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99章 莒县刘穆之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唤作道和的学子被提溜起来,脸上不见慌乱,镇定问道:“你不是书院中人,莫不是王公子的随从?”

刘裕不回答,怒道:“王公设立书院,可不是为了招你这种颠倒是非的小人。”

其他几人上前,想要拉开刘裕,救下同伴,被他轻易撞开,一个个跌倒在地。

道和说道:“你既是王公的人,就不该如此放肆,坏了他的名声。”

刘裕想了想,冷哼一声,将他扔到地上,“王公的名声,岂容你们这帮小人败坏,若是让我知道你再胡说,拼着挨一顿打,我也要先收拾了你。”

说完他不想理这帮人,转身就要离开。

道和坐在地上揉着胳膊,说道:“你可敢与我博一把?”

刘裕爱好赌博,立马转身问道:“博什么?”

不过想到王凝之不让他赌博,他又改口道:“不来。”

道和假装没听到他反悔,说道:“我赌今日王公子到书院,得到接见的学生都是当地大族子弟。”

刘裕没反应过来,“那又如何?”

道和笑道:“王公设立书院,恐怕不是为了从大族子弟里面挑人才吧?”

刘裕看着还坐在地上的道和,“我不赌,但你可以告诉我你是谁,我回头再来找你。”

道和站起身,整理了下衣衫,拱手道:“莒县刘穆之。”

刘裕多看了他两眼,记住他的样貌,转身大踏步走了。

刘穆之的几名同窗围了上来,“道和,他若是王家的人,那我们方才的一番话,岂不是已经得罪了王郡公。”

“无妨,”刘穆之看着刘裕远去的身影,说道:“你们看此人,貌似粗俗无礼,实则是为主鸣不平,好赌却又能控制自己,由此观之,王郡公御下有方,名不虚传。”

一人感慨道:“但愿道和你是对的,能抓住这个机会,让我们也看到希望。”

王殊这边,徐家老者命人传来了几名学生,一一上来通报了姓名。

诸葛求在王殊身边为他小声解释,分别是东莞徐氏、臧氏和临近的东海郡何氏的子弟,几家关系亲密,都是姻亲。

王殊心中有些不满,但没有表现出来,态度温和地与几人交谈,随意地聊了些学问上的事。

几人倒也对答如流,不过言辞中规中矩,并未有任何惊艳之处。

刘裕在这个时候返回了现场,默默地站在一旁。

他虽然不好学,但这几年跟着王殊一起上课,多少受到了点熏陶,自然也能看出这几人的学识一般,又听说了他们的出身,难免想起方才那个刘穆之说的话。

趁着王殊与几人交谈的间隙,刘裕突然插嘴道:“我在京口之时,便听人提起莒县刘穆之喜好读书,博闻强识,不知此人是否在书院之中?”

徐家老者的面色有些不好,又看刘裕一副随从的装扮,不想理会,对王殊说道:“不知这位是?”

王殊知道刘裕不会平白无故多嘴,笑道:“他是彭城刘裕,家父亲自将他从京口带回,甚是看好,平日他与我一同学习。”

徐家老者闻言不敢怠慢,忙道:“王公看重的人,想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裕对这种人没什么好脸色,“论学识,在场的都比我强,但我胜在有自知之明,不做那嫉贤妒能之辈,刘穆之名声在外,为何不见书院举荐?”

王殊听出苗头,没有说话,看着主理书院的徐家老者。

老者有些尴尬,赔笑道:“刘穆之出身寒微,没见过世面,我是担心他冲撞了贵人,这才没唤他过来。”

刘裕同样出身低微,听不得这种话,不屑道:“说得好像东莞徐氏是什么高门大族一样,在小郎君面前,你们和那刘穆之有什么区别?”

这话过分了,王殊赶紧打断道:“不可无礼,还不向博士道歉?”

刘裕倒还听话,勉强对老者拱了拱手。

王殊斥退了刘裕,笑道:“他年少无知,博士莫要见怪。”

徐家老者哪里敢计较,不过这场人才推荐也因此不了了之,大家各自散去。

被赶出来的刘裕到老地方找人,只见刘穆之仍待在原地看书,其他几人却没在边上。

看到刘裕过来,刘穆之笑道:“如何,是不是我赢了?”

“我又没赌,”刘裕嘟囔道:“不过我看你有些不凡,可敢与我一起去见我家小郎君?”

刘穆之站起身,洒脱道:“有何不敢,正是为此等候。”

刘裕转过身,“走吧,别让小郎君久等。”

王殊的队伍已经在书院外集结,准备离开。

刘裕带着刘穆之过来,坐在车上的王殊掀开车窗的帘子,上下打量了一番。

刘穆之不卑不亢地上前行礼,“莒县刘穆之,见过公子。”

王殊见他书生气十足,脸上却不失坚毅,有些满意,笑道:“都上来吧。”

刘裕闻言,直接上车,掀起车帘就要往里钻,回头见刘穆之没动,问道:“你在等什么?”

刘穆之对王殊的随意有些惊讶,迟疑了一会,这才跟在刘裕后面上了车。

王肃之为侄儿准备的马车颇为豪华,车内本就坐着王殊和慕容冲,现在又进来两人,空间依然富裕得很。

王殊为他们简单介绍了下,慕容冲和刘穆之互相拱拱手。

“事发仓促,道和不要认为我怠慢就好,”王殊笑道:“实在是书院里的先生们太热情,我待不下去了。”

刘穆之忙道:“不敢,公子远道而来,又是代表的王公,先生们想争取一个出仕的机会,也是人之常情。”

王殊点头道:“但父亲早有定下考核的规矩,想要出仕,总得先证明自己有那个能力。”

“公子当知毛遂自荐的故事,”刘穆之说道:“首先要将椎置于囊中,方可脱颖而出,如我辈者,如今尚在囊外。”

王殊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说书院只会推荐大家族的子弟,像他这样的,根本就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那依你之见,怎么才能堵上这个窟窿呢?”

刘穆之见王殊不考核他的能力,而是先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暗自点头,说道:“办法倒也简单,只需另外派人下来考核即可,不过如此一来,本地世家占不到好处,恐怕会从中作梗,对书院的发展不利。”

王殊若有所思,沉吟了一会,笑道:“果然有见地,我不日即将返回临漳,你可愿与我一同回去?”

刘穆之在车厢内挺直腰杆,拱手道:“愿听公子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