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54章 京中琐事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在梅岗接连待了三日,建康的一群人见他迟迟不进城,都有些忐忑。

朝会下来后,谢安问王献之,“叔平一直不进京,是何打算?”

虽说还是丢了汉中,但毕竟夺回了益州和三巴之地,眼下梁州和宁州的刺史之位悬而未决,巴蜀如何防守,都需要王凝之回朝商议。

王献之笑道:“这我如何知道,兴许是还有事情没处理完吧。”

“什么事情要在梅岗处理,”谢安摇摇头,“子敬你辛苦跑一趟,问问叔平的意思。”

王献之拒绝道:“我可不敢,阿兄的性格谢公是知道的,该入京的时候他自然就来了。”

谢安瞟了他一眼,“又在憋什么坏呢?”

王献之瞪大眼睛,“阿兄素来本分,从无私心,谢公这话怕是不妥。”

谢安张张嘴,苦笑着离开了。

王家这最好忽悠的一个都变狡猾了,真是令人发愁。

好在王凝之还赶着回临漳去,没有将朝廷晾更久,和郗超整理完京城的情报后,便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回京了。

今时不同往日,王凝之再立大功,朝廷还专门派了吏部尚书陆纳到城门口迎接。

王凝之与这位吴郡陆氏的代表客气了一番,答应第二日参加朝会,便跟着前来迎接的王献之径直回家了。

见过母亲之后,兄弟俩来到书房。

王凝之问道:“这几日朝中情况如何?”

“朝中倒是无事,”王献之笑道:“只是他们都在向我打听阿兄的安排。”

王凝之点点头,“你不是一直想出去的,巴蜀如何?”

王献之喜道:“可以,蜀中山水,我向往已久……”

他说到这,顿住了,疑惑道:“阿兄不是需要我留在京城的?”

“我打算把范宁调回来,”王凝之说道:“建康风气太差,是时候整顿一下了,你正好出去避一避。”

王献之明白了,尴尬道:“阿兄是担心那帮人拿我当挡箭牌?”

王凝之瞪了他一眼,“知道就好,收收你的性子,多干点实事。”

王献之连忙乖巧地点点头。

王凝之又问:“听说舅父上书辞官,朝廷打算同意?”

郗愔是个没什么追求的人,年纪也大了,妻子离世,对他的打击不小,于是上书告老。

朝廷正在考虑此事,主要是徐州的位置太重要,由谁接手是个大问题。

王献之答道:“前阵子是商议过,但最近又没提了。”

王凝之冷笑着说道:“这是因为我要回来了,他们不想我介入此事,想等我走了再商议。”

王献之恍然大悟,“我就说怎么没下文了。”

王凝之对自家这几个弟弟真是不抱什么希望,政治上太单纯了,“你觉得朝廷会让谁接手?”

“应该是王文度,”王献之想了想,“论出身、资历和忠心,他都是不二人选。”

王凝之点头道:“我猜也是,那就让给他,正好将他调离京城。”

王献之犹豫了下,“为何不将谢安石调走,他可比王文度难对付。”

“朝廷不会放的,”王凝之笑道:“现在是内有谢安石,外有桓幼子,都是提防我的。”

现在的局面,是建康以谢安和王坦之为首,桓冲作为桓温的接班人,掌握荆州、江州和豫州,王凝之则占据司州、冀州和幽州。

王献之对这种复杂的制衡关系有些挠头,叹道:“阿兄同意我离开京城,我真是松了口气。”

王凝之想起一事,又笑道:“京中有流言,余姚公主对你青睐有加,想让太后赐婚。”

余姚公主即是司马道福,本是桓温次子桓济之妻,桓济夺权失败后,被流放长沙,司马道福便与他和离,回了建康。

王献之涨红了脸,有些生气,“都是无稽之谈。”

“恐怕真有人这么想,”王凝之为这个弟弟也是操碎了心,“舅父一退,嘉宾守孝,郗家便式微了,你们又无子嗣,他们便想趁机用这个公主拉拢你。”

王献之仍是一脸怒意,“我是不会跟姊和离的,更不会娶什么公主。”

郗道茂是他表姐,哪怕婚后王献之仍以姊相称。

王凝之拍拍他,“有我在,怎么会发生这种事,你安心准备去蜀地吧。”

王献之委屈地点点头,“他们不知道怎么对付阿兄,便把主意打到我身上,实在可恶。”

“这种伎俩,能有什么用?”王凝之不屑道:“你明日与我一同上朝,我替你出了这口恶气。”

这次回来,王凝之便打算将这些事一并处理了。

翌日,兄弟俩一起出现在宫城外。

王凝之久不在朝中,认识的官员不多,王献之在边上一一介绍。

不过除了少数几个名字,其他人根本提不起王凝之的兴趣。

繁琐的入宫行礼流程走完后,大家纷纷落座。

朝廷先遣内侍宣读了对王凝之此次立功的褒奖,加官进爵是不可能了,只有长长的一串物资奖励。

王凝之起身谢过,没有推辞,不要白不要。

接下来的议题,自然是巴蜀之地接下来的安排。

秦人占了汉中,随时可以窥探蜀地,朝廷不求蜀地能给朝廷带来什么好处,只求不要再出事就行了。

王坦之出言道:“叔平方从巴蜀回来,想必有解决之道,愿闻高见。”

“不敢当,”王凝之回道:“秦人肯定不会罢休,朝廷除了派军驻守梓潼和巴西等地,别无他法。”

王坦之又问:“叔平觉得需要多少人,才能保证巴蜀的安全。”

王凝之笑道:“这可不好说,得看什么人了,有能力的,两万人足矣,夸夸其谈的,给他十万也守不住。”

这话的讽刺味道有些浓了,谢安出面道:“叔平离开时,应该已经做了部署,那你觉得眼下朝廷还需要做些什么?”

“那就简单了,”王凝之立马道:“我举荐王献之为梁州刺史,坐镇垫江,保证巴蜀之地固若金汤。”

他这话一出,大殿上顿时安静下来。

这是演都不演了,直接就让自家兄弟担任一州刺史之职。

连当年的桓温,都没有这么做的,好歹走个正常举荐的流程,让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跋扈,王凝之实在是太跋扈了,这是所有人的直观感受。

身居高位的几位大佬面带怒意,其他人则一副事不关己状。

御座上的司马曜有些好奇,也有些惊讶,但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