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87章 桓温的态度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身在建康的王凝之得了谢安的准信后,放心地筹办起老七王献之的婚事。

献之和表姐郗道茂几年前便已定下婚约,不过双方的父亲王羲之和郗昙同在三年前亡故,遭逢不幸的两个小年轻便又多等了三年。

郗昙去世后,其子郗恢承袭了东安伯的爵位,在朝中担任散骑侍郎,娶的是谢道韫的三妹谢道粲,所以他既是王凝之的表弟,又是王凝之的连襟。

高门大户之间互相联姻,类似这样的多重关系实属常见。

郗家如今有郗愔任徐、兖两州刺史,郗超任大司马桓温府上参军,在江左朝廷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两人的婚礼并不铺张,魏晋时期因为社会动荡,连皇帝娶亲都很难保证按照古礼的流程来,东晋是在成帝时期才参定了六礼之仪。

婚礼结束后不久,朝廷的任命下来了,迁王凝之为假节、宁远将军、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

掌地方军政的官员一般会被天子授予符节,按权力大小依次为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王凝之的假节是入门级,可以在战时斩杀违反军令的人。

收到调令后,齐聚京城的王家人就要各奔东西了。

郗璇带着涣之、献之返回会稽居住,凝之带着操之前往洛阳,肃之、徽之留在京中任职。

临行前,王凝之照常对几个弟弟进行嘱咐,回乡的要孝顺母亲,在京的要多听谢安的话,诸如此类。

不过门阀子弟若是只想混日子,基本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王徽之还对着六弟操之挤眉弄眼,他是不愿意跟着二哥到地方去过苦日子的。

这次去洛阳,王凝之选择了坐船出行,过了武昌之后,大部队沿着汉江北上,他则换马前往江陵面见桓温。

与以往不同,大司马府门口没有郗超迎接,王凝之带着刘桃棒在廊下等了好一会,这才看到王坦之过来。

王凝之抢先上前拱手道:“有劳文度。”

王坦之回礼,“叔平久等了,大司马不知你今日过来,刚才在处理别的事。”

“贸然前来,是我唐突了。”王凝之对此心知肚明,今时不同往日,没有区别才奇怪。

桓温看到王凝之,面上还是很热情的,笑道:“当为叔平贺,年纪轻轻,便能位列方镇,真是后生可畏。”

王凝之恭敬地行完礼,不敢露出一点得意之色,“特来感谢桓公,凝之能有今日,全靠桓公提拔。”

桓温推脱道:“那你可弄错人了,这次是谢安石举荐的你。”

“饮水思源,当年若不是桓公让我去洛阳,就没有今日的我。”王凝之的态度越发谦卑,“洛阳几次遇险,也都是桓公出兵相救,再造之恩,凝之不敢忘。”

他说得真情流露,桓温不禁想起他的好来,毕竟司州在他手上时还是很省心的,桓家能得到豫州,也是拜洛阳那场大战所赐。

“叔平言重了,你那会为我效力,我自然不能见死不救。”

桓温的话里,还是稍微透出对王凝之的不满。

王凝之闻言,继续补救,“桓公说笑了,凝之之心从未改变,等桓公北伐之时,依旧愿做麾下一名马前卒。”

桓温想起那年二王相争,他来江陵求救,确实也是这么说的,可谓不忘初心,笑道:“叔平之心,我知道了。”

王凝之察言观色,知道这一关暂时过了,忙又补充道:“司州此次遭劫,还请桓公像以前一样,出兵相助,凝之感激涕零。”

桓温一听都乐了,这小子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荆州军你就别想了,不合规矩,若有百姓想去司州,我不阻拦就是,你自己从中招募。”

王凝之当然是故意那么说的,为了表示自己与以往一样。

但哪可能真的一样,桓温是多小心的一个人,怎么会将辛苦培养的荆州精锐送给王凝之。

不过王凝之的目的已经达到,又陪着桓温聊了会京城的趣事,这才起身告辞。

王坦之送他出门,走到门外的时候,突然问道:“叔平对大司马北伐这么有信心?”

王凝之知道他并不是忠于桓温,于是含糊其辞,“和信心无关,这事总得有人去做。”

王坦之若有所思,移开话题,“内兄范武子多蒙叔平照顾,在此谢过。”

范宁之妹范盖,嫁与王坦之为妻。

王凝之见他主动与自己说起家事,笑着答复:“武子在我那都是屈才,算不上照顾。”

王坦之微微颔首,不再多言,送到门口便转身离开。

桓温这边。

郗超在二人离开后,才从幕后出来,方才的整个对话,他都听在耳中,问道:“桓公觉得叔平这个态度如何?”

桓温让郗超躲起来,是怕他尴尬,“仔细想来,王叔平一向如此,若说他背叛我倒向建康,有些言过其实。”

郗超见桓温不纠结此事,松了口气,坐下说道:“叔平志在恢复中原,就冲这个,也不会站到桓公的对面。”

“是啊,总得先北伐成功,才能考虑以后的事,从这点看,他在司州不是坏事。”桓温并不是要和全天下为敌,王凝之只要听话,是不是自己人都无所谓。

出了大司马府的王凝之,又快马加鞭地追上船队。

两岁多的儿子王殊正在甲板上玩耍,听到部曲们的呼喊,闹着让谢道韫抱起,站在护栏前朝王凝之挥手。

王凝之卖弄地在马上做了几个翻腾的动作,引来儿子阵阵欢呼。

他武力是不行,但这么多年东奔西走,马术倒是练出来了。

大船择地靠岸后,放下跳板,王凝之才上甲板,儿子便踉跄着冲了过来。

王凝之一把将他抱起,开心道:“怎么了,担心阿耶吗?”

王殊奶声奶气地说道:“骑马,阿耶带我骑马。”

王凝之转头看向谢道韫,得意道:“阿奴这么小就想骑马,长大了肯定不会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子弟。”

当着外人,谢道韫语气温和,给他留了点面子,“没我同意,不许带他骑马。”

王凝之假装没听到,单手抱着儿子,指着北方说道:“山那边就是洛阳,你出生的地方。”

王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使劲看了看,“在哪里?”

王凝之将他举高高,大笑道:“这下看到了吗?”

逗得儿子咯咯直笑。

洛阳,好久不见,我王凝之又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