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01章 慧远法师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许家被没收全部家产,驱逐出高阳后,关东士族进入集体静默期。

王凝之又待了数日,见他们仍无表示,便率军返回了临漳城。

临漳附近的土地先前多被鲜卑的王公贵族占据,所以燕国亡了之后,这些土地直接充公,王凝之处理起来没遇到什么阻力。

其他地方的清查,则依旧不温不火。

关东士族交出了一些瞒报的土地和隐匿的人口,但汇总上来的数据,还远远没有达到王凝之的预期。

这两桩事是隐约有些关联的,少报的地,还得再藏些人进行种植。

隐匿的人口确实不好查,但土地就在那,不是你藏得住的。

王凝之命人按尺寸绘制详细的地图,标注上普通百姓们报上来的土地数据,剩下的开垦土地就在世家大族手里。

再结合世家大族报上来的田亩数,哪些区域存在瞒报,便一目了然。

所以关东世家再怎么假意配合,王凝之这边都不可能被蒙蔽。

双方即将彻底翻脸之时,慧远法师应卢嘏之邀北上,来到临漳城。

郗超出面迎接了这位高僧,并宣布将在铜雀台上组织一场盛大的集会,由慧远讲道。

卢家人率先有了反应,由卢嘏带人来到临漳城。

紧接着,渤海封氏、高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大族相继派人前来。

临漳城内的局势风云变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王凝之毫不在意,正在考教儿子对这件事的看法。

王殊答道:“北方高门仍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交出一些土地和人口,面子上过得去,阿耶便会放过他们。”

王凝之问道:“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

“找出一家作为代表严惩,”王殊不客气道:“只有断了他们的念想,他们才会好好合作。”

王凝之点点头,但随即道:“怎么个严惩法,诛杀、贬为庶人还是流放?”

王殊眨了眨眼,“效果最好的,自然是诛杀,但也最难控制火候。”

“你还考上我了,”王凝之笑道:“今夜之后,便见分晓。”

慧远讲经的日子已到,城中高门云集,这帮人是负隅顽抗,还是彻底臣服,都将有个答案了。

郗超匆匆赶来,说道:“范阳、常山、赵郡和博陵等地同时出现匪患,凭空冒出一些匪徒占山劫道,人数多在数百之间,骚扰百姓。”

王凝之冷笑道:“就这么点手段吗?真是高看他们了。”

郗超问道:“事发仓促,各地百姓都有些慌乱,是不是得立刻派军前往剿灭?”

王凝之嗯了一声,“这个你不用管,安排好城内的事,我会让慕容绍率军前去处理这些蟊贼。”

郗超答应下来,又道:“世家都带了不少人入城,我们要不要在铜雀台附近安排一支军队,防止他们铤而走险。”

王凝之想了想,“可以,但不要动静太大,偷偷埋伏即可,我倒想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量。”

郗超有些迟疑,“没必要冒这个险吧?”

“无妨,我会事先在楼内做好部署,”王凝之的脸上露出几分讥讽来,“杀人这种事,他们更不会是我的对手。”

郗超笑了笑,快步下去安排。

王殊这才开口道:“北方士族好大的胆子,制造匪患的事都做得出来。”

“这是老套路了,”王凝之解释道:“他们觉得我初来乍到,为了平稳过渡,肯定会选择大家各退一步,然后他们再派人向我效忠,事情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王殊惊讶道:“数百年的世家,怎么会如此幼稚?”

王凝之摇头道:“这倒不是幼稚,只是一种大家默认的规则,毕竟就算我杀了卢家崔家,还会有李家高家,世家是杀不完的,大家还是得回到合作的路子上来。”

王殊若有所思,“阿耶这话是说,世家不是靠杀能解决的?”

“当然不是,”王凝之笑道:“士庶之别会长久存在,这个很难彻底消除,重要的是如何去约束士族,和给庶族一条上升的通道。”

王殊恍然大悟,“所以阿耶一直在开设学院,就是想让寒门、甚至庶族的人入仕,与世家进行抗衡。”

王凝之叹道:“谈何容易,寒门就很难了,更别提庶族。”

寒门是没落的世家,往上数数还能找到个显赫的祖宗,自小接受个基本的教育。

庶族平民连字都不认识,这就不是现在的书院能解决的了。

王凝之对晚上的事犹豫了下,但还是暗下决心,吩咐儿子道:“晚上你与我同去,记得里面穿上软甲,不可大意。”

王殊答应后,王凝之又招来何无忌几人,“今晚我给你们各自配上几名我的亲卫,你们先去楼里准备,站好位置,保护好小郎君。”

几人齐声称是极,一脸的兴奋,显然对即将到来的事跃跃欲试。

几个小辈离开后,刘桃棒说道:“他们还小,真要临时出什么事,如何应付得来,还是让我来安排吧?”

王凝之点点头,“主要肯定是靠你这边,不过阿奴也不小了,总得适当让他见识下外界的险恶,你去安排你的就行。”

刘桃棒领命去了。

华灯初上,铜雀台上人影浮动,早到的客人已经落座,大批的侍女和仆役穿行其间,一片热闹景象。

不过客人们都没什么谈兴,见面寒暄了两句,便坐在各自的位置上,闭目养神。

王凝之还没有到,他和郗超正陪着慧远法师闲话。

“法师远来辛苦,临漳城的风气可不如建康和江陵,希望法师不要失望才好。”

慧远合掌道:“王公说笑了,在我眼中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下之分。”

“是我落入俗套了,”王凝之笑道:“儒家也说有教无类,想必是一样的道理。”

慧远答道:“我幼时立志儒学,后又学习《老》、《庄》,最后才入的释家,学问一道,殊途同归。”

王凝之赞同道:“法师这话不差,只谈学问,各家皆有所长,众生各取其道。”

慧远看向王凝之,“王公似乎有所指,莫非今日不是谈学问?”

以慧远的身份地位,对北方的情况当然不会全然无知。

王凝之看向铜雀台的方向,悠然道:“这个我说了不算,来的都是客,如果有人想谈点别的,我总不好拒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