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00章 王殊的成长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从书院回来,王殊去见叔父王肃之。

“书院的事情,叔父不可完全交由徐家人打理,”王殊说道:“郡内世家关系密切,他们若是联起手来,打压寒庶,阻止其晋升,岂不是有违阿耶设立书院的初衷?”

王肃之直接问道:“那阿奴以为该如何处理?”

“官府可适当介入,派出衙属检查书院内的授课情况,”王殊说道:“考核的事情,我回去后,会与阿耶商议,从别处调人过来负责。”

王肃之点点头,“就按阿奴的意思办,过阵子我亲自去书院敲打下徐家。”

王殊笑道:“今日在书院内发现一人,与我年纪相仿,名为刘穆之,博览群书,无所不晓,我打算带回临漳去。”

“这种小事,阿奴你看着办就行了,”王肃之摆摆手,“遇到不顺,你再来找我。”

王殊却道:“出来许久,我也该回去了,打算明天就动身。”

王肃之笑着应道:“那我派人送你,朱次伦那边你还过去吗?”

“不去了,”王殊答道:“来的时候拜访过,回去就不打扰了,叔父替我跟他说一声。”

王肃之答应下来,又道:“书院的事,阿兄有什么安排,尽快差人通知我,以免误事。”

翌日,王殊一行便起身离开了东莞郡,渡河返回临漳。

收到消息的王凝之夫妇也从洛阳出发,提前赶到临漳城。

王殊带着同行的几个小辈进厅交差,一脸严肃地给父亲行礼。

王凝之看着儿子,笑道:“起来吧,出去一趟,感觉老练了不少。”

王殊换上一张笑脸在他下首坐下。

王凝之又对何无忌等人说道:“辛苦大家了。”

几人连称不敢,到两侧坐下。

王殊指着独自留在厅中的刘穆之,对父亲笑道:“此行最大的收获,便是此人。”

王凝之看着这个略显局促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他自报家门。

“莒县刘穆之,拜见王公。”

“咳咳,”王凝之脸上的好奇变成了古怪之色,“你是刘穆之?”

刘穆之的表情也变得奇怪起来,“王公知道我?”

王凝之恢复了淡定,笑道:“在京口时听说过,你家不是早就南渡了吗?”

历史上,北府军、包括刘裕后面反桓玄的班底,大部分都是南渡到京口的北方后裔。

刘穆之恭敬答道:“确实如此,我是听说了王公在东莞郡开设书院,选拔人才,这才返回故地的。”

王凝之点点头,但并没有要考察他的意思,而是问道:“那你觉得我这个举措能达到目的吗?”

刘穆之看向王殊,见他点头,这才说道:“不能,书院里的先生来自当地世家,学生也以世家子弟为主,王公此举,相当于是在中正选人的基础上,又为世家子弟加了一条入仕的路。”

见他如此不留情面,王殊忍住笑看着父亲。

王凝之不以为忤,“但此举让寒庶子弟有了学习的机会,这点总是没错的吧?”

“确实如此,”刘穆之答道:“但我想王公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如此。”

王凝之坦然道:“眼下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选拔人才,挑中的多半都是世家子弟,还有少数像你这样的没落寒门,所以我不可能为了你这样的个例,去专门制定一条选拔制度,而是要先扩大你这样的人群规模,让天下的读书人多起来。”

刘穆之第一次与王凝之议事,对他的用词不是很适应,但还是大概明白了意思,说道:“王公高瞻远瞩,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王凝之笑道:“但是可以从你的角度,帮着完善一下现有制度,尽量少让明珠蒙尘。”

刘穆之躬身应了,到末座坐下。

王凝之又勉励了众人几句,便让他们下去了。

几人走后,谢道韫这才从屏风后出来。

王殊给母亲行礼,问道:“阿娘怎么也来临漳了?”

谢道韫上下审视了儿子一番,叹道:“还不是不放心你,出门在外,总是让人担心。”

王殊笑道:“阿耶安排得很周全,诸葛将军沿途保护,朱使君和四叔父也都派人跟着,路上没遇上什么事。”

“总得经历这些,”王凝之说道:“这次是去东莞郡,下次说不定就是别的地方了,阿奴你要好好总结下,就算不用你领军出战,但带兵还是要会的。”

王殊称是,补充道:“这次出去,行军安营的事,何阿兄教了我不少。”

王凝之笑道:“他们那几个人,将来都是要为将的,只有今日这个刘穆之,我看可以成为你的萧何。”

王殊面露惊讶道:“阿耶第一次见他,都没聊上几句,怎么就给了如此高的评价?”

谢道韫在一旁笑道:“你还是不了解你阿耶,他精通相面之术,刘道坚和寄奴不都是这么来的?”

王殊跟着笑道:“不对,应该是未卜先知,寄奴可是阿耶从京口的流民里找出来的。”

反正也没法解释,王凝之乐得母子二人这么想,“我看人就是很准,天下英雄,都逃不出我这双眼睛。”

一家三口说笑几句,王殊详细跟父母汇报了此次出行的见闻。

除了书院的事情之外,东莞郡的田地和人口问题也是重点考察对象。

听儿子讲完,王凝之问道:“是不是觉得你四叔父不是个称职的太守?”

王肃之做官,就是典型的世家做派,上面有什么命令,他照例执行,至于过程和结果,基本不管,主打一个随缘,不强求,但也不会去霍霍百姓。

王殊不好意思道:“不能说不称职,只能说不尽心。”

王凝之笑道:“你还挺会说话,那你觉得我应该换掉他吗?”

王殊果断答道:“不应该,叔父至少不会违背阿耶的指令,这点已经很难得了。”

“是啊,现在的官实在是太差了,”王凝之叹道:“庸碌无为,不仅没有处分,还可以循例升迁,就算朝廷追究下来,大不了不干,族中自有人接班,不耽误锦衣玉食。”

王殊出去转了一圈,深以为然,就拿东莞郡为例,自王肃之往下,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大部分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上限,好不好好做官,根本不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