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9章 人生不得长欢乐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在司马昱以为事情快要解决的时候,五万荆州军顺流而下,进驻武昌。

同时,一封奏疏送到建康,征西大将军桓温再次请求朝廷还都洛阳,修复王陵。

这个要求乍一听,非常正义且合理,但有一个小问题,这时的洛阳还在前秦人手里,估摸着人家不会同意建康朝廷搬回去。

所以桓温带着荆州军亮相了,一副我看看是谁有意见的态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司马昱有些招架不住,手下群臣也是无计可施,毕竟桓温的要求天然的政治正确,不好直接反驳。

虽然大家都想偏安江南,可不能明确拒绝北伐,只能谈困难。

王羲之很快也得到这个消息,将儿子拉到身前一顿臭骂,怪他引狼入室。

“这事与我何干?”王凝之狡辩道:“北伐一次不成,自然就会有二次、三次。”

话虽如此,但结合之前所说的土断一事,王羲之哪能不知道儿子参与其中。

“再不老实交代,我就回会稽去,看你在京城怎么折腾。”

王凝之讨好地拉着父亲坐下,“阿耶可不能走,现在回会稽就是向王蓝田认输,而我去了相王府,也要在王坦之之下,这怎么行!”

“少拿这些话搪塞我,”王羲之用力甩开儿子的手,“你可知道,桓温大军东进,那就是逼宫。”

王凝之点头承认,反问父亲:“那阿耶觉得是不应该北伐,还于旧都,还是不应该实施土断,缓和矛盾?”

“这些都不是逼宫的理由。”王羲之仍十分严厉,但语气稍有缓和。

王凝之撇撇嘴,逼宫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王敦都直接杀进建康城,将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给软禁了,桓温和他比起来,简直不要太温和。

东晋朝廷是典型的不作为,将一手好牌给打烂了,不然以一个统一的南方,对上支离破碎的北方,有很多机会可以收复失地的。

这也是王凝之说服桓温插手二王之争的理由,因为仅凭荆州军的力量,北伐还是很困难的,但若能掌控朝局,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后面刘裕的北伐之所以能够气吞万里如虎,那是因为他先控制了朝廷,而桓温大权在握后,始终有些扭捏。

王凝之又拿民生多艰和土断的意义说事,总算是安抚下了父亲。

王羲之是北伐的反对派,但要是说为江南百姓做点事,他是愿意的。

他做不到像谢安那样心安理得的隐居,所以坟头立誓,其实是为了自断后路;他也不是那种将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搞对立的人,所以不会因为土断有益于北伐而拒绝。

几天后,撇下大部队东进的桓温抵达姑孰(今马鞍山市当涂县),一连几次向朝廷上书,要求北伐和迁都洛阳。

司马昱不可能同意迁都,但迫于压力,下诏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负责北伐事宜。

桓温收到诏书后,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继续顺流而下,抵达石头城。

石头城扼守在长江和秦淮河的交汇口,建康号称龙蟠虎踞帝王州,龙蟠指的是钟山,虎踞便是指石头城这个重要的防御堡垒。

司马昱亲自到城外迎接这个老朋友,分别的这十年,司马昱在扬州统领朝政,桓温在荆州西征北伐。

“怎敢劳殿下相迎。”桓温远远地便下马行礼。

司马昱快步上前抓住桓温的胳膊,笑道:“几年不见,元子怎么变生分了。”

桓温客气地回了一句,“今非昔比,怎敢在殿下面前无礼。”

两人相视一笑,一起从阖闾门进入皇城面见天子。

走完这个形式后,司马昱便要带着桓温去自己府上喝酒。

桓温爽快同意,又道:“喝酒怎么能少了谢无奕,听说逸少也在京中,殿下将这二位一并请来才好。”

司马昱正好想打打感情牌,自然无有不应。

四人相聚后,先叙别情。

谢奕痛饮几杯后,不禁感慨:“人过中年,离别之事就多了,总是让人伤感,只有这杯中物,才能让我稍微舒缓。”

“这些年没有无奕找我饮酒,我也常觉寂寞。”桓温想起谢奕在荆州时整天拉着自己喝酒的场景,不禁莞尔。

王羲之叹道:“你们尚在壮年,而我却已是年在桑榆,更觉惆怅。”

司马昱怀念的则是那段大家都无事一身轻的日子,“如今琐事缠身,片刻不得闲,大好光阴都虚度了。”

几人共饮一杯,都大笑起来。

大家都默契地没有去谈论朝堂上的事,对于他们来说,这次相聚十分不易,也许过了今天,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顿酒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方才散场,几人都酩酊大醉。

王凝之早已在府外等候多时,忙上前帮着将醉得不省人事的父亲抬上牛车。

谢奕踉踉跄跄地自己走了出来,用力地拍了拍王凝之,高声道:“还是年少好,少年好。”

扑面而来的酒气差点没把王凝之给熏过去。

王凝之有些懵地将岳父大人也扶上牛车。

这时桓温在一个侍女的搀扶下走了出来,看到王凝之,笑道:“今日真是难得的畅快,此中情谊,你这样的小子是不会明白的。”

王凝之不与醉汉争辩,恭敬地目送一队亲卫护送着桓温离开,他这才牵起牛车,缓缓地朝朱雀桥方向前进。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他怎么会不明白。

翌日的朝会,桓温再次上奏,请求朝廷在他收复洛阳后,能够考虑还于旧都。

大臣们自然都不答应,以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周边群狼环伺为由,进行了拒绝。

桓温知道是这个结果,又道:“那迁都可容后再议,但重筑城池,修缮皇陵,都需要大量人力,不知这些如何安排?”

言下之意,就是他可以率军收复洛阳,但建设的事总该朝廷出钱出力吧。

大臣们再次推诿,什么之前殷浩北伐耗费不少,浙东最近闹灾之类的问题全扯出来了。

桓温已经做足了铺垫,于是图穷匕见,“既然如此,那便再行土断之法,这样既可以增加朝廷赋税,又可以有人去北方服役。”

这个提议打了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大家窃窃私语,四下张望,最后一起看向了司马昱。

司马昱也没想到桓温在这等着,斟酌着说道:“兹事体大,还需再多方商议下,不能仓促决定。”

桓温则步步紧逼,“只是要求定下方略,又不是即刻就办,有何可商议的?”

土不土断的,司马昱其实不在乎,他怕的是桓温以此事为由,直接干涉朝廷事务,于是再次拒绝:“这件事十分棘手,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主理。”

司马昱的第一反应是断了桓温自己操刀的念想。

可惜他判断失误了,桓温朗声道:“王逸少如今正在赋闲,不就是现成的合适人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