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88章 再回洛阳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进入司州的第一站,还是鲁阳。

鲁阳位于司州、豫州和荆州的交汇处,往北是洛阳八关之一的广成关(今汝州市临汝镇),往南直通南阳盆地,往东则是大名鼎鼎的昆阳(今平顶山市叶县)。

中原大乱之后,这里无人问津,王凝之便将其选做他入驻洛阳的前站。

鲁阳县令是谢玄,他是王凝之回京后过来的,已满两年。

得知姐姐一家过来,谢玄十分高兴,亲自到城外迎接众人入城。

经过这些年的和平发展,鲁阳早已恢复元气,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谢玄神采飞扬,自豪地介绍道:“鲁阳如今可是整个司州最繁华的所在,进出司州的商人,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

王凝之忍不住打击他,“那和你有什么关系,两个栽树的都在这,你一个乘凉的得意什么。”

谢玄看了眼姐姐,见她不出声维护自己,忙将语调放低,但继续为自己表功:“我来的时候,城中仅五百守军,如今有三千人,这才是大家愿意来这里的原因。”

王凝之边走边看,县城确实与当年大不一样,百姓的脸上看不到紧张和慌乱,街边多了不少商铺,店员临街叫卖,不时有衙役巡逻走过。

抬头看去,城墙明显重新翻修过,增加了角楼和望楼。

王凝之正看着,有百姓认出了他,惊讶地喊道:“长史回来了。”

这还是用的最初的称呼,司州长史。

听到这声喊,不少人陆续围了过来。

“什么长史,是府君。”

“你们都错了,如今不是府君,是使君了。”

众人七嘴八舌,都十分欢喜,又向前后两任县令王操之和谢玄行礼。

王凝之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笑道:“许久未见,这些年大家过得可好?”

“好,有地种,有房住,什么都好。”

“来这里后,再也不想到处跑了。”

“是啊,前阵子听说胡狗进犯洛阳,我们就在城里,一点都不害怕。”

……

王凝之与众人聊了几句,看着谢玄说道:“看来这两年,谢县令做得确实不错。”

谢玄在百姓面前保持着高门气度,一点看不出刚才那努力邀功的模样。

街上人多,王凝之略聊了几句,便疏散了百姓,一行人抵达县衙。

谢玄看出区别,问道:“为何他们见到我,不如姊夫那般亲近?”

谢道韫笑着替弟弟解惑,“你姊夫当年在城门口陪着大伙开荒,指挥大家修缮废弃的民居,最早的那一批人可没少和他打交道。”

这是王凝之的独特之处,像谢玄这样的世家子弟,能做好官,能体恤民生,但绝不会与底层百姓有什么交集。

这个时代的官员大抵都是如此,士庶有别,更别说高门了。

就拿陈郡谢氏来说,谢万当年都被出身陈留阮氏的阮裕评价:新出门户,笃而无礼。

就是说,新兴的门第,果然没有礼节。

世家门户之间尚且如此,他们对百姓的态度可想而知。

果然,谢玄不以为意地说道:“何须亲力亲为,几个小吏就能做的事。”

王凝之看了他一眼,“你现在不就是个小吏。”

谢玄见他以官位压人,可怜巴巴地看向姐姐。

这种时候谢道韫还是维护他的,“与你说笑的,这次过来,便是带你离开这。”

谢玄连连点头,鲁阳步入正轨之后,县令每日无所事事,他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在鲁阳待了两日,等谢玄将事情交接完,王凝之一行继续北上。

渡过伊水、洛水,金墉城的城墙出现在众人面前。

王凝之没有入城,先让刘桃棒带路,来到何午的墓前。

虽说后世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但相比满是帝王将相墓的邙山,王凝之觉得何午应该更喜欢昔日洛阳城中的这块地。

众人有些伤感,除了谢玄,其他人都很熟悉何午,那些年的金墉城头,大家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他的身影。

王凝之神色黯然,他到金墉城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何午,赶走了前任后,何午选择留下来继续辅佐自己,最后却因为身份低微,被他派去守虎牢关。

那时的何午,刚刚带着三千士卒挡下了五万燕军的进攻。

仅仅因为他出身流民,无法升任太守,便被调离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洛阳。

众人在墓前默哀了一阵,邓遐带着人匆匆赶到。

他本来在城门口迎接,听说王凝之来了这里,又火速过来会合。

但到了之后,看到众人的表情,他犹豫着不敢上前。

姜顺细心,发现了在一边手足无措的邓遐,上前低声知会了王凝之。

王凝之没有回头,让大家先入城,自己再待一会。

大部队走后,邓遐这才凑近,满脸的尴尬。

王凝之并不为难他,直接问道:“邓太守是想留在洛阳,还是回荆州去?”

邓遐没想到王凝之会这么问,有些错愕,顿了一会才答道:“下官愿意留在洛阳。”

这次晋军败于燕人之手,桓温就算不追究,他回荆州也得坐一阵子冷板凳。

邓遐最大的问题是贪功,这个有利有弊,相较于选择躺平的大多数,他这点难能可贵,但也容易罔顾大局。

上次的火烧野王城,邓遐就自作主张了一次,不过结果是好的,这次燕人进攻豫州,他身为司州最高长官,居然带着大部队出去杀敌,最终酿成大祸。

王凝之挑明道:“大司马并未将你调回,邓太守可想过是为何?”

邓遐冷汗直冒,他还没傻到看不清形势,桓温明显是将他留下来做钉子,限制王凝之的,可这话该怎么回复。

王凝之替他答了,“因为邓太守骁勇,留在江南大材小用了。”

邓遐双手交握,不知道这话是真心还是讽刺。

王凝之很快又道:“我是为洛阳而来,为恢复中原而来,邓太守如果也这么想,我很欢迎你留下来共图大业。”

邓遐确定王凝之不是调侃他,忙道:“固所愿也,使君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多杀胡狗,为何将军报仇。”

他败于荥阳那次,就是王凝之替他求的情,反正当不上刺史了,留在王凝之帐下效力也不错,至少能得到重用。

王凝之最后看了眼何午的墓,转身离开,邓遐带人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