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18章 司州困局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荥阳北接黄河,与河内、汲郡隔河相望,西边是虎牢关,南边是豫州的颍川,东边是兖州的陈留。

境内水运畅通,通过济水、汴水连接山东和两淮,所以不管是从经济还是军事来看,这里对司州都至关重要。

但眼下王凝之和桓温的关系越来越僵,荥阳和颍川之间可没什么关隘,一马平川,双方真动起手来,这里最有可能成为第一战场。

所以王凝之愿意将荥阳拿出来,不是因为大方,而是想找盟友替自己扛雷了。

时至岁末,各方都消停下来,司州进入难得的平静期。

这一年,如果以控制地域来看,王凝之损失了上洛和弘农的几个县,辛苦拿下的汲郡还被朝廷给了桓伊,但从实力来看,影响并不大。

毕竟他消化了原属于苻廋的陕城军,提前将上洛和卢氏等地的百姓迁入洛阳,这些都是收获和及时止损。

但来年的情况只会更复杂,所以王凝之让各处主将布置好防守后,回金墉城议事。

沈劲、刘牢之和郑遇等人,相继返回。

大厅之内,众人看到坐在王凝之身后的王殊,都有些诧异,但随即换上一副了然的神色。

王凝之不解释,也没让王殊向大家问好,待人到齐后,出言笑道:“只有趁这个时候,外面天寒地冻的,大伙才能抽空见上一面。”

邓遐是之前和王凝之一起回来的,没有冒雪赶路,跟着笑道:“崤山和太行山中的雪都很厚了吧?”

郑遇被烧伤之后,言语更少了,坐在末座没有说话。

刘牢之点头道:“不错,白茫茫一片,连洛水都被掩盖了。”

虽然朝廷的诏令还没下来,但谢安已经来信告知了进展,所以王凝之提前说道:“应远的并州刺史和道坚的雍州刺史,年后任命就该下来了,你们有个准备。”

两人大喜,其他人纷纷向二人表示祝贺。

王凝之笑道:“下次再见,大家便是平起平坐了,你们可不要忘了这些年的交情。”

刘牢之连称不敢,出席拜道:“使君言重了,牢之一如既往,唯命是从。”

邓遐见状,也走出坐席。

王凝之拦住二人,笑道:“不必如此,大家志同道合,才一起走到今日,以后继续同心协力,收复故土就是。”

两人齐声应了。

沈劲一脸羡慕模样,“我要不是上次奇耻大辱地输给慕容臧,怎么也得和你俩争上一争。”

众人都大笑起来。

邓遐更是笑道:“你再努努力,说不定冀州可以轮到你。”

王凝之笑着打断几人,“你们可住嘴吧,这些话要是被外人听了去,朝廷不得又派人来拿我。”

刘牢之笑道:“我回来的时候,遇到廷尉卿正在城外赏雪,看来都不用另派人手。”

厅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开着玩笑,很快就将许久不见的陌生感冲淡了。

王凝之见大家聊得差不多了,开始进入正题,“并州只有两个县城,雍州更是侨置,要想有名有实,还得大家一起再想想办法。”

三个敌人,挑哪个动手,这是个问题。

刘牢之识大局,率先表态,“峣关被夺,潼关坚固,进攻关中不是个好主意,侨置就侨置,我这不着急。”

邓遐沉吟道:“可若是进攻慕容垂,秦人和燕人会作何反应?”

“燕人应该不会救援,他们不趁机夺壶关,慕容垂都得谢天谢地,”王凝之笑道:“秦人那边不好说,但若是我们和荆州军联手,能扼守住商县和陕城,他们也可能调转矛头,进攻河东。”

秦、晋、燕三国,再加上王凝之和慕容垂,五方势力之中,撇开领导者的因素,最弱的其实是慕容垂。

他和王凝之实力上差别不大,但孤立无援。

就像这次,秦人进攻上洛郡,荆州哪怕不情愿,也不得不出兵为王凝之挡下一路。

相比之下,邺城的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明显不如桓温,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进取心,上次一起进攻王凝之,结果还引火烧身,成了唯一的受害者。

所以王凝之进攻慕容垂,邺城作壁上观的可能性很大。

沈劲说道:“那我们进攻慕容垂,不是便宜了秦人,要是他们夺回了河东和平阳,我们就算拿下上党,也是夹在秦、燕两国之间,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这就是司州的困局,金角银边草肚皮,司州就是肚皮。

王凝之解释道:“这我也想过,对于慕容垂而言,河东、平阳和太原这南北一线肯定更加重要,上党自成一国,所以我们若是和秦人一起进攻,慕容垂的防守重心不会是我们这边。”

意思很简单,趁秦人和慕容垂在河东和平阳死磕的时候,司州抢先拿下上党。

众人讨论了一下,觉得可以一试,总比坐以待毙强。

大体方略定下来后,一群人各抒己见,讨论起细节来,一直到日暮时分,才勉强有了个初步计划。

随后王凝之设宴招待,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王殊和何无忌老实地在边上看着,直到众人散场。

一身酒气的王凝之才将二人喊到身边,问道:“今日之事,感觉如何?”

王殊试探着说道:“阿耶这是在笼络人心?”

“你可真是我亲儿子,”王凝之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一整天,你就听到个这?”

王殊惭愧道:“军事上的事我又不懂。”

王凝之摇摇头,看向何无忌,“你说说看。”

“今日讨论的是大事,使君不应该让我旁听的。”何无忌先如此说道。

王凝之叹道:“你俩还真是浪费了这大好机会,都在关注些什么东西。”

何无忌见王殊瘪着嘴不吭声,稍显犹豫地说道:“使君善于揣摩人心,不管是官员任用,还是军事行动,都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看的。”

王凝之眼神一亮,笑道:“有点意思,你继续说。”

何无忌看了眼王殊,不说了。

他觉得完全不说,有些对不起王凝之的栽培,但说得太多,王殊会没有面子。

王凝之鼓励道:“阿奴还小,正需要多加学习,你不要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让你旁听,自然是信任你的。”

但王殊其实没觉得有什么,他在洛阳这样的环境长大,压根就没想过要和别人去比,所以也一脸期待地看着何无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