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89章 十年之功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泫氏城外的原野,慕容垂麾下的并州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一望无际的焦土之上,不时出现几具纠缠在一起的焦尸,并州军见怪不怪地搬上车,拖到不远处的山头上集中掩埋。

虽然从烧得变形的头盔甲胄,依稀可以分辨出司州军和平阳军,但是焦尸的肢体连在一起,强行拆开只会损坏遗体,于是就这么一起埋了。

慕容垂站在城楼上,看着还冒着黑烟的焦土,脸上的褶子更深了,“这次跟司州军交战,感受如何?”

身后的慕容宝有些后怕,迟疑道:“他们本来还可以坚持一阵的,但为了不让我们就地取粮,选择出城殊死一战,不求生,只求死。”

“是啊,真是个可怕的对手。”慕容垂的言语中带了些敬意,“若中原军队都是如此,我等绝无立足之地。”

慕容宝问道:“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去高都吗?”

泫氏的粮食没有得手,并州军的补给并不充裕,要么回撤一点等待后勤到来,要么继续前进,抢夺高都城外的小麦。

慕容垂少见地迟疑了一下,觉得打通太行陉的计划有些不切实际,面对这样的司州军,他就算拿下高都,还得拿多少士兵的命去填那蜿蜒数十里的狭长山道。

“我先回长子,给你留一万人,你先考虑取粮的事,然后围城,切记不要强攻。”

慕容宝应下。

慕容垂又将兰汗留下辅助儿子,便率主力返回了长子,他不想继续打了,打算先看看邺城军和秦军那边的进展。

他不可能成为这场混战的主角,没必要太投入。

返回卢氏城的王凝之召回了刘牢之和邓遐,简单说了上党的情况,然后道:“先前是我乐观了,青州、兖州暂时都不会出兵,所以我意返回洛阳,征调大军前往河北一战。”

刘牢之立马道:“我与使君同往。”

王凝之点点头,对邓遐说道:“那上洛和弘农这边就交给将军了,只要能守住崤函道,放弃几座城池也是可以的。”

邓遐肃然道:“使君放心,我有分寸的,秦军想从我这突破,没那么容易!”

王凝之笑道:“好,等我解决了燕军,再来与将军并肩作战,出了这口现在咽下的恶气。”

没人喜欢被动挨打,但现在的司州军只能如此,靠零星的骚扰来限制敌人深入。

邓遐朗声大笑,“慕容家那帮人面和心不和,各怀鬼胎,必然不是使君的对手,我就在这里静候佳音。”

王凝之豪气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

出城之后,王凝之派出两队信使,一队走南线,前往陆浑、鲁阳等地紧急征调士兵,一队走北线,沿宜阳、金墉和偃师等地征兵。

两条线路上的府兵,分别在河阳城和虎牢关集结。

司州的府兵构成,是以彪悍的流民和前些年被王凝之从各处抓回的战俘为主,本就不是寻常农夫,所以虽然组成的时间不长,但论战斗力,绝非一般新兵。

等王凝之率军进入河南郡境内,途中已经有成队的司州军奔赴前线。

大家看到王凝之的帅旗,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高呼。

刚刚过了几年好日子的他们,不能容忍有人前来破坏,所以在收到紧急征兵令的第一时间,他们便披坚执锐地出发了。

王凝之在马上抱拳还礼。

众人靠近金墉城,除了奔赴前线的士兵,还遇上不少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百姓。

看到王凝之,百姓们激动地大喊:“使君回来了。”

上党的大火,关中的战事,河内的燕军,都让洛阳百姓们揪心不已,但现在王使君回来了,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这么多年了,总是如此,王使君从不曾让他们失望过。

马上的王凝之红了眼眶,因为这些百姓并不是来服役,而是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刺史府运送物资的。

刘牢之从旁叹道:“不枉使君在此十年经营,今日终于看到回馈,当年冯谖为孟尝君买的仁义,想来也不过如此。”

据说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他却烧掉了债券,声称是为孟尝君买了仁义,后来孟尝君被贬,返回封国,百姓们扶老携幼地百里相迎。

王凝之心生感动,下马和百姓们一起步行入城。

重压之下的王操之看起来瘦了一大圈,在门口迎接兄长,上前道:“阿兄可算是回来了。”

“又发生什么事了吗?”王凝之低声问道。

王操之答道:“高都城外的麦田也被焚毁了,野王的沈太守出兵汲郡,想要以牙还牙,被慕容臧的伏兵击退。”

沈劲愤怒之余,还是太冲动了,慕容臧手上有三万人,虽然无心进攻,但对沈劲一直提防得很,尤其是最近上党郡内接连大火,慕容臧早就防着沈劲偷袭。

王凝之点点头,高都的事不算意外,沈劲有些不应该,但可以理解,毕竟上党是他的辖区,他的压力也很大。

谢道韫还没有回来,王凝之回了冷清的后院,一个人坐了会,手里拿着小儿子的玩具发呆。

沈劲的失败也许是个机会,慕容臧如果有所松懈,司州军正好先拿他开刀。

休息之后,王凝之到堂上接见王操之、刘德秀和范宁等人。

谢道韫不在的这段日子,偏偏发生这么多事,几人都有些焦头烂额。

王凝之从容笑道:“这阵子辛苦你们了,人员和物资这么快能够聚齐,都是你们的功劳。”

刘德秀苦笑道:“使君高看我了,前阵子我已经濒临崩溃,若不是使君及时派出信使沿途号召,我这早就撑不住了。”

王操之更直接,“阿嫂何时才能回来?”

“应该快了,就这几日,”王凝之笑道:“出发之前有书信给我,算时间应该差不多了。”

王操之舒了口气,“那便好,我一直是按之前的流程在做,可今时不同往日,我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所以要多加学习,怎么能什么事都指望你阿嫂,”王凝之无奈道:“萧规曹随,也不能完全不动脑子。”

王操之低下头,他缺少应变,遇上大事就有些手忙脚乱的。

刘德秀替他解围,“刺史府的事,主要是我的责任,使君要怪就怪我。”

王凝之摇头,“我没有要怪谁,但大家都要往前看,不可固步自封,凭着一个县或者一个郡的经验来治理一个州,肯定会误事的。”

这话有些重了,几人站起身来躬身致歉。

王凝之挥手示意他们坐下,看向不说话的范宁,笑道:“武子可有教我的?”

范宁正襟危坐,“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使君此战必胜。”

善人用七年的时间教导百姓,就可以让他们去参加战斗。

王凝之已经用了十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