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84章 中原混战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经过武昌时,遇到从北方逃回来的百姓,得知了燕人入侵豫州的消息。

据说还有更多的人聚集在淮水北岸,观望着战事的进展。

若是朝廷得胜,他们便返回,若是燕人得胜,他们则继续南逃。

王凝之停下马,站在江边北望,难民们惊慌失措的眼神刺痛了他的心。

随行的刘桃棒嘟囔道:“不知道洛阳怎么样了。”

“燕人志在劫掠人口,削弱中原的力量,洛阳只要守住关隘,他们不会强攻。”王凝之答道,但眼神中并没有言语表现出来的自信。

行至江州的治所寻阳郡,王凝之还是放心不下,到刺史府打听最新的战况。

桓冲为人谦逊平和,与他的兄长大不一样,热情地接待了旧部王凝之,并送上最新的战报。

得知邓遐带洛阳军出虎牢关与燕军交战,王凝之心中越发不安,问道:“使君可知具体的兵员调动情况?”

桓冲摇头,“尚未传回,但按照部署,寿春、许昌和洛阳三地同时出兵,总兵力应该不在燕人之下。”

燕人双线进军,东线和南线各出动两万人。

晋军这边,想要在野外拦下燕人的骑兵,人数只能更多。

王凝之暗道一声完了,以邓遐的作战风格,肯定是想与燕人来一场大战,但燕人志不在此,洛阳军肯定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桓冲看出他的忧虑,问道:“叔平以为这个安排有问题?”

“若燕人是来攻城略地,这样的部署没有问题,”王凝之苦笑道:“但看燕军的动作,并不追求占领城池,而是以劫掠百姓为主。”

桓冲明白了,“叔平是担心燕军在中原绕圈子,我军在后面疲于奔命?”

王凝之点点头。

想在中原地带围堵燕人的骑兵,那得多大一张网才能实现。

王凝之的担心很快在豫州得到了应验,燕人根本不与晋军交战,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晋人开始了捉迷藏。

遇到防守严密的城池,燕人直接绕过,只捡那些没有防守的小县城或者坞堡进行攻击,然后大军还分为几路,让转晕了的晋军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布防。

邓遐收到的命令是阻止燕人带着百姓北还,而燕人根本不过河,一路向东往青州走。

晋人不是毫无所获,也拦截到了几路,但燕军根本不与晋军交战,扔下战利品就跑,反身杀入中原腹地。

然后轮到夺回百姓的晋军陷入被动,他们不能丢下百姓不管,可沿途护送的话,只能任由燕人继续撒欢。

王凝之在寻阳住了几日,后面传回的消息全是燕人攻破了何处,掳走百姓多少户,或者双方交战,燕人退走之类的。

听起来晋军没吃亏,实则被耍得团团转。

桓冲问王凝之:“叔平可有办法解决当前的局面?”

王凝之叹了口气,“办法有很多,比如主动进攻青州,逼燕人回师,或者主动迁移百姓进大城,又或者分兵驻守,不要老想着在野外一举歼灭燕人……”

桓冲一听,面露无奈,这些法子都有些晚,等部署下去,燕人已经满载而归了。

亡羊补牢只能等下次,这次狼都吃饱了。

不过桓冲还是派人将王凝之的建议紧急送给了桓温。

王凝之觉得燕人这一轮的攻势大概就这样了,向桓冲告辞,返回建康。

他还在门口,没来得及上马,更大的噩耗从北边传回,一万多燕军杀入洛阳境内,攻破了新修不久的阳城县。

王凝之愤怒地扔下马鞭,对着出门相送的桓冲说道:“数年经营,毁于一旦。”

桓冲脸上有些挂不住。

出现这样的事,主要的责任在豫州,对燕人的行动毫无预警不说,守城还不上心,轻易被燕人得手,造成了中原百姓的恐慌;

其次桓温的部署太慢,没有直接命南阳出兵,而是调淮南的袁真北上,又将洛阳的邓遐调出,自己则选择在汝南观战;

最后则是邓遐立功心切,完全无视洛阳自身的防御,将绝大多数兵力带走,导致洛阳境内空虚,被燕人抓到机会。

王凝之见桓冲不语,也知道怪不到他头上,恳切道:“使君还需劝谏桓公,大敌当前,当以百姓为念,不然得了豫州,留不住百姓又有何用。”

这话是针对桓温调袁真北上的事,他不用自己的荆州嫡系,非得从淮南调兵北上救援,小算盘不要太明显了。

桓冲点点头,“我这就去信,还请叔平再多留几日。”

这事确实是桓温判断失误了,他没想到燕人居然抢一波就跑。

王凝之心念洛阳,便又在江州留了下来。

虎牢关上,何午正在城墙上巡视,王凝之离开后,他就一直驻守这座关隘。

虽然他更希望待在熟悉的金墉城,但这里是金墉城的门户,如此一想,他心里便释然了。

关外有燕军出没,时不时地靠近关口试探,何午早就发现了。

他只有两千人,能守住虎牢关就是胜利,根本没想过要出城杀敌。

但这天的燕军开始在关外聚集,甚至推出了简陋的云梯和冲车,看起来像是要攻关。

何午不敢怠慢,一边差人向身后的巩县和金墉城报信,一边监督士兵做好守关准备。

经历了上次的洛阳大战后,他对守住虎牢关十分自信。

燕军大约集结了五千人,便开始向关口靠拢。

何午有些疑惑,这么点人,怎么就敢来攻打虎牢关?

可敌人已经来到关下,他没时间多想,下令城楼上的守军士兵看准距离,准备好抛石机和弩箭。

燕军的第一轮攻势,何午很轻松就防下来了,趁着敌人退去的功夫,他开始按部就班地指挥大家换防,检查物资。

这时关后传来呼喊声,一名守军慌慌张张地来到下面大喊:“燕军从后面打进来了,不下万人。”

何午闻言,身子抖了一下,绝望地闭上眼,然后猛地睁开,他拔出腰间长剑高高举起,喝道:“为洛阳而战!”

他没想要逃,消息已经送出去了,能拖延一会,身后的金墉城便安全一分。

那是他的洛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