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82章 河北形势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轻轻出门,让侍女们进去伺候着,自己则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叹了口气。

刘桃棒办完事回来,学着王凝之的模样往天上看去,“这是要下雪了?”

“就你话多,”王凝之被他打断思路,又吩咐了几句:“你多派几个人保护阿奴,暗中盯着就行,要是那个慕容冲有什么异常举动,随时跟我汇报。”

刘桃棒应下,笑道:“小郎君厉害着呢,我看慕容家这小子,也就长相能和小郎君比比了。”

王凝之扫了他一眼,“你可闭嘴吧。”

回到外厅,王凝之继续处理公务。

冀州的各个郡县在沈劲和邓遐的大军赶到后,纷纷选择了开城投降。

这些都在王凝之的预料之中,慕容暐被擒,慕容垂和慕容德还未称帝,意味着燕国已经亡了,所以冀州郡县的官员暂时没有效忠的对象,只能选择投降。

但再往北,情况就不一样了,慕容评去了幽州,他回不了龙城,因为对他视若仇雠的慕容德,已经抢先出关,占据了龙城所在的平州。

收到消息的王凝之并不着急,毕竟这两人是不可能合到一处了,而且更微妙的情况是,慕容评的幽州,还卡在了慕容德的平州和慕容垂的并州之间。

慕容家开始满天星了,当然,慕容评有点凑数的嫌疑,但他真的没地方可去了。

西边是慕容垂,东面是慕容德,南面是王凝之,北面是拓跋鲜卑,没一个好相处的。

四方势力都盯着他,老头辛苦大半辈子,临了肯定要做个亏本买卖了。

慕容垂在收到邺城失陷的消息后,命太原的慕容楷火速出兵,抢占了幽州的代郡和上谷郡。

这两个郡位于太行山以西,控制着从并州进入幽州的通道。

慕容评则依靠西面的太行山和北面的燕山,勉强维系着剩余的四郡之地。

但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因为等王凝之解决了冀州,肯定不会让他这么舒服待着,幽州的南面全是平原,可没有什么关隘可守。

慕容暐和可足浑氏一行人终于离开邺城南下,去往建康,王凝之留下了清河公主和慕容冲,让这些人临行前稍微安心。

再加上慕容臧和慕容绍等人正在为王凝之效力,这帮投降了的鲜卑慕容氏子孙,总算是找到了靠山,逃脱了被清算的命运。

王凝之则借助慕容家这么多年的经营,将渤海封氏的封孚、渤海高氏的高泰、魏郡申氏的申绍和申胤等人,一一纳入自己麾下,快速组建自己在河北的势力。

他没有急着对大族动手,慕容家空出来的领地足够他分配给手下将士,还有邺城的百姓,被他迁移了四万户去填充空虚的上党郡。

调配之后,各地重新分配土地,依照司州的制度,实施均田制和府兵制。

咸安二年的岁末,登基不久、才十一岁的司马曜便凭空得了一份灭国之功,献俘太庙。

建康已经不知道该不该高兴了,朝廷刚刚晋封桓温为南郡王,而以王凝之的功劳,封爵是肯定的,难道这么快又要册封第二位异姓王了吗?

众人商议了一番,决定按桓温灭蜀的旧例,先给王凝之一个郡公。

爵位是定了,但封哪个郡又让朝廷头疼了。

就像当年朝廷本来打算授予桓温豫章郡公,被时任尚书左丞的荀蕤劝止,理由是奖赏太过,灭个蜀就封豫章,那再大的功劳拿什么赏?

所以后来朝廷只给桓温封了个临贺郡公,临贺郡在广州。

直到桓温二次北伐,收复洛阳,朝廷这才将他的爵位改为南郡公,南郡就是江陵,荆州的州府所在。

王凝之灭燕封爵,若是像桓温的南郡公看齐,那就得封河南郡公了,可洛阳这地方毕竟不一样,所以朝廷不愿意。

可随便找个偏远的郡,又怕王凝之不乐意。

建康的朝事大多诸如此类,看着这些大臣很忙,操了不少心,但其实都是些无关大局的事。

司马曜上台后,晋国的形势更差了,南有桓温,北有王凝之,疆域是在扩大,可属于司马家的却越来越少。

比如王凝之拿下邺城,送回来的就只有燕国的天子、后妃和王公贵族,外加印玺和仪仗若干,对燕国的国库和所得土地是只字不提。

连一份起码的土地人口名册都没有送回建康。

不过这些事并不用司马曜烦心,因为他还小,太后褚蒜子第三次临朝听政。

桓温放弃篡位后,郗超本来还有点执念,可随着王凝之攻取邺城的消息传回,他再也看不到希望,直接辞去官职,去了徐州。

谢安和王坦之等人掌控朝局,但就现在的晋国形势,他们再怎么长袖善舞也是无用。

岁末的建康,终于体会到了来自北方的寒意。

王凝之的崛起,远比当年的桓温更加强势,更加不把建康放在眼里。

邺城,铜雀台,谢道韫正在凭栏远眺。

王殊带着何无忌、刘裕和慕容冲等人在下面的铜雀园里骑马。

王凝之站在谢道韫身侧,笑道:“冀州的事进展顺利,等到年后春暖花开,就可以出兵幽州了,拿下慕容评,然后沿太行山和燕山设防,让大军好好休养一阵。”

“再然后呢?”谢道韫问道:“是不是还得拿下平州、拿下并州、进入关中?”

王凝之没有否认,“这是我的目标,但实现起来,不知道还要多久。”

谢道韫侧头看向他,“最后是不是还要进入建康?”

王凝之摇摇头,笑道:“我更喜欢洛阳。”

“我猜也是,”谢道韫转过身,看向下边骑马的儿子,“阿奴不用上战场吧?”

“不用亲自上,”王凝之斟酌了下措辞,“但他还是需要有统兵的能力,不然如何服众?”

谢道韫轻声嗯了一下,看着儿子兴奋地在铜雀园中疾驰,不时抬头看向上方的父母。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王凝之看着她,“你说就是了。”

“如果谢家不支持你,你打算怎么处理?”谢道韫也看向他。

王凝之叹了口气,“我说实话,你可别生气,这根本就不重要,因为谢家也不会反对我,叔父就是这么个人。”

“那你还让阿羯去打慕容臧,损坏他的声誉?”谢道韫质问道。

“这种事他干比较合适,”王凝之笑道:“我又没处理他,损什么声誉,为姊出头,传出去那可是佳话。”

谢道韫终于笑了,“阿羯就是老实,所以总被你利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