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章 谢道韫的平庸夫君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写在前面的话)

好久不见,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老朋友可以留个脚印,听我絮叨几句;

新朋友不妨稍等片刻,看看是否合意。

这次我们要去的时空是永和十一年的东晋,也就是兰亭集会的两年之后,桓温前两次北伐中间那一年。

熟悉历史的人,看到两晋都忍不住要啐一口,司马家更是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所以这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时代。

但历史就是历史,它就在那里,是我们来时的路。

提起东晋,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还是成语贡献者淝水之战?

是东山高卧的风流宰相谢安,还是坦腹东床的书圣王羲之?

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第一才女谢道韫,还是既未能流芳百世,又不足以遗臭万年的拧巴人桓温?

抑或是入幕之宾郗超,风流膝上王文度,玄佛先驱支道林,雪夜访戴王徽之,一时之冠王献之,一身三绝顾恺之……

当然,还有北方君臣相得的苻坚和王猛,慕容家的双子星慕容恪和慕容垂等等等等。

我想写的就是他们和这个时代的故事。

这些人不该在一个个段子里变得脸谱化,这个时代也不是突然就变得荒诞的,万事皆有因,万般皆有果。

所以让我们重回那个时代,嬉笑怒骂,都是一番体验。

(新朋友可以去看看我的第一本书哦,关于北宋和苏轼的,谢谢啦!最后来一句俗套但真诚的话: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永和十一年。

新春刚过,山阴城里的喜庆还未褪去,街上的人们拱手作揖相互问候,走街串巷的小贩卖力地吆喝,孩子们在人群中打闹嬉戏。

一辆牛车缓缓地从街中驶过,一位管事模样的人在前面开道,几名携带兵刃的壮汉护卫在侧。

街上的百姓看到牛车,纷纷提前避让,站在路旁看着这一行人往府衙方向去了。

牛车行至内史府侧门停下,几名侍女已经在门外等候,上前掀起厚厚的布幔,一股淡淡的熏香伴着暖风从车厢内飘出。

一位内着复襦,叠穿半臂,下配间色长裙的年轻女子在侍女的搀扶下轻轻跳下车,快步向府内走去,问道:“郎君在静室还是书房?”

“都不是,郎君今日早起后,一直待在花园里。”

“看书?”

“没有,”侍女想了想,补充道:“什么都没做,就那么待着。”

年轻女子秀眉微蹙,摇了摇头,不过才从娘家回来,先得去拜见公婆,一时还顾不上这个不争气的夫君。

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今年五十三岁,这是他担任会稽最高长官的第四个年头。

从东山归来的新妇谢道韫行过礼,递上叔父谢安的书信。

王羲之近来心情不佳,勉强问了几句谢安的近况,便让谢道韫先回了。

花园的凉亭内,一名男子无视严寒,正坐在那发呆。

来到这个时空好几天了,王宣还是有些迷茫。

他竟然穿越了?

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了黑暗而又荒诞的东晋;

从一个普通社畜穿越成了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

从一个单身汪变成东晋第一才女谢道韫的夫君。

那天在静室中醒来后,王宣看着墙上挂着的太上老君像,看着空空如也的房间内,仅有的一条长几上摊开的《道德真经》,在两世记忆的融合中,直接又晕了过去。

王家请了数名医师上门诊治,都没查到病因,王凝之虽然醒了,但始终是一副呆若木鸡状。

王羲之又请了五斗米教的杜子恭上门,杜法师一通操作下来,王凝之总算是有点反应了。

但醒过来的这个人再也不是王凝之了,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来自千年以后的灵魂。

王宣认清现实后,为了以后考虑,稍微配合了一下这位杜法师的独家秘术,吞下了一道符纸。

因为王凝之不可能突然变成另一个人,所以王宣顺势借助东方的神秘力量,来误导大家的判断,将这次恶疾当做变化的契机。

最好让笃信五斗米教的王家人相信,那日在静室,有真人降临,点拨了王凝之,使他脱胎换骨。

这事若放在后世,肯定是没人信了,但在眼下,是有先例的。

几十年前,天师道的魏夫人就曾在斋室之中,得到清虚真人授予的《上清真经》和景林真人授予的《黄庭内景经》。

后者就是王羲之抄写换大鹅的《黄庭经》。

当然,王宣并没有承认什么,他只是想借此掩饰自己,并不打算走传道这条路,所以对静室里的情况含糊其辞。

总之一番操作下来,王宣得到了突变的理由,杜子恭的秘术再次显现神通,皆大欢喜。

不过所有这些,在去年才入门的谢道韫看来,都十分可笑。

尤其是在王凝之以身体尚未恢复为由,拒绝和她一起去东山看望家人之后。

所以她在叔父谢安那里,恨铁不成钢地吐槽了自己的夫君: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但其实她无意中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当下的这个王凝之,确实不属于这个世界。

