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56章 返回临漳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朝会的商议总算结束,大殿中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正因年迈求退,故而没有发言的王彪之这时说道:“叔平在朝会上如此进言,好像还是第一次。”

王凝之环视众人,说道:“朝中的事,本来也轮不到我插嘴,只是郗嘉宾因为临漳城动乱,误了亡母的丧期,听说朝中议论纷纷,还有说要将他问罪的,我认为这风气不好。”

众人这才明白他是护短来了,尴尬得不知道说什么。

郗超从桓温到王凝之,一直与建康朝廷不对付,眼下有既然机会踩一脚,很多人都想趁机将他打得不能翻身。

王彪之不在意这些事,劝和道:“都是流言,郗嘉宾至情至孝,人所共知,哪有人会想治他的罪。”

王凝之冷哼两声,“我们这些人出镇在外,总有些天不遂人愿、无可奈何的时候,忠孝节义,实难万全,诸公身在京城当然不会懂,但也该多体谅才是。”

这话有情有理,但听着刺耳,众人都不吱声了。

朝会便这样在王凝之的锋芒毕露中结束了。

出宫之后,王凝之快步追谢安、谢石兄弟,一脸歉意地说道:“我急着回临漳,所以今日朝会上得罪了,并非我本意。”

谢石冷哼一声,侧过头去。

谢安已经恢复冷静,笑着回复道:“叔平方才在殿上好生威风,我险些都认不出是你了。”

王凝之连连摆手,再次致歉,“确实是急了些,所以没有事先与谢公商量,是我的不是。”

谢安不置可否,带着谢石离开了。

王献之靠近兄长,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说道:“这回算是得罪谢家了,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回击。”

王凝之摇摇头,“得罪什么,谢石奴有罪,我还奏请朝廷给他升官,谢家应该感激我才是。”

“谢家恐怕不会这么想,”王献之担忧道:“得不到谢安石的支持,范武子入京后必然步履维艰。”

谢安在京中影响甚大,是士人竞相模仿的对象,他若是带头抵制范宁,那确实有点麻烦。

王凝之并不担心,笑道:“这你就小看谢安石了,他还不至于如此狭隘,而武子素来坚韧,为了振兴儒学,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

王献之点点头,兄弟俩一起回府,来见郗璿。

王凝之对母亲说道:“子敬年纪不小了,总该出去历练一番,我为他谋了梁州刺史的差,过些日子朝廷的旨意下来,他就会离开。”

郗璿有些不舍,但也知道小儿子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自己身边,问道:“梁州危险吗?不是说还在和秦人交战的。”

王凝之笑道:“阿娘放心,我都安排好了,子敬去了之后,只用负责政务上的事,军事我另有部署。”

王献之也道:“阿娘若是不放心,可与我同去,正好看看蜀中的山水风物。”

郗璿摇摇头,“我就不去了,路途太远,你新官上任,还是先把事情做好,别给你阿兄丢人。”

“阿娘哪里话,”王凝之在母亲面前,还是得替老七留点面子,“子敬近年颇有长进,不会有问题的。”

郗璿叹道:“我虽然不怎么关注朝局,却也知道叔平你权势日盛,眼下又提拔自家兄弟,朝中少不得流言蜚语的,你们还是要多加提防。”

王凝之笑道:“阿娘放心,我有分寸的。”

郗璿如何放心得下,叹息着点了点头。

王凝之想了想,又道:“阿娘可与子敬同行,走水路西进,到了荆州后,我让子猷接阿娘到洛阳,这样不会很累,也不耽误子敬上任,如何?”

郗璿闻言有些心动,这样一趟可以看几个儿子,倒是不错。

王献之帮腔道:“阿娘可以放心,沿途我会妥善安排的。”

王凝之笑道:“我会让京口水军护送你们过去,不用你安排。”

兄弟俩一唱一和,便将此事定了下来。

郗璿没有反对,笑道:“那便走一趟,我也想那些孩子了。”

兄弟几人都已成亲,除王献之外,均有子嗣,只是平日里郗璿难得见到。

将这件事敲定后,王凝之说道:“关东还有不少事等着我处理,所以我明日就先返程,阿娘到洛阳前,我会早点过去等着的。”

郗璿笑着点点头,十分欣慰。

兄弟俩出来后,王献之坏笑道:“阿兄今日在朝上得罪了谢家,是不是不敢回洛阳,所以才拉上阿娘一起。”

王凝之斜了他一眼,“我怕什么,我向来公私分明。”

“是是是,”王献之仍是一脸坏笑,“不过阿兄这话不用跟我说,留着回洛阳和阿嫂解释吧,还有替你坐镇临漳的谢幼度。”

王凝之有些恼怒道:“我看你还是太闲,今晚帮我抄十份《开蒙要训》,明日一早交给我。”

《开蒙要训》是当下蒙学的识字教材,全文约一千四百余字。

王献之顿时脸色垮了下来,极不情愿地哦了一声。

王凝之扳回一局,笑道:“好好写,我带到临漳去,作为书院的书法范例,还能帮你扬扬名。”

王献之听他这么说,又骄傲起来,“阿兄放心,我今晚就算不睡,也要让那帮人开开眼。”

俩兄弟说笑一番,各自下去准备。

第二日一早,王凝之便快马出城,直奔河北。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一行人只花了数日,便从兖州渡河,返回了临漳。

谢玄和王殊在城门口迎接,从谢玄的脸色来看,京城的事他应该还不知道。

王凝之笑道:“辛苦阿羯,又帮了我一次。”

谢玄一副无所谓的表情,“郗嘉宾都安排好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

“那还是得感谢你,”王凝之说道:“你不率军前来,指不定还有旁人生出反叛的心思。”

谢玄笑了笑,“姊夫回来,我也可以回去了。”

“不急不急,”王凝之想主动交代京城的事,省得被谢安来封信先入为主,影响到谢玄对自己的态度,“我还有些事要同你商量,你再留两日,我处理完反叛的事,便去找你。”

谢玄点点头,他就过个河的事,也不差这两天的。

王殊笑着迎接父亲入城,一脸期待地问道:“此间的事,阿耶都知道了吧,觉得我处理得怎么样?”

“不错,有胆识,也懂得保全自身,能听取意见,”王凝之对儿子不吝表扬,“以后可以多帮阿耶分忧了。”

王殊嘻嘻直笑,十分开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