

但桓温本人的书法是不错的,桓家主要输在他儿子不行,而不是桓温不行。

还是那句话,桓温文武双全,虽然哪哪都差一点,但也只差一点。

郗超接过书信,快速地看完,并没有点评王凝之的书法,“叔平所言不差,若我们出兵解了洛阳之围,便可趁势进驻许昌,再向朝廷追究谢万石擅离职守之罪。”

桓温又从他手里取回书信,欣赏了一遍,感慨道:“字如其人,叔平真不容易,这封信我得留存,下次给逸少看看。”

郗超知道自己不接话,这个话题是过不去了,笑道:“叔平近年疏于练习,说不定还会挨顿训斥。”

桓温这才放下书信,“字写得好的,王家已经够多了,王叔平可就这么一个。”

郗超说回正事,“兵贵神速,还需尽快通知南阳出兵,不然洛阳被攻破,我们在朝廷那边也会失了几分底气。”

桓温点头,“我会让朗子从义阳出兵五万,北上救援洛阳。”

桓豁,字朗子,桓温三弟。

郗超提醒道:“完成任务后,一定要进驻许昌,再派兵北上荥阳,扫荡黄河南岸的燕军。”

桓温知道他的意思,这就是要向朝廷证明,中原困顿,都是因为谢家无能,然后用既成事实逼迫建康的司马昱就范。

两人商量已定,快马通知桓豁带南阳郡兵马北上,从广成关进入洛阳腹地。

此时的金墉城,已经被慕容尘的三万大军和傅颜的两万人团团围住。

只要能攻破金墉城,虎牢关和孟津关就不再是燕军的障碍,所以五万大军聚集的那一刻,就立刻展开了攻城。

攻城器械是慕容尘准备的,没有用在虎牢关上,直接全部推到了金墉城城下。

燕军信心满满,上来就开始填护城河,准备四面强攻。

金墉城的防御,王凝之最费心思,一步步应对都有章法可依。

何午和姜顺在城头指挥,调动抛石机对着运土的燕军砸过去,对于顶盾作业的工程兵来说,箭矢的效果太差,只有抛石机能稍稍延缓进度。

燕军无视飞石攻击,还将落下的石弹作为材料,推下了护城河。

对于守军而言,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攻击,燕军填土只会更快。

花了半日时间,付出几百人的代价后,燕军填平了金墉城的护城河。

大军没有要休息的意思,慕容尘和傅颜调动云梯和攻城车,同时在金墉城的四面展开强攻。

两人知道时间宝贵,虽然距离最近的许昌没有重兵,但晋人重新调兵北上,快的话半个月就够了,所以留给他们的破城时间,差不多也是这么多。

但两人都是信心满满,洛阳兵少,还分兵各处,眼下他们的兵力起码十倍于守军,以他俩的估计,根本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攻破这座小小的金墉城。

不过第一日的攻城,便狠狠地泼了他们一盆冷水,燕军不仅毫无进展,还损失了不少攻城器械。

金墉城的守军从抛石机,到床弩,再到弓弩,到巨石沸水,到盾牌长枪,由远到近地收割着燕军的生命。

进入战场的燕军被层层洗礼,空中呼啸而过的石弹,贯穿数人的巨大弩箭,密密麻麻的箭矢,头顶落下的巨石和滚烫的沸水。

一个燕军士兵好不容易顶着盾,一只手摸上了城墙,立马被一柄快刀砍断手指,一柄长枪从女墙后伸出,将他打落高墙,士兵手指的疼痛刚刚传来,马上就感觉不到了。

这已经是受命运眷顾的幸运儿了,大部分燕军士兵,都倒在了爬上城墙之前。

慕容尘和傅颜面容冷峻地看着这一切,洛阳军的顽强抵抗并不让人意外,但这还只是刚开始,两人信心不减。

这天的进攻,直到日落西山才宣告结束。

夏日的坏处在于,哪怕是清理了城外的尸体,刺鼻的腐臭味和漫天飞舞的蚊蝇还是会让人无比烦躁,更别提在空中盘旋,哑哑叫个不停的乌鸦了。

何午和姜顺都顾不上休息,城中只剩三千士兵,他们需要召集民夫帮忙搬运物资,让士兵们得到休息。

金墉城的百姓都很配合,大家有力出力,为第二日的守城做准备。

姜顺一直忙到亥时,才想起要给谢道韫汇报情况,匆忙赶回太守府。

走到后院入口处,他放慢了脚步,探头往里面看去。

清娘很快发现了他,过来埋怨道:“怎么这么晚,夫人一直等着。”

姜顺苦笑了下,没有说话,跟在清娘后面。

还没到门口,他远远地就停下了,对着里面说道:“夫人见谅,我就不过来了,今日一切都好,请夫人放心。”

谢道韫的身影出现在窗台后,“伤亡如何,军士们士气如何?”

“有几十人被石弹和箭矢所伤,士气尚佳。”姜顺在外面答道。

“你快去休息吧,明日要是走不开,差人给清娘传个话就行。”谢道韫柔声道:“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我心里悬得慌,只能麻烦你了。”

姜顺忙道:“夫人哪里话,我理会得。”

说完他快步离开,身上铠甲的碰撞声,在夜间听得十分清晰,走出去很远还能听见。

清娘回屋后,扶着谢道韫到卧榻躺下,呆了一阵,忽然道:“我方才还抱怨他来晚了。”

声音里都带着哭腔。

谢道韫拉过她的手拍了拍,“怎么突然想明白了?”

清娘泪眼婆娑,抽噎着答道:“他身上有血腥味,所以才不靠近这间屋子。”

“是啊,这说明才第一天,就有敌人登上了城墙。”谢道韫抓着侍女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更难的还在后面呢。”

清娘闻言,有些害怕地看着她,连手上的疼都没注意。

不过谢道韫很快就恢复了常态,镇定道:“我相信这座花了几年心血加固的城池,也相信城里的将士和百姓,一定可以守住的。”

这个夏日的夜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眠之夜,而对另一些人,是最后一个夜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