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章 王羲之的愤怒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第二日,王凝之在内史府衙门四处转悠,打探最近朝中发生的大事,以他的身份,一众幕僚都是知无不言;

第三日,王凝之让人找来一匹温顺的良驹,骑上它慢悠悠地在山阴城内转了几圈,算是重新熟悉一下环境,顺便听听书圣的官声;

第四日,王凝之早早地便起来了,还在院中锻炼了一会。

在这个时代,活得久比能力强更重要。

等王羲之和衙中僚佐商议公务时,他大咧咧地走进厅堂,自顾自在最后面坐下。

众人停了下来,王羲之怪道:“阿平来此何事?”

凝之,字叔平,所以如此称呼。

“自然是为阿耶分忧,”王凝之笑道:“眼下衙里最大的事,无非是来自刺史府的检察。”

去年新上任的扬州刺史王述是上一任的会稽内史,王羲之能坐上这个位置,便是因为王述的母亲过世,他去职丁忧了。

会稽是清谈王爷司马昱的封国,和郡一级,属于扬州治下,也就是说王羲之的前任丁忧结束,不仅升官了,还成了他的上级。

要命的是,这两人非常不对付。

所以王羲之听到儿子的话,有些不高兴,问道:“你有何想法?”

王凝之一副胸有成竹状,“阿耶这边公事公办即可,我跑一趟京城,去刺史府面见王蓝田。”

王述,字怀祖,出身太原王氏,袭爵蓝田侯。

行参军曹茂之大喜,“有叔平出马,那便无事了。”

他很清楚这次检察背后的根源,所以说完便赶紧拉着其他僚佐退了出去。

果然,几人还没走远,便听到王羲之的怒斥:“阿平是想让我向他王怀祖低头吗?”

王凝之赶紧起身相劝:“阿耶不要动怒,无需阿耶做什么,我一人前往京城解决。”

王羲之仍旧不满道:“不管谁去,都是代表的我,我宁可弃官,也不受这气。”

史书诚不欺我,书圣以“骨鲠”着称,果然不是好脾气。

“阿耶多虑了,朝廷又不是他王怀祖的,”王凝之讨好老父亲,“这几年会稽的治理有目共睹,岂能任由他泼脏水。”

王羲之听到这话总算消了点气,问道:“那你打算如何和他说?”

“陈明利害即可,”王凝之解释道:“王蓝田总不能混淆黑白,逼迫阿耶的名声他可担不起。”

王羲之点点头,但仍傲气不减,“就算此事过去,这官也是不能做了,我岂能屈居于他王怀祖之下。”

王凝之无奈地点头称是,对面这个骄傲的老父亲,只能一步步来。

要知道历史上的王羲之愤怒之下,可是差人到京城,要求朝廷将会稽从扬州独立出来,升级为越州;

朝廷自然不可能答应这种要求,于是他直接到父母坟前立誓,表示再不出仕,随即称病弃官。

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朝野震动,但大家都只能安慰,不能再劝他出来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立誓还是管用的,司马家被唾弃的第一宗罪,就是违背了洛水之誓。

说服了王羲之之后,王凝之再次回到静室。

意外的是,谢道韫居然在里面坐着。

王凝之有些尴尬,毕竟这么些天不回房睡,他的确欠她一个解释。

但要跟一个认识没几天的人同床共枕,他会更尴尬。

不过谢道韫不是为这事来的,“听说你昨天在城里骑马,这就是你做名士的方式?”

“当然不是,”谈起正事,王凝之倒是不紧张,“我嫌牛车太慢,骑马在外面打探下情况。”

“什么情况?”

“主要是百姓们对阿耶的态度,”王凝之道:“如今刺史府正在检察,我得先了解下现状,才好去和王蓝田交涉。”

“你要去京城?就你自己吗?”谢道韫疑惑发问。

王凝之点头,“明日我便出发,先去东山请教下谢公,然后就北上建康。”

谢道韫修长的手指在一叠厚厚的纸上轻叩。

她这次来静室,发现墙上的太上老君画像已经被摘下,长几上也只有日常练字的麻纸。

就书法而言,王凝之还是拿得出手的,一手草隶颇有王羲之的神韵,笔画洒脱,气韵儒雅。

见谢道韫沉默不语,王凝之有些慌乱,问道:“你可是有什么要交代我的?”

谢道韫想了片刻,问道:“你这几天行为反常,昨日去街上,今日去衙门,明日去东山,莫非是在给自己造势?”

王凝之笑了笑,不愧是第一才女,世家子弟的这些常规操作根本瞒不过她,“算是吧,但骑马不是,我是真的受不了牛车。”

南渡之后,用牛取代马本是无奈之举,毕竟江南缺马,可名士的号召力实在太强,硬是将牛车变为一种时尚,坐马车反而成土鳖了。

主要还是闲的,反正有大把的快活时光,慢悠悠的牛车天然地契合了那帮富贵闲人。

谢道韫又问:“你觉得把事闹大,王蓝田就会收手?”

“当然不会,刺史府检查下情名正言顺,他为何要放弃,”王凝之摇头道:“他知道阿耶性子要强,拖久了肯定会辞官。”

讨厌的人成为自己的领导,还一直找歪,换个脾气好的也受不了,王羲之哪能受这气。

谢道韫虽然聪明,但对朝廷的形势不如王凝之看得清楚,一时间有些迷糊,不知道自家夫君的真实意图。

王凝之看她这副可爱模样,忍不住笑了,解释道:“事情闹到中央,如今的朝廷只会拖延或者敷衍,结果还是会对阿耶不利,所以不能指望那帮人。”

谢道韫更迷惑了。

王凝之给了提示:“朝廷的事,也不全是建康说了算的。”

谢道韫这下明白过来了,惊讶道:“你的目标难道是桓征西?”

桓温,字元子,时任征西大将军,领八州之地,封临贺郡公。

王凝之不觉得求助于老头桓有何不妥,他人不坏,能力也有,除了有些拧巴和好面子,算得上是一个好老板。

谢道韫不知道该怎么说,若桓温愿意出来替王羲之说话,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那可是桓温,朝廷眼下最忌惮的人,借助他的力量,若是尺度不当,难免会让朝廷将王凝之、甚至王羲之都划到荆州那边。

虽说世家大族两边下注是常事,但桓温如今已经一家独大,没有哪个世家愿意看到这局面。

眼下的情况大家很满意,皇位让司马家坐,权力由各大门阀瓜分。

不太熟的夫妻俩沉默一阵,谢道韫问道:“你明日会和叔父道明你的计划吗?”

“不会,”王凝之老实道:“在外面,我只会说去京城说明情况。”

“那你为何跟我说了?”

王凝之挠挠头,“你那么聪明,我瞒不住。”

谢道韫难得笑了下,仔细看了自家夫君两眼,便起身离开了,临走撂下话来:

“明日我叔父和那几个兄弟若是不待见你,王郎你多担待。”

王凝之一头雾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