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0章 命途多舛的沈劲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永昌元年,王敦以讨伐刘隗的名义率军东进,吴兴豪族沈充募兵响应号召,任大都督。

两年后,王敦造反,沈充依旧追随,领兵北上,意图进犯建康。

但没过多久,王敦就病死了,于是朝廷派人劝沈充投诚。

不想沈充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表示“丈夫共事,始终不移,中道变心,便失信义”,最后战败,被自己的旧将拿去换了三千户的朝廷封赏。

可见不是人人都有他这样的信义。

沈劲正是沈充之子,本来按谋逆之罪,他也应当株连被杀的,不过他被乡人藏匿,捡了一条命。

长大后的沈劲立志雪耻,报效国家,重振家族,但他刑家之后,哪里能入得了仕途,所以一直蹉跎到了三十多岁。

王胡之任吴兴太守时,十分欣赏沈劲的气节,于是就任平北将军后,第一时间向朝廷上书,要求召沈劲入府。

沈劲见王凝之认出自己,顿感羞愧,转身便走。

王凝之上前拦下,笑道:“久闻沈世坚大名,今日总算得见,与我同饮几杯如何?”

沈劲一脸疑惑地看着这个突然变得自来熟的年轻人。

王凝之一拍脑门,“忘作介绍了,我是琅琊王凝之。”

见他一脸真诚,沈劲放下心中的疑惑,拱手道:“王叔平文武全才,我也是久仰大名。”

王凝之摆摆手,“可不敢当,京城人就爱夸大其词。”

说罢,拉着沈劲的手臂就往自家走去。

这可是在洛阳和慕容恪掰手腕的狠人,虽然最后输了,但以寡敌众,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还坚守了两年。

到家之后,王凝之让人摆上酒菜,与沈劲共饮。

接连碰壁之后,遇上这个真正践行了死守洛阳的人,他心情极为畅快。

“世坚是几时到的建康?”

“接到朝廷诏令,我立即出发,年底便到了京城。”

“入京后还没见过平北吗?”

沈劲满饮一杯,有些局促,“正值新年,将军府上人来人往,我不方便上门打扰。”

他介意自己刑家的身份,所以在雪耻之前,总觉得在外人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王凝之坦诚相告,“我今日见到叔父,情况确实不太好,洛阳之行堪忧。”

沈劲闻言,情绪瞬间低落,接连喝了几杯,吐出一口酒气,长叹:“可惜我一腔热血,报国无门。”

王凝之心有戚戚,“谁说不是呢,浪费多少时间。”

两人相见恨晚,又聊起北伐大业来,如何蚕食中原,如何收复黄河以南,如何抵御氐人和鲜卑人的入侵……

越聊越是投机,越聊越觉兴奋,直到暮色降临,这才依依惜别。

谢道韫见到一身酒气的王凝之,有些奇怪,“这是遇上谁了,你平日可不怎么饮酒。”

王凝之没坐稳,从榻上滑落,索性就背靠着塌瘫坐在地上,“吴兴沈世坚,他真是个厉害人物,我佩服之至。”

谢道韫想了想,“吴兴沈氏不是三十年前就没了吗?”

“可叹之处就在于此,他正是沈充之子,所以有心报国,一身才华,却无从施展。”

谢道韫笑道:“原来你是感同身受,这才喝多了。”

见妻子取笑自己,王凝之伸手拉过她,让她在榻上坐下,自己则将脑袋靠在她的腿上。

“若人人都似沈世坚,何愁中原不复,我是真想和他一起到江北去。”

谢道韫不习惯这种亲昵,正有些羞涩,听他这么说,定了定神,问道:“你不打算回荆州了?”

“回去也无事可做,虚度了大好光阴。”

桓温接下来的目标是进一步控制朝廷,所以短期内不会再次北伐。

“你不是一直看好大将军的,怎么这么快就放弃?”

王凝之的脑袋轻轻蹭了蹭,“不是放弃,而是暂时失去目标,我虽然支持他,但也不想参与他和朝廷的明争暗斗,尤其他的目标还是谢家的豫州。”

谢道韫用手托住他的脑袋,娇嗔道:“好好说话,别乱动。”

“不说了,让我先眯会。”

“到榻上去睡。”

“不要,就这样。”

……

第二日,噩耗传来,西中郎将、平北将军、司州刺史王胡之因病去世。

王凝之听到这个消息,不仅为叔父难过,也为沈劲难过,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感慨命运真是会捉弄人。

刚给人一点希望,转眼又夺走了。

叔父离世,王凝之自然留了下来。

平北将军都没了,沈劲这个平北将军府参军也就不复存在,他打算返回吴兴。

王凝之劝下了他,让他再观望一阵,看看朝廷接下来的安排。

若是安排了新的人选去洛阳,到时候还可以看看能不能运作下。

可惜直到王胡之的丧礼结束,时间来到三月,朝廷仍旧毫无反应。

洛阳,就那么被人遗忘了。

王羲之自从负责土断之事后,一直忙于各地的清查工作,不过进展比预期要慢。

藏匿流民的,大多是皇族和世家,王羲之就算再铁面无情,也只能对一些次等家族下手,面对一帮故交和姻亲的遮遮掩掩,他实在有心无力。

王凝之本想找父亲帮忙,看看能不能把沈劲安排到江北去做个太守之类的,那里不是肥缺,想来没人会介意。

但王羲之自己都在头疼,根本不想管儿子这些破事。

不过王凝之自有办法,笑道:“我若是为阿耶解决了问题,阿耶能不能帮我这个忙?”

“先说说你的法子。”

“不能说,但肯定管用,阿耶要是答应,我这就行动起来。”

王羲之想到儿子坏主意多,有些犹豫,“你不会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吧?”

“怎么会,土断乃是国家大事,我怎么会儿戏。”

于是父子俩讨价还价之后,愉快地达成了交易。

王凝之负责推动进入死胡同的土断,王羲之则想办法将沈劲安置到江北。

当天,王凝之便写了一封信差人快马送到了江陵去。

这事王羲之办不了,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族都是滚刀肉,可对于桓温来说,那都不是事。

几天之后,荆州的回信就来了,桓温让王凝之挑个典型。

同时,桓温上书朝廷,言辞锋利,表示土断已施行一年,效果却不甚理想,都是因为有人心存侥幸,辜负国恩。

王凝之在一众待宰羔羊里选中了宗室,彭城王司马玄。

桓温得到消息,再次上表,要求将司马玄下狱问罪。

司马昱不敢得罪桓温,便将司马玄召回京城关了几日,然后对外公布,彭城王藏匿流民五户,已经认罪受罚。

这招杀鸡儆猴,鸡只受了点皮外伤,可猴子们还是怕了,毕竟他们不姓司马,而在这件事情上,司马家和桓温的利益是一致的。

所以各大世家再不情愿,也只能配合着交出藏匿的流民。

当然,指望这帮人全数上交肯定是不可能了,但只要土断政策一直施行下去,藏匿之人总会越来越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