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25章 虚设的朝廷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谢氏的宅子里,谢安正慵懒地靠着凭几,听着几名歌妓演奏,悠然自得。

看见王凝之进来,他伸手示意他入座,继续陶醉地听着曲子。

王凝之入乡随俗,只得陪他听完这一曲。

因为谢安的这个喜好,歌妓又被称为谢妓,或者东山妓。

一曲终了,谢安遣散了几名表演者,对着王凝之笑道:“难得岁末清闲些,可你这一回来,准给我找事。”

王凝之不客气道:“汉中失守,蜀地震动,叔父居然还能得清闲,这养性的功夫我真是望尘莫及。”

谢安点点他,“言辞如此刻薄,莫不是在河北学坏了?”

“我都没在河北待几日,”王凝之无奈道:“刚处理完潼关的事,打算回去歇着,汉中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谢安笑道:“知道你忙,可潼关外的城池,不是幼度替你收复的吗?”

王凝之回击道:“幼度一天天在兖州无所事事,我这是让他活动下,顺便送他一份大功。”

“你这张嘴,怎么说都有理,”谢安打了个呵欠,“说说吧,这次回来,又想怎么样了?”

王凝之单刀直入,“我要带兵入川。”

谢安被这话噎得咳嗽两声,坐直身体,“你是在说笑吗?这事怎么都轮不到你来。”

王凝之轻笑道:“除了我,还有谁愿意去收拾这个烂摊子,桓朗子吗?还是说建康可以出兵?”

“桓朗子为了荆州安全,肯定会出兵的,”谢安说道:“蜀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收服的,这里面的变数还很多。”

王凝之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桓朗子最多出兵保卫荆州边境,他是不会让荆州军入川和秦人大战的,至于蜀人的反抗,外敌入侵如果指望百姓抵挡,那要朝廷做什么?”

谢安对王凝之的犀利言辞颇为不适,“朝廷的情况叔平你又不是不知道,哪里派得出人马,顶多安排人去三巴之地收拢队伍,稳住防线,再徐徐图之。”

王凝之则是听够了这种言论,“从当年南渡开始,就是稳住防线,徐徐图之,这么多年过去了,就没看到建康图到过什么。”

东晋的北伐看似不少,但撇开殷浩和褚裒那种搞笑的,祖逖那种单枪匹马的,桓温那种动机不纯的,就只有外戚庾翼小打小闹了一下,但朝中大多数人仍是反对的。

直杵杵的话语,不耐烦的语气,令谢安叹息一声,“你才拿下河北,待在北边不好吗,非得去蜀地趟这趟浑水。”

“叔父当我想吗?”王凝之一肚子气,“我在峣关、潼关和平城等多地与秦人交战,就是想打断秦国上升的势头,可蜀地一丢,我这不是全白忙了。”

谢安劝道:“没你说的那么严重,桓朗子不救梁州和益州,荆州他总得守,秦人过不来的。”

“叔父这话不对,”王凝之摇头道:“秦人当下压根就不会攻打荆州,他们在北面拿下凉、代,在南边拿下巴蜀,肯定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等到他们再出兵时,叔父觉得荆州挡得住吗?”

谢安反问道:“那依你之见,由你领军入川,就可以重新夺回梁州和益州了?”

“这我不敢保证,”王凝之奋然道:“但叔父都说了蜀人不易折服,必然也会选择反抗,那我们如何能心安理得地坐视不理呢?何不同操戈矛,驱逐敌寇。”

谢安认真地看着他,“可朝廷如何知道你这话有几分真心?”

“叔父这话好生荒谬,”王凝之冷笑道:“汉中和蜀地被秦人所得,你们无动于衷,我自己出兵去救,你们却怀疑我的用心,退一步讲,你们这是宁与胡人,也不与我吗?”

谢安长叹道:“朝廷要是不同意,你是打算煽动百姓,还是从京口出兵进入建康?”

“都不会,叔父小瞧了我,高估了朝廷,”王凝之答道:“我来建康,就是通知一声,朝廷答应最好,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朝廷不答应,我自会绕过朝廷,去和桓朗子商议。”

这话一出,谢安是真生气了,“你这是要造反吗?”

“造反?”王凝之高声喝道:“我让刘牢之率京口兵杀入建康,那才叫造反,我千里迢迢去川中与秦人交战,这是造的哪门子反?”

谢安的脸上阴晴不定,沉默良久,这才说道:“此事朝廷还需要再商议下。”

王凝之点点头,一句废话没有,起身告辞。

谢安呆呆地坐在原地,他猜到王凝之是为了秦人入川一事而来,但没想到王凝之的目的是要亲自领军进入蜀地。

早知道这样,朝廷真该早点派个人过去的,随便应付下,就可以堵上王凝之的嘴,现在被他抢先提出此事,真是进退两难。

翌日,谢安入朝,在太后褚蒜子和小皇帝司马曜的面前汇报了此事,在座的还有王坦之和王彪之等人。

太后和天子照例不发表意见,让几位大臣自行商议。

王坦之一脸无奈,“当年桓公灭蜀,好歹还是从相邻的荆州出发,眼下王叔平倒好,大老远地从河北赶回来凑这份热闹。”

谢安纠正道:“不是河北,他会从洛阳出兵,借道荆州北部,进入梁州境内。”

王坦之摇摇头,“丝毫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如此行径,与谋反有什么区别?”

扯到谋反,王彪之出言辩解道:“文度言重了,朝廷无力派军入川,叔平主动提出愿意效劳,怎么也不该安上这个罪名。”

“现在是早了点,可万一他拿下梁州和益州呢?”王坦之说道:“到了那时,他会将这两州之地还给朝廷吗?”

谢安叹道:“这个问题我问过叔平,他的回答是,难道朝廷宁愿将疆土送给胡人,都不愿意给他吗?”

王坦之冷哼两声,“给胡人可以再去夺回来,到了王叔平手里,朝廷还有机会吗?”

谢安无奈地摸摸发痒的鼻子,“这个我也问过,王叔平则说自南渡起,朝廷夺回过哪里了。”

王坦之一时语塞,蜀地和洛阳是桓温夺回的,青州和河北是王凝之夺回的,真说起来,确实和朝廷都没多大关系。

王彪之劝和道:“算了,让他去就是了,就算叔平夺了梁州和益州,比起鼎盛时期的桓大司马又如何?以后的事尚未可知,先把现在顾上就好。”

几人齐声叹了口气,御座上的小皇帝则眨眨眼,默默将这些记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