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8章 何以为兄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二月,邺城传出消息,燕太师慕舆根挑拨幼主与太宰慕容恪的关系,被十一岁的慕容暐识破,小皇帝下令诛杀慕舆根及其党羽。

先皇还没下葬,顾命大臣就开始内斗,燕国朝野都有些不安。

正月里集结到邺城,准备南下的各州郡士兵们趁乱逃跑,一时间邺城一片混乱。

慕容恪站了出来,频频现身,镇定自若地安抚官员民众,又任吴王慕容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命护军将军傅颜领军两万渡河,震慑河南。

因新皇年幼,太后可足浑氏参政,她性情刻薄,一直不喜欢慕容垂,不肯重用;太傅慕容评四朝元老,骁勇善战,但贪婪狡诈,自私自利。

全赖慕容恪居中调和,朝中大事皆与慕容评商议,军事上信任慕容垂,这才勉强稳住貌合神离的燕国高层们。

王凝之在收到傅颜领军南下的消息后,便带着谢道韫和两兄弟离开了建康,返回洛阳。

为了磨炼俩兄弟,王凝之没有走水路,而是选择了骑马。

一路上,王徽之叫苦不迭,一会手疼、一会大腿疼、一会腰疼,走不了多远就要休息,王操之虽然也是第一次骑马远行,但咬牙坚持,并不抱怨。

有过这种经历的谢道韫比这两人的表现好多了,透过帷帽都能看到她上扬的嘴角。

王凝之被老五闹得没办法,狠下心来,将他绑在马上,带到了寿春。

谢安与谢万都在寿春坐镇,一行人正好去见上一面。

到了寿春城外,王凝之还是给弟弟留了面子,放下来好好地拾掇了一番,这才牵马进城。

不过这两兄弟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还是引来了谢安的好奇,问道:“子猷、子重这是怎么了?”

王凝之面不改色,“一路快马过来,有些不适应,休息下就好了。”

谢安有些惊讶,“叔平这是打算将他们带到洛阳去?”

“子重去鲁阳,子猷带去洛阳转转,后面看他自己想不想留下。”

王徽之小声嘀咕:“傻子才会留下。”

谢万仍是衣带飘飘,名士打扮,虽然已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但看不出和在京城清谈场上有何区别,见到几个晚辈过来,只是微微点头。

王凝之并不找他,问谢安道:“燕人渡河南下,豫州北面可有消息传回?”

“每日都有,两万燕军短暂驻扎荥阳后,又往南探了探,没有做出任何攻击便退了回去。”谢安对北境的情况了如指掌。

王凝之闻言安心不少,笑道:“看来是过来吓唬我们的,燕人也怕我们在他国丧期间兴兵北伐。”

谢安赞同,“正是如此,河南应该会太平一段时间了。”

王凝之担心他的下一句是“我要回东山”,忙打断道:“朝廷正在讨论经营司州、兖州的事,此事颇为微妙,步子太大容易引来燕军,拖拖拉拉又耽误良机,还需好好斟酌。”

谢安看了他一眼,立马明白了王凝之在想什么,摇摇头,没有说话。

王徽之这会已经和谢万聊起来了,他们是同道中人,你来我往,神采飞扬,一个忘记了身上的疼痛,一个完全不觉得自己身为最高长官,来人却不与自己商讨政事有什么问题。

几人在寿春待了几日,王凝之向谢安请教了不少治理百姓的问题,他有意在洛阳和鲁阳之间再选择一处经营,继续扩大百姓规模。

谢安知无不言,他虽然慵懒,但对晚辈的请教向来热心。

离开寿春后,王凝之暂时放过了两个弟弟,坐船沿颖水北上,过许昌后,再换马抵达鲁阳。

朝廷的调令早就下来了,刘德秀调任河南郡主簿。

王凝之为几人简单做了介绍,便让刘德秀和王操之先去办交接的事,他则带着谢道韫和王徽之上了城楼。

鲁阳县如今有八百余户,以正常的标准来看,仍只能算小县,但在淮河以北,人口已经算很多了。

当然,在王徽之看来,这座县城简直是小得可怜,不值一提。

“一路走来,看了不少,有什么想法?”王凝之问道。

王徽之斟酌了下,小心试探:“百姓罢敝,民不聊生。”

“为何会如此?”

王徽之更小声了,“胡人肆虐,朝廷南迁。”

王凝之笑了笑,又问:“那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带上你吗?”

“因为我游手好闲?”

“不是,”王凝之拍了拍这个生性落拓的弟弟,“你不做事,家里也养得起你,但是你要知道这一切不是理当如此的。”

王徽之没有接话,看着有些茫然。

“你生性不羁,我觉得没什么,不想当官也没什么,可你每天在京中闲逛,不修边幅,不问世事,我是不能接受的。”

“上次被你们兄弟不待见的范宁,后面找过我,他年纪轻轻,便立志重振儒学,打算办学授课,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帮他,可你呢?”

“你喜欢玄学,虽然我不满意,也未曾反对过,但玄学可不只是率性而为,挥挥麈尾就行,嵇中散、阮步兵都有文章传世,你打算留下什么?”

……

王徽之默然不语。

谢道韫扯了扯有些激动的王凝之,让他别说了。

王凝之回头拍了拍谢道韫的手,表示自己有分寸的,又道:“兄弟之中,你和小奴才华最为出众,如此不珍惜,实在遗憾。自己好好想想,我先回洛阳了,你留在这陪子重待几日。”

说完他便带着谢道韫下了城楼。

走远之后,王凝之低声问道:“怎么样,你觉得我这一通话能有效果吗?”

谢道韫回头看了看,王徽之还站在城楼上没动。

王凝之赶紧拉回她,“别看,小心被他发现了,那不是前功尽弃。”

谢道韫没好气道:“五郎可不小了,你有些话说得太重。”

“年纪是不小,心智不成熟,我忍他好久了。”

两人一路说笑,到县衙找到王操之。

他刚刚从刘德秀手中接过一大堆文书档案,此时正面对着一众衙署,不知所措。

王凝之过来与众人打过招呼,笑道:“子重初来,还得麻烦诸位多多照顾。”

鲁阳县衙的人员,不少还是他当初任命的。

众人都笑道:“府君客气了。”

王凝之和大家叙了会旧,又让刘德秀指点操之几日再去洛阳。

刘德秀当然是满口答应。

交代完这些,王凝之拉着弟弟走到门口,笑道:“不用紧张,也不要急着证明自己,多走走,多看看,拿不定主意就派人去找我。”

他说一句,王操之便点一下头,两只手握在一起,显得很拘谨。

王凝之想了想,又将郭敬留下,这孩子机灵,可以帮弟弟早点熟悉环境。

临走,他又嘱咐道:“鲁阳周围的山水不错,子猷要出去转,你派些人跟着,他要去洛阳,你让郭敬带人和他一起。”

王操之有些害怕阿兄离开,依依不舍地送到城门口。

王凝之潇洒地一挥手,并不回头,策马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