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45章 鲜卑人撤军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兵临城下的第二天,慕容恪带着几名部下骑着马,肆无忌惮地巡视起金墉城。

王凝之站在城楼上看着这支小分队,边上是邓遐和沈劲等人。

被近在咫尺的鲜卑人指指点点,几人都有些气愤,沈劲怒道:“这也太不拿我们当回事了。”

王凝之觉得没什么,笑道:“都交手几次了,我们知道他不擅攻城,他也知道我们不会出城迎战,现在就是看谁先按耐不住。”

邓遐刚与燕军交过手,虽然输了,但信心仍在,“单兵作战,荆州军并不输鲜卑人多少,让人顾忌的唯有骑兵。”

这话不算吹牛,荆州军的几次外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王凝之赞同道:“我们有水军,足以弥补这个不足,在黄河、淮水之间,并不输给鲜卑人。”

沈劲急于立功,洗刷家族的黑历史,所以心情有些烦躁,“朝廷为何还不北伐,让鲜卑人这样在中原肆虐。”

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朝廷不愿意桓温北伐,其他人又没有北伐的实力,就只能这么干耗着。

王凝之安抚道:“不着急,我们在洛阳站稳脚跟,就是在为北伐打前站。”

中原衰败已久,需要时间恢复,敌人风头正盛,正好避其锋芒,用守城挫挫他们的锐气。

慕容恪转完一圈,看到严阵以待的守军,知道攻城不易,于是停在了城门外,让人对着楼上大喊:“王府君何在?”

王凝之低声笑道:“莫不是想劝降我们?”

沈劲探出身子,大声回话:“府君在此,胡狗有何话说。”

慕容恪闻言并不生气,让属下回话:“礼仪之邦,就是这么对待客人的吗?”

王凝之拦下还要口吐芬芳的沈劲,自己答道:“未见客人,只见贼人。”

燕人回话:“中华之地,晋人弃之,我族顺应天时,善待遗民,如何是贼?”

王凝之见对方还想打嘴仗,都有些乐了,“一个强盗从另一个强盗手里抢来的东西,就可以算作主人不要的吗?”

鲜卑人的地盘,是从羯族人的后赵那里抢的。

慕容恪放弃这些无用的争论,正儿八经地开始劝降,无非是中原凋敝,晋人无心经营,遍地盗匪和燕国正在集结大军,南下保护中原无辜百姓之类的话语。

对手不接招,王凝之就觉得无趣了,让沈劲放了两箭,算是表明态度。

慕容恪不再多说,调转马头回了驻地。

对鲜卑人来说,劝降只是例行流程,毕竟投降的实在太多了,有枣没枣打一杆再说,说不定就能省点事。

王凝之看着对方走远,对着周围几人说道:“最近大家都警惕些,守城之外,还需时刻探知燕人的动向。”

不怕他们攻城,就怕他们到处跑,其他地方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几人齐声应了。

在金墉城下待了两天,燕军拔营离开,直奔许昌方向而去。

早在荥阳一战后,王凝之便向豫州和荆州方向的州郡做了通报,让大家加强戒备,百姓躲入城中。

豫州方面往北派出援军,停在谯郡和陈郡观望,荆州方面则是增加了南阳方面的驻军。

远一点的徐州方向,郗昙亲自带兵离开下邳,进驻琅琊郡。

一时间,中原风起风涌,晋军虽未主动进攻,但几路齐发,将防线往前推进不少,让孤军深入的慕容恪停下了脚步。

这种情况下,就算他能攻破一两座城池,也很难全身而退,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慕容恪一番权衡之后,率军撤回了荥阳,驻扎下来。

几路晋军见敌人退走,并不追赶,又纷纷退了回去。

王凝之得到情报,虽说是意料之中,但也难免失望,真是一群靠不住的队友,保全自身还算积极,向北推进毫无兴趣。

有了慕容恪在荥阳的虎视眈眈,这个冬天,洛阳和野王的气氛都有些紧张。

尤其是吕护,几次向朝廷申请支援,要求夺回荥阳,保证他与河南的联系,但朝廷根本不予理会。

吕护又给王凝之来信数封,表示明年的进攻,荥阳肯定会封锁洛阳对野王的支援,到时候野王就是河北的一座孤城,迟早被燕军困死城内。

王凝之没办法,只能写信安慰: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洛阳都不会不管野王的。

不过这话他自己都心虚,水军全军覆没后,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往野王运送物资了。

但上天这次垂怜了中原的无辜百姓,慕容恪在年末,突然率军离开荥阳,返回了邺城。

燕主慕容儁病重,召慕容恪回邺城托孤。

王凝之等人还不知道这个内情,但慕容恪率军离去,总归是个好消息。

漫长的升平三年总算要过去了,这一年,野王的战事僵持不下,但慕容恪袭击荥阳,几乎全歼了邓遐军,成功找回场子。

总的来说,晋人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燕人想一口吃下,有些扎嘴。

金墉城的春节没有多少节日气息,这里离战事太近,不少百姓在这一年里攒下了微薄的口粮,但仍选择离开,继续往南逃去。

王凝之并不阻拦,谁都想生活在安全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

一年没回家,他很想念家人,但战事一直没有消停,他无法抽身离开。

前几日收到谢道韫的家书,父亲王羲之身体不太好,长期服用五石散的坏处开始显现,失眠、呕吐、腹泻等症状开始折磨他,进食也越来越少。

王凝之对此毫无办法,他不是没劝过,但对王羲之来说,服散之后的那种快感根本就戒不掉。

有些人是真的看淡生死,王羲之会劝妻弟郗愔少服散,但自己却并不在意,还换着各种方子和道士一起配置新药。

对于这样的父亲,王凝之无奈之外,还有对未来的担忧,虽然这么想很不合适。

一旦王羲之故去,他是要丁忧的,去职二十七个月。

这个时代可没有夺情起复那一说,就算有,王凝之也不够格。

心情不好的时候,王凝之会站上城楼,看看城里的百姓,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

几年下来,他已经分不清前世和今生,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

王羲之、桓温和谢安等人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去,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路,不会因为王凝之的几句话就改变。

任何人都不能超出这个时代的束缚,哪怕是先知也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