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24章 王郎归来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南下之前,王凝之召集刺史府和将军府的一众部下开会,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众人面面相觑,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有些诧异。

皇甫真率先问出了关键问题,“王公要离开多久,需要从冀州带兵前往吗?”

“只要蜀地局面稳住,不被秦人一举击穿,我就会回来,”王凝之笑道:“至于人马,我会从冀州带走五千骑兵,其他的则会从别处征调。”

皇甫真点点头,不再多说。

不想王凝之没放过他,说道:“你这次挑几人与我一同南下建康,出谋划策之外,你还可以到建康看看归义侯。”

归义侯是指的慕容暐,汉代以来,中原王朝赐予部落归顺者的常见封爵,比如之前成汉的李势,到建康后也是受封的这个。

皇甫真迟疑了下,拱手道:“得令。”

王凝之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又打着看望旧主的旗号,皇甫真不好回绝。

搞定了鲜卑人,王凝之又对崔逞说道:“叔祖也同去,南北不通数十年,该让江东才俊重新领略北人的风采了。”

崔逞傲然道:“敢不遵命。”

王凝之笑道:“如此甚好,江南风景秀丽,我会安排人带你们好好欣赏下。”

二人笑着答应下来。

王凝之顿了顿,环视了一圈众人,“河北的稳定,就拜托诸位了,我是个和善的人,卢家的事,我也不希望出现第二次。”

众人皆悚然称是。

散会之后,王凝之和儿子王殊再交代一遍,“年后,你六叔会来临漳城,有他和郗嘉宾在,冀州我便安心了,你不要懈怠,多和他们学习。”

王殊用力地点点头,“阿耶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不用那么大压力,有事可以差人给我送信,”王凝之温言道:“现在还不是让你拿主意的时候,但你身边的慕容冲和崔宏等人,你平日里要多加留意。”

王殊笑道:“我理会得,何阿兄一直在帮我,不会有问题的。”

王凝之叹了口气,“本想着再过两年,等你大一点的,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不在河北,你和你六叔就是我的代表,一定要稳得住。”

王殊严肃着小脸答应下来,过完年他就十四岁,在这个时代,已经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

安排完河北的事,王凝之去信邓遐,让他做好准备,年后走司州、荆州,率军进入巴蜀,与自己会合。

时间紧张,王凝之无暇绕道洛阳了,写了一封长信差人送去,详细交代了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让谢道韫放心。

然后在漫天风雪之中,他带着皇甫真和崔逞等人,一路南下,直奔建康。

才到京口不久的刘牢之收到消息,亲自带着战船到江北接人。

“王公怎么突然回来了,可是有什么要事?”

王凝之一路快马加鞭,早已疲惫不堪,简单回应道:“蜀地出事,我回来商量对策。”

刘牢之忙问:“需要我护送王公进城吗?”

“不了,你这杀气腾腾的,别把京城人给吓到,”王凝之回复道:“把我送到石头城就行,然后你先回京口,有需要我会派人通知你的。”

正值岁末,建康城满是节日的气息,王凝之一行人风尘仆仆,声势浩大,走在街上十分惹眼,消息一下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各大世家闻讯,颇多猜测,只有谢安等少数人隐约猜到他紧急南下的目的。

年底朝廷无事,王操之和王献之兄弟都在家中,听说兄长回来,一起到门口迎接。

王凝之让他俩先安顿好随行人员,自己则到后院见母亲郗璿。

郗璿正在院中晒太阳,看到儿子过来,用力眨了眨眼,“是叔平吗?”

王凝之上前屈膝跪地,拜见母亲,“阿娘,是我回来了。”

郗璿喜道:“起来吧,你怎么有空回建康,他们都回来了吗?”

王凝之知道她问的是谢道韫和两个孩子,到母亲身边坐下,“没,就我一个人回来的。”

郗璿又转为吃惊,“可是北方出什么事了?”

“不是,北方好着呢,”王凝之答道:“是梁州出事了,我回来和朝廷商议下对策。”

郗璿放下心,抱怨道:“朝廷不知道怎么想的,梁州出事,这么远把你喊回来做什么。”

王凝之挠挠头,总不能说是自己好管闲事,于是岔开话题,与母亲说起闲话。

过了一阵,王操之和王献之过来了,王凝之朝他们使了个眼色,对母亲说道:“阿娘先休息下,我与他们有些事要谈,晚上再过来。”

郗璿点点头,“你去忙你的。”

三兄弟出了后院,来到厅中。

王献之抢先说道:“阿兄回来得好生突然,京中已经有几波人过来找我打探消息了。”

“梁州失守,益州危急,我打算带兵进入蜀地,”王凝之对他俩并无隐瞒,“子重你做下准备,年后去临漳城,替我看住河北,子敬这些天辛苦下,带皇甫真和崔逞等人四处转转,安排几次清谈也行。”

王操之稳重地点头称是。

王献之则有些不屑,“那帮北人懂什么,带他们出去,不是给阿兄丢脸。”

王凝之气道:“你阿兄我现在就是北人,你是不是也瞧不起了?”

王献之缩了缩脖子,“我不是那个意思。”

“等我解决了巴蜀的事,就找个地方把你外放出去,”王凝之不满道:“让你在京城跟着谢安石学习,政治手腕你是一点没学到,高傲和惫懒还丝毫不减。”

王操之替小弟解释道:“阿兄,子敬在京中颇受赞誉,这些年他极力缓和阿兄与京中世家之间的关系,也不容易。”

王凝之看着脑袋低垂的幼弟,叹了口气,“几兄弟之中,论气质才华你当属第一,我一直把你放在京城,确实有子重说的那个意思,但你如今已是而立之年,也该懂点人情世故了。”

王献之低声道:“阿兄,我错了。”

“这次过来的人里,以安定皇甫氏的皇甫真和清河崔氏的崔逞为首,算是河北一方的代表,”王凝之交代道:“你有才华,有傲气,这没有问题,但不能把那套南人瞧不起北人的做派拿出来,明白吗?”

王献之应道:“明白,他们如今是阿兄的人。”

王凝之这才点点头,“知道就好,说起来,他们也看不起咱们这些南渡的世家,所以不要去纠结南北这些,尽量用你的才华去折服他们。”

王献之恢复自信,昂首道:“阿兄放心。”

叮嘱完小弟,王凝之吩咐王操之道:“你亲自跑一趟,替我约一下谢安石,我要去拜访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