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52章 往前一步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两人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根本不敢接话。

王凝之是真的气极了,本来这个案子,刘德秀判了也就判了,递到他这里之后,他再稍微宽大一点,降一级判个异地充军服苦役,大家都能接受。

现在可好,左膀右臂当着百姓和士兵们的面大闹一场,他的亲弟弟还掺和进去,再这么处理,就显得是谁闹谁有理了。

发泄一通后,王凝之的心情稍微平复了点,问道:“知道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吗?”

沈劲还不傻,赶忙答道:“去向刘主簿请罪。”

“那还不快去。”王凝之没好气地让两人滚蛋。

沈劲立刻起身,拉着还不愿意走的郑遇退了出去。

王凝之起身来到后堂,看到坐那发呆的王徽之,“都听到了?说说看你怎么想的。”

第一次看到兄长发这么大火的王徽之还有些懵懵的,低着头小声道:“阿兄让我去学习,我不该喧宾夺主,对刘主簿办案指手画脚,还当面争执。”

“抬起头来,错了就是错了,怕什么!”

王徽之直起脖子,但仍不敢和兄长对视。

王凝之在他面前坐下,放缓语气问道:“这件事里的其他人呢,你评价一下。”

“刘主簿有原则,不退让,”王徽之边想边说:“郑队长关心则乱,有些失控,沈将军……沈将军袒护部下,越界了。”

“你漏掉了来给我报信的何参军。”王凝之将何午报信的情况讲了一遍。

王徽之有些不屑地咧了咧嘴,“何参军不在现场劝阻大家,跑到阿兄这里告状,还不敢说出我,简直就是小人行径。”

王凝之笑道:“是吗,可这件事里,我最满意的就是他。”

“阿兄可不能被这种人蒙蔽了,他明显是想看上级犯错,然后自己趁机上位。”王徽之说着说着都有些急了。

王凝之有些欣慰地笑了笑,“可以了,回去休息吧,这个疑问,你留着明天去请教刘主簿,记得认错道歉。”

王徽之难得地老实答应了。

回到房中,谢道韫好奇地追问起后续,王凝之一一说了。

“你是觉得何参军对你最忠诚?”谢道韫很快就有了判断。

王凝之点头,“算是吧,但以他的身份而言,找我本来就是最佳选择。”

沈劲是他的上级,郑遇和他同在军中,刘德秀比他受重视,他要劝,也只能劝大家一起来找王凝之,可那话一出,大家都不会感激他,场面只会更尴尬。

“刘主簿有什么问题呢?”谢道韫有些不解。

王凝之笑道:“怎么说呢,我希望刘主簿能直接表明判决权在我这,而不是在那和沈劲他们据理力争。”

谢道韫觉得他有些吹毛求疵了,自己经手的事情,自然得说个明白,怎么能别人一质疑就交给上级处理。

王凝之没有再多解释,人都有私心,比如他虽然训斥了沈劲和郑遇,但还是打算饶了郑达一命;刘德秀就是知道这点,所以才会不顾场合和他们起争执。

翌日,养好精神的王徽之继续来找刘德秀,有些扭捏地说道:“昨日的事,徽之有些冒昧,还请主簿原谅。”

刘德秀不敢受他的道歉,忙道:“政事上见解有些分歧,原是常有的事。”

王徽之嗯了一声,又问:“我跟阿兄说何参军处心积虑,他觉得正好相反,主簿觉得呢?”

刘德秀愣了下,尴尬道:“何参军确实是出于公心,府君说得是。”

王徽之只是单纯,但不傻,很快意识到自己问的问题有点不对,于是不再继续,一脸淡定地坐在边上看起文书来。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王徽之心急火燎却又慢悠悠地回到太守府,看着一脸坏笑的兄长,气道:“你利用我,是不是?”

“反应很快嘛,刘主簿说什么了?”

王徽之一脸的不高兴,“他还能说什么,说你说得对。”

谢道韫不知内情,眨着眼睛看向王凝之。

王凝之笑着为她解释,“子猷去请教刘主簿,为什么我不觉得何参军有问题。”

谢道韫也乐了,“哪有你这样当兄长的,这不是让他难堪。”

王凝之的促狭心思,就是通过自家傻乎乎的弟弟,告诉刘德秀自己不欣赏他的做事方式。

他的目的是达到了,可王徽之就显得有点憨。

听嫂子这么说,王徽之更来气了,抱怨道:“就是,太欺负人,洛阳我是待不下去了,明日就回京。”

“你也该回去了,”王凝之笑道:“出来这段时日,还算有点长进,回建康后自己再好好琢磨下想做什么。”

“走就走,这地方我就不乐意待。”王徽之一脸傲气地出去了。

接下来的几日,王凝之的后续处置陆续下来。

沈劲率千人前往虎牢关,负责勘察和修缮工作;郑遇降为伍长,调至天池山盯梢;郑达因盗窃之罪,发往荆南充军;金墉城防务由何午接手。

王徽之也在几日后离开了金墉城,返回建康。

大家都无异议,这事算是过去了。

谢道韫没有走,洛阳的情况慢慢稳定,并逐步向周边扩张,她有充足的理由选择留下来。

王凝之很开心她能在自己身边,所以也就听之任之。

远离了建康城的浮华,两人在简陋的金墉城过得很自在,日常办公外,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外出游玩。

在桓温的提议下,相王司马昱再三确认了秦、燕两国都忙于内政和平定国内叛乱,暂无对晋动兵可能,这才让豫州、徐州把防线往淮水以北挪了下。

陈郡、谯郡、沛郡和兰陵郡、东海郡都加强了驻军,同时清理几郡周边水道,保证与淮水的畅通。

朝廷动起来之后,淮南一带的流民便开始慢慢有北返的,能回故土,大家都不愿意在外乡遭白眼。

郗昙、谢安见百姓搬迁辛苦,派出船只帮助流民转运,官船在淮水和几条支流间往来如梭,崩坏已久的民心稍稍恢复。

荆州这边比较平稳,桓温的北线本就在南阳一带,再往北就是鲁阳了。

邓遐因战败被免去竟陵太守之职,桓温给他两千人,让他前往孟津关驻守,戴罪立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