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8章 战后风云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考察了一番洛阳城后,桓温选择了屯兵在西北角的金墉城。

这只相当于庞大洛阳城的一角,但小有小的好处,就是便于防守。

金墉城北面是邙山,南接洛阳外城,最初是曹丕在此修建了百尺楼,而后曹睿大兴土木,将这里建成了一个军事要塞。

不过建成之后,大多数时间里,金墉城都是失意者的牢笼。

废帝曹芳、曹奂在这里住过,后主刘禅在这里终老,再后来,司马炎的皇后饿死在了里面,下令的贾南风也在此殒命,八王之乱的失意者大多在这里被处决。

这座小城见证了司马家的崛起,目睹了司马家的衰败,如今又迎来了一个想取代司马家的人。

大军转移的时候,城外的守将传来消息,跟随姚襄的百姓有不少人趁着夜色逃走了。

桓温对这样的对手心生敬意,“姚襄一败再败,仍不失民心,可惜缺一卧龙。”

这话有失偏颇,姚襄手下不是没人,也不是没人劝他回河北去,可他不听。

在金墉城安顿下来后,桓温一面遣人修缮皇陵,一面向朝廷上表,举荐镇西将军谢尚都督司州诸军事,镇守洛阳。

司州即是汉魏时期的司隶校尉部,晋代魏后,改名司州,治所洛阳。

桓温最后还是采纳了郗超的意见,选择放弃洛阳,来换取谢尚离开历阳。

王凝之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先掌控朝局,再伺机北伐,可能更符合桓温的性格。

他不是那种能豁得出去的人,所以不愿意做没把握的事。

这年九月,桓温不等谢尚来接班,留下两千人镇守洛阳,自己则率领大军,带上俘虏和三千多户百姓返回了荆州。

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户人家。

姚襄逃出生天后,渡过黄河,穿越太行山,进入平阳地界(今山西省临汾市)。

平阳南边的襄陵,由前秦的并州刺史尹赤占据,此人是姚襄的旧部,当年和姚襄在战乱中离散后,便投降了前秦。

如今旧主归来,尹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归队,姚襄的实力立刻得到了补充。

但尹赤这个并州刺史只是虚衔,平阳真正的主人是大将军、冀州牧张平。

大败之后的姚襄身段放得很低,不敢与张平争锋,派权翼上门求和,表示自己只是路过,对河东之地毫无觊觎之心。

张平是个墙头草,一向周旋于秦、燕之间,见姚襄这么说,也不愿平白树敌,便让义子率军监视,不急于发动进攻。

他这个义子,名叫张蚝。

建康朝廷这边收到桓温的奏报,同意了他的举荐,命谢尚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

这个职衔够虚了,豫州勉强还有块地,其他三州东晋连边都摸不着,完全就只是个象征。

但谢尚没有要北上的意思,因为他病了,连州里的事都是让丹阳尹王胡之代为处理的。

不是推脱,是真的病了。

拖到年底,谢尚还是没好,便举荐王胡之代替他前往洛阳。

于是朝廷又命王胡之为平北将军、司州刺史,北上镇守洛阳。

所以一直到这年年末,朝廷只是派人去祭拜了一趟皇陵,没有往洛阳增调一兵一卒。

回到江陵的王凝之又开始无事可做,索性向桓温告假,请求返回建康和家人共度新年。

桓温爽快地答应下来,笑道:“我已上表为叔平请功,你回到京城后,想必封赏就该下来了。”

王凝之谢过,但仍有点不死心,“还请桓公多多关注洛阳消息,朝廷那边并不重视,若是得而复失,岂不是平白地损兵折将。”

桓温点头答应下来,但并未多说什么。

王凝之心下叹息,带着两名护卫坐船顺流而下,返回建康。

在石头城下船后,三人换马沿着秦淮河前行,穿过朱雀门,便进入了乌衣巷。

家中并未收到王凝之回来的消息,所以他在门口下马后,院内传来仆役们的一声声高呼。

王羲之和郗夫人见到儿子平安归来,都十分欣喜。

跪拜到一半,郗夫人就将他拉到身前上下打量。

王凝之配合地转了几圈,笑道:“阿娘看我是不是变壮了。”

郗夫人照他脑袋轻轻拍了下,“壮没看出来,倒是黑了许多,真是恼人。”

这个时代以白脸为美,世家子弟更是如此。

“好在我已经成亲了,黑点就黑点吧。”王凝之并不在意这个。

王羲之知道更多战场细节,还有些后怕,不愿儿子再回去,“这次回来,你就安心待在京城,我会替你重新安排的。”

王凝之暂时也没有方向,就没反驳,笑着答复:“我才回来,这些事年后再说也不迟。”

桓温的大腿是抱上了,可荆州并没有下一步的动作,自己留在那里,暂时只能当个陪着清谈的府掾。

和父母汇报完,几个兄弟又拉着他问战事的经过。

王凝之无奈,一边应付他们,一边偷偷向等在一旁的谢道韫眨了眨眼。

好在几兄弟单纯就是好奇,对行伍之事毫无兴趣,听说了凶险之处后,更是下定决心不做这种危险的事。

打发完他们后,王凝之这才和谢道韫一起回到自己的小院。

战事的经过,谢道韫早就从信里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两人进屋后,只是拉着手靠在一起,并没有过多的言语。

闭眼享受了一会家的温暖后,王凝之深深叹了口气,将后续的情况跟谢道韫讲了,然后轻声说道:“眼下朝廷和荆州互相算计,洛阳一战算是白打了。”

说完又觉得可笑,补充道:“也不能说白打,好歹拜祭了祖宗,就是不知道地下的祖宗是不是已经气炸了。”

谢道韫对他的这些怪话已经见怪不怪了,“那你打算怎么办,不是说只有大将军可以收复中原吗?”

“这话是没问题,可大将军眼下不急着北伐,心心念念的,反而是你家的豫州。”

谢道韫正为此事担忧,伯父谢尚身体欠佳已经好几个月了,听说情况不容乐观。

王凝之拍拍妻子的手,安慰道:“放心,这件事朝廷不会松口的,桓公也不会为了豫州动兵。”

然而这才是问题,桓温太磨叽了,要么北伐,以战功威压朝廷,要么学王敦,直接带兵进京清君侧。

像现在这样,北伐见好就收,想夺权又遮遮掩掩,尽使些小手段,这样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目标。

难怪最后被谢安和王坦之拖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