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55章 江山如画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没有给朝廷留下多少思考的时间。

何谦已经接管了京口,王肃之的青州水军就在入海口,随时可以登陆。

晋陵郡,朝廷是愿意得给,不愿意,也得给。

在家中又待了一日后,王凝之不等朝廷下诏,便带人返回了京口。

派人通知王肃之率军前来后,在等待的功夫,王凝之终于见到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不过眼下他还只是一只乳虎。

刘桃棒在一旁邀功道:“郎君的消息实在是有些不准,他父亲刘翘,原来是郡里的功曹,不过两年前就去世了,要不是我多方问询,仅凭刘裕这个名字根本找不到人。”

他絮絮叨叨的时候,刚刚十岁的刘裕紧张地站在边上,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

王凝之上下打量着着这位历史上东晋的掘墓人,比自己儿子王殊还小两岁,身量却相差无几,衣衫有些破旧,穿在身上还有点小。

想想两人的成长条件,王凝之默默点头,猛人果然天生一副好体格。

“知道我是谁吗?”

小刘裕点点头,“知道,司州的王使君。”

王凝之直接问道:“愿意和我去洛阳吗?我家长子大你两岁,你以后与他一起学习。”

刘裕一脸惊讶,随即惭愧道:“我只是略微识一点字,恐怕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王凝之大笑道:“那还是得补补课的,不过这个不要紧,只要你愿意,可以先随我北上。”

刘裕当然是愿意的,父亲去世后,刘家断了收入,刘裕只得和继母一起,拾起老刘家的祖传技能:卖草鞋,一家人才勉强度日。

如今被王凝之看上,他终于能不为吃饭发愁,怎么可能不愿意?

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刘裕脸上的欣喜转瞬便消失了,“使君,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家中尚有母亲和两位幼弟,我不能离他们而去。”

刘裕是个孝子,对继母萧文寿十分孝顺,闻名乡里。

王凝之点点头,“这个好说,你回去收拾下,全家人随我一起迁往洛阳。”

刘裕这才一脸喜悦地拜倒在地,“多谢郎君。”

王凝之让刘桃棒带他下去,安排人将刘家一起带过来。

刘桃棒安排好后,回来复命,怪道:“这小子是有点不一样,如此大的事,他居然都不问下为什么。”

“有什么好问的,”王凝之笑道:“若是惹得我不高兴,不带他了,他都没地后悔去。”

刘桃棒觉得不可能,“小孩子哪能想这么多,我看他说不定就是高兴傻了。”

王凝之随意地嗯了一声,“也许吧。”

不过刘桃棒的好奇心还没得到满足,继续问道:“这小子到底是谁,郎君是从何得知的?”

王凝之解释不了,索性装神秘,“别瞎打听,这事可不能说。”

刘桃棒不仅不生气,反而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等王肃之的青州军登陆京口后,朝廷见躲不过去,只得认下这个既成事实,补发了一道诏书,将青州长史王肃之任命为晋陵郡太守。

王凝之交代四弟,“京口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有它在,建康才能听到我的声音,所以你的首要职责,就是帮我守好。”

王肃之答道:“阿兄放心,我知道轻重。”

“京城的那些事,你不要掺和,他们爱怎么折腾,都随他们去,”王凝之补充道:“但是在京口乃至整个晋陵,必须按我的规矩来,不许世家藏匿人口,虚报田地,更不许私藏武装。”

王肃之前半句还在点头,后半句则有些迟疑,“京口这一带是南下的聚集地,多是以大大小小的世家为主,普通流民都是依靠他们生活,恐怕不太好彻底清查。”

“一步步来,”王凝之指点道:“你先对一些小世家下手,清查他们的庄园,逼他们交出藏匿的人口和田地,等官府在百姓间有了支持,你再对其他家动手。”

王肃之还是觉得不妥,“这里离京城太近了,如果闹出动静来,有些难以收场。”

王凝之有些无奈,还是出身的问题,自己这个弟弟从根子上,就不愿意为了普通流民和世家对着干。

牺牲世家的利益分给这帮泥腿子,在他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那你先做调查,”王凝之换了套说辞:“把晋陵郡的土地、人口和世家情况都列个清单报给我。”

这个要求王肃之没有反对。

王凝之又喊来何谦,“晋陵的军队我全交给你,你加紧训练,将不合格的踢掉,不够就重新招募,觉得有前途的给我送到洛阳去,那里有更大的舞台。”

何谦立即领命,又问:“晋陵军以多少为限?”

“多多益善,”王凝之笑道:“告诉他们,愿意从军者,家人皆可以在我治下分得土地,而且我会派船来接,还供应一年的口粮。”

京口的人口密集程度远在洛阳之上,更别提刚刚收复,人烟稀少的上党了。

只要他们愿意去,王凝之有的是土地可以分配。

何谦大喜道:“那便没有问题了,我看很多人都愿意。”

只要能解决后顾之忧,京口愿意从军的流民多了去。

世家看不起军人,可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干什么都行。

安顿好晋陵的事,王凝之坐船回到江都,准备走陆路返回。

刘裕的两个弟弟还小,王凝之安排他们和母亲坐船前往,刘裕则坚持要和王凝之同行。

王凝之答应了,一路上风餐露宿,快马加鞭。

刘裕初学骑马,有些吃不消,但仍咬着牙坚持下来。

赶到荥阳时,他的大腿内侧都被磨破皮,走路一瘸一拐的。

王凝之暗自点头,一行人在虎牢关外转坐船,先前往野王。

甲板上,王凝之正在思考下一步行动。

如果要伐燕,少说得筹集十万人,以眼下的司、兖、青、并四州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如何行动是个麻烦。

谢玄、邓遐、刘牢之、沈劲和朱序等人,该如何分配作战任务呢?

正想着,刘裕慢慢走了过来,在王凝之身后站定。

王凝之回头看了看,“不好好休息,跑出来做什么。”

刘裕看着对岸的群山,心驰神往,“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河北,真的和京口大不一样。”

王凝之笑着问他:“这么好的河山,是不是想着要打下来?”

刘裕点点头,“等我再长大一点,一定为使君效力,收复河北。”

王凝之哈哈大笑,“那感情好,我就等着那一天了。”

刘裕被他笑得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哪里说错话了。

王凝之看着眼前的高山大河,豪气顿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来都来了,怎么能不争上一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