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58章 寒冬将至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吕护的回信很简单,表示自己会死守野王,但希望朝廷速派援军。

野王比平阳好的地方,就在于紧挨着黄河,离洛阳很近。

不过王凝之刚刚吃下函谷关,手下兵力更加捉襟见肘,为了展示诚意,只能紧急抽调邓遐率两千人乘船进驻黄河。

慕容恪的大军并未发起进攻,分头在城南和城东安营,做出一副长期围困的架势。

吕护稍稍安心,不急着做决定,三方再次僵持下来。

建康朝廷收到王凝之收复函谷关的消息后,象征性地给王凝之加了个宁远将军的武职,和太守一样,都是五品。

一点用没有,说以资鼓励都有点勉强,王凝之直接上书谢绝,为部下请功。

桓温得知战果,自然是高兴的,毕竟洛阳属于桓冲的司州,王凝之做出的成绩,那就是桓家的,于是大手一挥,从南阳派兵两千,供王凝之调遣。

这下勉强解了王凝之的燃眉之急,让他有了充足的兵力布防。

上次被慕容恪轻松地杀到城下后,王凝之便有了驻军虎牢关的想法,正好沈劲撞上枪口,被他派去当了一段时间的建筑工。

如今沈劲还在函谷关,王凝之看了下身边的人,决定派李寿和刘牢之前往虎牢关。

最初跟着自己的四人,郭宝已死,李寿可以一用,但年纪不小了,姜顺算是管家,负责一些琐事和传达王凝之的指令,刘桃棒人如其名,是个棒槌,目前主要当车夫和护卫。

与两人一同前去的,还有五百士兵和函谷关的六百俘虏。

王凝之在楼上看着这支队伍离开,俘虏们没有任何抗议,老老实实地走在队伍中间。

十五岁的郭敬在一旁瞅着王凝之,忽然一脸羡慕地说道:“那个刘牢之才比我大三岁,都可以带兵了。”

王凝之没理他。

郭敬眼珠子一转,转而嘟囔道:“天天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枪刷得好。”

王凝之这下忍不住了,照他脑袋上来了一下,骂道:“胡说八道,还不回去学习,过两日我来考你,要是没长进,就给我滚回建康。”

郭敬也不在意,喊了声疼,便跑开了。

谢道韫看不下去,上前少年发声,“他看你心情不好,才没话找话的,你赶他做什么。”

“小小年纪,不好好用功,天天琢磨些没用的。”王凝之哪里不知道郭敬的小心思。

谢道韫笑道:“这还不是学你的。”

王凝之呵呵两声,指着那些走远的俘虏,感慨道:“他们的家眷亲属都在关中,我却将他们强留下来做苦力,心里总觉得不自在。”

这一半是读书人的伪善作祟,一半是来自后世的矫情。

谢道韫两样都不占,劝道:“秦人都没有要求赎回他们,你想太多了。”

这个时代,寻常百姓都要掠夺,怎么可能放过付出代价才抓到的俘虏。

王凝之默默点头,表示受教。

凡事都有第一次,见识了战争伤亡之后,这回是处理俘虏,自古掌权或带兵的,哪里会有善人?

一次次残酷之后,心才会变得冰冷而坚硬。

对野王的包围一直持续到了十月,燕军仍没有退去的意思。

王凝之压力倍增,几次向朝廷请求援军,都没有得到回复。

桓温让他再观望一下,实在不行,可以让吕护撤到河南,进驻荥阳。

这就是敷衍了,苦心经营的野王城都守不住,残破的荥阳有什么用?

吕护还有余粮,仍可支撑,但写给王凝之的书信,措辞愈发严厉了,他从来就不是忠臣那一类,不可能指望他为了东晋战斗到最后一刻。

王凝之与邓遐商量了几次,如果还是里应外合送粮的话,可以试试,但他手上人太少了,承受不起那样的损失。

慕容恪如今将大军重点布防在东南两侧,邓遐的两千人根本冲不破防线,若是走西边,很容易被燕人的骑兵截获。

王凝之只能回信吕护,表示冬日将至,燕军肯定会退走,到时再运粮不迟。

可慕容恪这次铁了心,不打算再给野王机会。

十一月,燕军东线出动一万人,率先抢占了荥阳城,不仅威胁到了虎牢关,还卡住了从黄河进入沁水的要道。

没了水路的支援,意味着洛阳想要救援野王,就只能登陆作战。

王凝之再次紧急上书朝廷和荆州,但两方依旧是劝他固守洛阳即可,不要轻举妄动。

朝廷的最新指令,是封桓温为南郡公,桓冲为丰城县公,将桓温原有的临贺郡公降为县公,封给桓温的次子桓济。

桓济之妻,是司马昱的女儿司马道福。

桓家的权势进一步得到加强,但在野王看不到希望的吕护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粮食还有,但人心惶惶,孤军奋战让城中军士都有些绝望。

王凝之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加紧在洛阳赶制战车,准备强行登陆作战。

岁末的黄河两岸,空气中弥漫着战斗的气息,从孟津关到虎牢关,洛阳方面都做好了应敌的准备。

王凝之在金墉城中待不住,往返于几个关卡之间,检查城防,安抚军士。

这日从孟津回来,天开始下雪,王凝之裹着一身白回到太守府,站在后院清理外袍上的雪花,又让仆役搬来火盆,在廊下烘手,驱散身上的寒意。

清娘掀开厚厚的门帘,露出脑袋,喊道:“郎君回来了。”

王凝之嗯了一声,“和夫人说,我烤会火就进屋。”

清娘脑袋缩了回去,不一会,又掀起帘子出来,不知去哪了。

王凝之等身上暖和了,这才脱下外袍,进到屋内。

谢道韫少见地斜靠在榻上,没有看书,也没有上前。

王凝之这次出门了近十日,看到谢道韫有些反常的样子,问道:“怎么了,不舒服吗?”

谢道韫低着头没有说话。

王凝之有些急了,“莫不是这几日太冷,冻到了,早跟你说,这边不比江南,冬日里得多注意,要保暖,也要通风,不要心疼炭火……”

他一边絮叨,一边准备差人去请医师。

这时清娘回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姜汤,她明显是听见了王凝之的话,但不仅没着急,还像是在偷笑。

王凝之看看她,又看看谢道韫,冻僵的脑袋灵光乍现。

“难道是……”

谢道韫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