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4章 羌族刘玄德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这么一叫好,桓温倒是想起他的身份来,解释了一句:“叔平莫要介意,我只是一时感慨。”

本来以他的身份,吐槽两句王衍也没什么,但当着人家后辈的面,就多少有点不合适了。

王凝之哪里在意这个,他很赞同桓温的话,“大将军说的在理,在其位就当谋其政,岂可尸位素餐,只喜欢清谈,大可以去竹林。”

言下之意,就是喜欢清谈的可以学学嵇康,不要出来做官。

这话比桓温的本意还要极端,毕竟他闲暇时还是喜欢找人浅谈两句的。

众人听在耳里,都觉得王羲之家的二郎为了讨好桓温,有些没节操了。

王凝之看到众人表情,反应过来,笑道:“殷鉴不远,难道不该反思吗?”

一语双关,殷可以是指殷商,也可以是指殷浩。

他不能说王衍的坏话,但殷浩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大可以拖出来鞭尸。

桓温来了兴趣,“叔平如何看待兴亡?”

他大权在握,正在谋划逆天改命,所以方才袁宏的话听来才特别刺耳。

王凝之知道桓温想得到什么答复,斟酌着说道:“天意从来高难问,所以兴亡之事,非我所知,但天道酬勤,依此来看,兴大约还是要靠争取的。”

话虽然隐晦,但在座的肯定都听懂了。

桓温笑着点点头,就此结束这个话题,天下是打下来的,他岂会被虚无缥缈的兴亡更替之说束缚住手脚。

再说了,司马家都可以,他有什么不行的。

走水路到达南阳后,大军转为陆路北上,于永和十一年八月抵达伊水。

对岸的姚襄探知桓温北上的消息后,早就停止了攻城,但桓温派人卡在他回许昌的路上,他想装作无事发生地默默回家,也是不可能了。

所以当东晋的北伐大军在伊水南岸安营扎寨后不久,姚襄便派人渡河过来面见桓温。

中军大帐之中,桓温居中而坐,桓冲在他斜下方,武将以桓石虔为首,谋士以郗超为首,分坐两侧。

姚襄派来的是他的参军薛瓒,太原人,自姚襄他爹姚弋仲那个时候起,就在这支羌人部队之中效力。

桓冲代替他哥问话:“薛参军此来,不知所为何事?”

薛瓒态度恭敬,答道:“我家将军知道王师是为洛阳而来,愿意效犬马之劳。”

桓冲笑道:“不必了,些许毛贼,不难料理。”

“之前诸多误会,都是因为殷浩从中作梗,如今王师到此,我等愿意化干戈为玉帛,重回王师麾下。”

“可以,让姚将军过来便是。”桓冲答应得很爽快。

薛瓒为难道:“将军一人到此,下面的将士恐怕不放心,烦请王师退后一些,将军自当率众前来请罪。”

王凝之听着这话有些耳熟,像是淝水之战的台词,张张嘴准备提醒,但看到郗超等人都是一副看笑话的样子,忙又闭嘴了。

果然听到桓冲答道:“大军移动多有不便,还是请姚将军过来为好,既然要降,总得拿出点诚意来。”

薛瓒沉吟片刻,换了个方案,“既如此,烦请桓公渡河受降,将军必定率领我等在路旁拜迎。”

不等桓冲答话,桓温便不耐烦道:“我是来收复中原的,姚襄要降就降,不降就战,隔着一条河派使者算什么事。”

说完便让人将薛瓒给带了出去。

桓冲只是脾气好,敷衍两句而已,并不是相信了对方要投降的鬼话,“看样子姚襄是打算凭借伊水与我们开战了。”

郗超这时才笑道:“看样子还是老一套,打算伏兵两侧,等我们过河后偷袭。”

江北有密林可以藏人,姚襄是想用投降吸引桓温过去,然后伏兵尽出,打桓温一个措手不及。

他这一招,当年已经在殷浩身上用过了,但就算没有这个前科,桓温也不可能上他的当。

小插曲结束,桓温开始布置明天的作战任务。

姚襄麾下不足两万人,荆州军这边则有五万,就算有条河挡着,也不足以弥补这个差距。

荆州军百战之师,实力不容小觑,而姚襄的羌人老底早就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被消耗了不少,后面补上的都是从流民里挑出来的新兵。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晋军都是胜券在握。

听完薛瓒的回话后,姚襄面无表情地没有说话。

他不想打这一仗,可又没别的选择。

投降肯定是不行的,上次闹成那样,就算建康大度,不杀自己,这辈子他和阶下囚也没什么区别了。

离开这里呢?也没有地方可以去,到处都是敌人,大家肯定会痛打落水狗。

参军权翼小心提议:“不如留下老弱,将军率精锐北上并州。”

姚襄除了作战勇猛外,还素来爱民如子,所以不少百姓都愿意追随他,哪怕是他多次战败逃亡,也总有百姓不离不弃,扶老携幼地前去投奔。

在攻打洛阳之前,姚襄已经聚众到了七万余人。

虽然这里面大部分人不能作战,但延缓桓温追击还是可以的。

姚襄摇摇头,“若只想逃走,在探知桓温北上时,我便可以走了。”

“如今敌众我寡,洛阳城里的周成还虎视眈眈,我军腹背受敌,恐怕……”

权翼的话没说完,但明显是非常不看好这场战事了。

只有姚襄之弟姚苌支持兄长,“退无可退,和他们拼了,只要赢下这场,别说洛阳,整个中原都是我们的。”

姚襄也振奋精神,“说得对,我们兄弟流落至今,确实再无退路了,不管去哪,都只能靠杀出一条道来。”

说完他召集手下将领,开始商议如何抵御桓温的大军。

晋军这边的军事会议结束后,王凝之和郗超一起走出大帐。

“看来明日会是一场血战。”王凝之感慨道,“姚襄赌上所有,就是想在这洛阳城下觅得一线生机,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的。”

郗超冷笑连连,“鼠目寸光,就算他占据了洛阳又如何,四战之地,以他的实力,根本守不住的。”

王凝之向北望去,视线似乎透过重重阻隔,看到了困兽犹斗的姚襄,叹息一声:“可惜了,姚襄这人其实还不错的。”

乱世之中,一个能受百姓爱戴的军阀,算是难能可贵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