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34章 战青州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慕容垂自嘲地笑了笑,拆开信,这回王凝之洋洋洒洒地写满了两张纸。

至于内容嘛,从同情慕容垂在燕国遭受的不公待遇,一直聊到小皇帝慕容暐平庸无能,燕国朝廷妇人干政、奸臣当道。

简而言之就一句话,这燕主之位,应该让慕容垂来坐。

在信的最后,王凝之才用寥寥数语,表示自己将率军撤往高都,然后前往陕城支持叛乱的魏公苻廋,让慕容垂也别在上党干耗着,赶紧去取空虚的河东郡。

两人合力攻入关中,打开新局面。

慕容垂拿信的手缓缓放下,但用力的手指将两张薄薄的纸捏得变形。

这不是因为王凝之挑拨离间的话让他生气,相反,王凝之说得很有道理,眼下的形势,慕容垂若是不管邺城的死活,率大军进攻河东郡,有很大把握可以渡过黄河,直取长安。

慕容垂是真的心动了。

就像慕容恪无法抵抗平阳的诱惑,慕容垂也很难对分崩离析的秦国没有想法。

收起信后,慕容垂再次下令解除对泫氏南门的包围。

反正王凝之的援军已到,没必要在他身上消耗兵力,放他走就是了。

邓遐这下更是五体投地,“使君洞悉透人心,令人叹为观止。”

王凝之谦虚道:“哪里哪里,我要是慕容垂,在这样的局面下,也会优先考虑保全自己。”

他这话有些试探的意味,毕竟慕容垂和他的处境有些类似,而邓遐曾经是桓温的旧部。

不过邓遐没有听出这层意思,大大咧咧地赞同道:“使君说的是,朝廷不信任他,他在这里和我们打个两败俱伤有什么意义。”

王凝之笑着点点头,下令大军做好撤离准备。

到了夜间,一万洛阳军悄悄从南门撤离,在沈劲的接应下,返回了高都。

慕容垂探知了这一动静,但没有采取行动,只是在天亮后率军入驻泫氏城,遣使向邺城告捷。

返回高都后,王凝之立刻差人向桓温汇报情况,表示秦国发生内乱,慕容垂得以调平阳兵马进入上党,自己孤军深入,粮草断绝,不得不暂时南撤。

他在信中让大司马放心,自己一定拼死守住高都和太行陉,不让燕军从河内郡通过,攻击荆州军。

信中内容真真假假,继续守泫氏城确实有风险,慕容垂若是增兵,王凝之逃都逃不掉,主动退回三面环山、距离太行陉又近的高都,无疑是更稳妥的安排。

但王凝之写完信,差人送走后,立刻将高都城交给沈劲,自己和邓遐带着一万人离开上党,回到了河阳城。

陕城的热闹,王凝之哪里甘心错过,已经往渑池方向调兵,准备随时支援魏公苻廋的叛军。

关中的战火,首先在潼关打响,王猛和张蚝等人率军从长安出发,从西边对潼关发起了进攻。

潼关与苻柳所在的蒲阪分隔在黄河两岸,秦军连攻数日后,孤立无援的叛军守将开城投降。

苻柳之所以没有动静,是因为邓羌的大军已经杀到蒲阪,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拿下潼关后,王猛率军渡河,从风陵渡口登陆,前往蒲阪;张蚝和杨安则继续沿黄河东进,来到陕城。

秦国东线的平叛之战,在蒲阪和陕城两地同时打响。

消息一道道地飞往河阳城,又通过王凝之,传到桓温那里。

桓温很无奈,早知道就不伐燕,去伐秦了。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知道慕容垂的大军随时可能返回邺城后,桓温最后的一丝侥幸之心都没了,开始迁移顿丘和阳平的百姓前往河南安置。

王凝之几乎是和慕容垂同时收到这个情报,双方都不再迟疑,一个前往渑池,一个前往平阳,打算介入秦国内乱。

青州,齐郡,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在经历了数月的交战后,徐州军已经将燕军在青州的势力范围压缩到齐郡一地,这里紧挨着黄河,是鲜卑人在黄河以南最后的阵地。

刘牢之率军进入青州的第一站是临海的乐安郡,他出其不意地从黄河上岸,率部三战三捷,往南杀到东莞郡,与郗愔的徐州军主力会合。

在那里,他遇到了父亲刘建和担任徐州刺史府参军的王肃之。

双方合兵后的第一战,刘牢之率领洛阳军作为先锋,击溃燕国青州刺史慕容忠的两万大军,拿下北海郡。

此战之后,郗愔在王肃之的建议下,让刘建父子率军继续东进,相继拿下长广、东莱和东牟等郡。

燕军在此地经营多时,但在晋军北伐、兵锋直指邺城的大前提下,各郡太守都心存观望,没有及时出兵支援慕容忠,导致他孤军在外,被刘牢之强势击败。

打垮慕容忠之后,徐州军马不停蹄,对之前选择观望的各个郡县逐个击破,各地太守不慌不忙地选择投降。

按照传统,投降之后,他们只需要在城头换个旗帜,照样还是做他们的太守。

但王肃之得到兄长的指令,虽然太守暂时不动,但将各地守军进行调配,一部分在各郡之间互换,一部分由徐州军代替。

这样的处理自然引来不满,东莱太守降而复叛,重新据城而守。

刘牢之率领徐州军兵临掖县(今山东莱州)城下,展开强攻,城中百姓被迫上城防守,损失惨重。

终于在徐州军连续进攻五日之后,掖县百姓忍无可忍,杀掉拒不投降的太守,打开了城门。

刘牢之入城后,为了震慑其它郡县,将太守一家及其亲属、党羽尽数枭首,一时间城中血流成河,掖县城门上挂满了血淋淋的人头。

这个插曲过后,青州各地的反抗更加微弱,慕容忠完全得不到支持,一路败退到了历城。

刘牢之攻城掠地,连战连捷,声名大振。

他没有忘记王凝之的嘱咐,在两万徐州军中抽调出两千人,与自己手上的三千洛阳军一起作为先锋,在青州境内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这一切,都是在刘建和王肃之的配合下完成的。

徐州刺史郗愔坐镇临淄,面对着不断传回的捷报,对麾下众将的表现十分满意,至于其他的小动作,他毫不在意。

结果是好的就行,过程如何,他并不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