哪怕是在魔法盛行的东晋,这事也很有些离谱。

王宣,哦不,该叫他王凝之了,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的脸,深深地叹了口气。

“王郎在想什么?”身后突然传来一声问候。

王凝之怔了下,突然多出来的妻子让他很不适应,所以这些天他对谢道韫一直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当还是单身的时候,他做梦都想娶个女神,如今这个时代的女神就在边上,他却畏首畏尾。

毕竟意淫的世界怎么都可以,而实际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不过来都来了,总不能一直逃避,王凝之苦笑道:“在想如果真有神灵,我该如何联系他们。”

神呐,怎么只把我的灵魂送过来,是不是忘了点别的东西?这就是他方才在想的事情。

谢道韫皱了皱眉,忍下一口怒气,劝道:“王郎这么有空,不妨多想想家中的事,如今的情况可不太好。”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长子玄之素来身体不好,成亲后一直在王家庄园里养病,老二便是年后虚岁二十二的王凝之。

琅琊王家自十几年前王导和王允之相继离世后,声势已大不如前,王羲之近来又有归隐之意,正是需要后辈担起家族责任的时候。

“你这次去东山,谢公可有出仕的想法?”王凝之反问道。

谢道韫见沉迷于修道的夫君今日愿意多聊几句,便在亭中坐下,“叔父的情况不同,谢家如今有镇西在豫州,我父亲为吏部。”

这指的是时任镇西将军的豫州刺史谢尚,和在朝中任吏部尚书的谢奕。

陈郡谢氏能有目前的地位,主要是靠谢尚和他父亲谢琨。

其中谢琨由儒入玄,跻身名士行列,拔高了陈郡谢氏的门阀地位,谢尚则在朝廷和庾氏的明争暗斗中,成为豫州刺史,镇守一方。

王凝之想了想,笑道:“那我也先做个名士,然后待价而沽。”

“哪有那么多时间,”谢道韫有些哭笑不得,“如今阿公有归隐之意,正是该你承担的时候。”

王凝之很无奈,自己才穿越过来,父亲王羲之就打算辞官去修仙,这节奏也太快了,完全没有适应的时间。

“知道了,”见谢道韫的脸在寒风中冻得有点发白,他起身道:“外面冷,进屋吧,我已经在考虑入仕的事情了,你不要担心。”

说完王凝之便快步离开,然后径直去了五斗米教修行专用的静室。

谢道韫听了他的回答,正稍感欣慰,可转眼就看到他又问道去了,气得在后面直跺脚。

但王凝之是真的想过了,不管是为了家族的兴盛,还是自己想成就一番事业,都绕不开一个人。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他对这个时空的大势还是清楚的。

桓温还只北伐了一次,就是说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年,东晋朝廷都是他的舞台,王凝之想快速出头,除了投奔荆州,根本没别的选择。

至少在这个时期,哪哪都差一点的桓温是东晋的最佳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

王凝之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去静室,就是为了能够冷静地思考。

毕竟一个天仙似的妻子在边上,还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你,实在是有些煎熬。

凭琅琊王氏和王羲之的招牌,去桓温那里混个闲差自然不是问题,但身为一个穿越者,王凝之自然不甘心只当个跑龙套的。

他想抢在第二次北伐前,混到桓温身边去,这样才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所以他需要一个机会和一点名气,而在这个时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走名士路线,这点他并不是和谢道韫开玩笑。

名士的主要特征就几条:高贵的出身,潇洒脱俗的形象,特立独行的作风,外加能喝酒。

若是再会一点《诗经》、《楚辞》,还能聊上几句老庄,那便是大名士了。

当然,以上这些也不要求全都具备,但多多益善。

王凝之自审了一下,这副皮囊的条件不错,家世足够顶尖,学识勉强够用,还写得一手好字,被后世所诟病的信道也不算减分项。

唯一欠缺的就是被人传颂的名场面,像嗑点五石散出去裸奔、喝大了调戏妹纸这类事,憨厚老实的王凝之真没做过。

但眼下就有个扬名的大好机会,因为有人在找他老爹王羲之的麻烦。

巧了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