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95章 围剿谢安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简文帝司马昱为相王之时,前面的五个儿子相继早亡。

为子嗣忧虑的他找了不少占卜者和道士上门卜筮和相面,其中还包括王羲之的好友、着名的道家隐士许迈。

但在司马昱得到鼓励、纳了不少妾室之后,他还是未能如愿,一位上门的相面者将他的姬妾们看了一遍,全部否定,反而挑中了府上织坊里的婢女李陵容。

李陵容又黑又高,王府里的人都称呼她为昆仑。

昆仑在这会除了仙山昆仑,还泛指南洋地区,所以李陵容的黑丑可想而知。

司马昱娇妻美妾成群,哪里看得上李陵容这样的,但为了子孙计,他还是同意了相士的提议,召李陵容侍寝。

结果李陵容侍寝之后,梦见两条龙枕在膝上,日月入她怀中,后来相继生下了司马曜和司马道子两兄弟。

司马曜继位后,尊母亲为淑妃,弟弟司马道子为琅琊王、兼领会稽,任会稽内史,道子当时才九岁。

道教本身就在权贵之中盛行,再加上这层渊源,所以司马曜和司马道子都成为了道教的忠实信徒。

王凝之关注这个,就是想知道这帮教徒当下怎么样了,还会不会在扬州起事。

现在的道教信徒甚多,上至追求长生的天潢贵胄,下至寻求慰藉的底层百姓,这再摊上一个躺平的朝廷,教中但凡出现一个野心家掌权,借机起事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而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兄弟为了对抗世家,加强自己的地位,还主动与孙泰结交,于是这位天师道的教主成为了司马家的座上宾。

孙泰出身琅琊孙氏,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谋主孙秀的后代,就是那个向石崇讨要绿珠不得,最后诛杀石崇满门、致使绿珠金谷坠楼的孙秀。

孙家南渡之后,早已没落,再经过土断,更是没剩多少家底了。

所以孙泰在得到天子和琅琊王的倚重,得以出入皇宫和琅琊王府,频繁接触王公贵族之后,将朝廷的虚弱和腐败看了个清清楚楚。

他的野心不可避免地滋长起来,开始暗中积攒实力,等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与此同时,王国宝等人对谢安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毕竟只要谢安在朝中一日,他就绝无出头之日,所以不断在司马曜和司马道子那里煽风点火。

王国宝的行为还得到了王珣等人的支持,对于谢安的独揽朝政,眼红的人可不少。

这帮年轻一代的世家子弟虽然本身也互相看不对眼,但在挤走谢安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不用言明的默契。

同样年轻的司马曜哪里经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拨,慢慢也开始对这位朝中第一人不满起来。

谢安本身就不算传统忠臣的那一类,对小皇帝谈不上多尊重,朝中的事,大部分都按自己的意思直接办了,司马曜难免会觉得被轻视。

再加上王国宝等人扇阴风,表示谢家与王家为姻亲,谢玄明显已经倒向了王凝之,作为谢家家主的谢安,倾向不问自明,怎么可以让他继续独揽朝纲。

于是司马曜对谢安的态度就一点点冷淡下来了,君臣见面,基本都是谢安说完事,御座上的司马曜回复个“朕知道了”。

谢安对此有所察觉,但以他的性子,根本不会在意。

小皇帝愿意,那大家就接着做君臣,该做的事谢安一件也不会落下,若小皇帝不愿意,那就一拍两散,谢安自回东山去。

京中的暗流涌动,瞒不过天下的有心之人。

王凝之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他举荐王珣、王岷兄弟,本意是为了留住谢安,没想到这两兄弟联合了太原王氏的人,一起对谢安下手。

“叔父还是应该主动澄清下,或者挑几个人狠狠地发落出去,”王凝之返回洛阳,对谢道韫说道:“一味地退让,他在京城可就待不久了。”

谢道韫摇头道:“还不是你干的好事,本来叔父自己退也就退了,现在再退,反而坏了名声。”

王凝之不想因为这个与谢家交恶,解释道:“我差人调查过,这事主要是王国宝牵头的,王珣、王岷兄弟只是附和。”

这三人加上王凝之,曾经都是谢家的女婿,没想到却因为不同的原因,联合起来向谢安出手。

谢道韫叹道:“谢家如今不安稳,叔父应该会主动申请调离京城,而不是归隐。”

王凝之觉得不可能,说道:“若叔父出京城,至少得是刺史一级,如今哪里有位置给他。”

晋国占据的各州,除开王凝之和桓家手里的,还有王蕴的徐州、朱序的青州和桓伊的兖州,剩下的广州和交州就不提了。

徐州和兖州都是才换人不久,所以谢安能去的要么是青州,要么就只能从王、桓两家手里抢了,毕竟青州的位置,稍微有些配不上谢安。

谢道韫想了想,“陛下会不会故意将你或者桓家的一个州交给叔父,让你们产生矛盾?”

王凝之笑道:“陛下也不小了,不会这么幼稚吧,真以为一道诏令下来,我们都得听他的?”

“所以为难的只有叔父,”谢道韫感慨道:“你们都可以随意地敷衍陛下,叔父却很难和你们一样行事。”

王凝之点头道:“所以叔父这样的人最不自在,在天子那里得不到信任,在外人那里却是眼中钉,到处不讨好。”

谢道韫问道:“你若是让范宁等人出手相助,应该可以解决当前的困局吧?”

“不好说,”王凝之沉吟了下,“他们算是我的人,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叔父,在陛下那里,不就坐实了叔父支持我。”

谢道韫觉得为难,放弃了思考,问道:“你跑回洛阳,想必是有想法的,说出来听听。”

王凝之笑道:“我打算上书谴责那帮宵小,为叔父鸣不平,将这件事摆在明面上,再主动提出我可以让出司州,让叔父担任司州刺史。”

谢道韫哪会被他糊弄过去,不满道:“你这算什么主意,不同意范宁他们,却选择自己上书,况且朝廷肯定不会同意叔父来司州的。”

“对呀,”王凝之得意道:“但我说得巧妙一点,不就显得我还在争取叔父的支持,陛下自然得重新掂量叔父的去留。”

谢道韫早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反正你怎么都不亏,叔父如果来司州,正好为你的洛阳新城造势。”

王凝之并不否认,“但我这个法子,至少给了叔父选择的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