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7章 一半名士,一半枭雄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桓温这话,仍有试探的意思。

但王凝之很坦诚,“ 我在京中等候多时,桓公仍按兵不动,想来是不打算要豫州了。”

郗超与桓温对视一眼,替他发问:“叔平觉得应该逼迫朝廷?”

“不然呢,”王凝之对这俩的瞻前顾后很无奈,“难道还指望朝廷主动交出豫州?”

桓温一半是名士,另一半才是枭雄,所以做起事来总想求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但如果想夺天下,哪有等着别人放手的道理。

郗超觉得还没到时候,解释道:“谢氏执掌豫州十余年,根深蒂固,若是我们操之过急,恐怕会适得其反。”

王凝之知道他们的心思,直接点破,“桓公若是想等谢氏的豫州败于鲜卑人之手后,再出面收拾残局,我以为不妥。”

桓温打了个哈哈,笑道:“怎么会,我素来与谢氏交好,不忍夺其基业。”

王凝之对他的托辞置若罔闻,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临行前我去拜见谢安石,他仍拒绝出山,所以豫州之位将由谢万石接手,他的性情桓公是了解的,燕军南下,豫州必败无疑。”

桓温这才严肃了表情,“安石这是置谢家于不顾吗?”

从谢安杖打车夫的表现来看,兄长的死和家族的重担让他有点挣扎,但很快他又坚持了初心。

这个细节讲过之后,王凝之转而说起了北方的形势,“燕军拿下北豫州,兵锋便可直抵淮河,到时别说洛阳了,连荆州和徐州都将被拦腰截断,腹背受敌。”

这不是夸大其词,历史上的前燕,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便一路从黄河平推到了淮水,整个中原的晋军不堪一击,一路南逃。

如果不算沈劲在洛阳的坚守,前燕花的时间就更少了。

桓温再次犹豫了,他只想削弱谢家在豫州的影响力,而不想把豫州送给鲜卑人。

郗超提议道:“不如上书建康,重申北境的危急,要求朝廷慎重考虑人选问题,而我们这边增加南阳的兵力,一旦鲜卑人进攻颍川,便可及时支援。”

这是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明知羊圈有个洞不去补,等有羊跑了再做补救,顺便将看羊的人给收拾了。

王凝之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毕竟他在最前线,更希望豫州能保护他的侧翼。

桓温为了安抚他,主动提出对洛阳进行物资补给,还承诺会尽快调水军北上,支援黄河防线。

王凝之失望至极,绕一大圈过来的成果,只能说聊胜于无,他婉言谢绝了桓温让他多留几日的建议,连夜离开了江陵,北上洛阳。

郗超送别了表兄,回来见桓温。

“叔平看起来十分焦虑,鲜卑人像一把刀悬在了他的头顶。”

桓温感叹:“确实不容易,年轻一辈中,能做到他这样的,仅此一人。”

郗超点头称是,但他有些看不懂这个表兄的坚持,疑惑道:“洛阳城太大,还残破不堪,又位于四战之地,并非好的选择,他为何执迷于那里?”

桓温笑道:“因为那是洛阳,其他城池如何比得了。”

深秋的郊野,越往北走,越显得荒凉,百姓们结束了今年的劳作,开始为漫长的冬季做准备,割草,拾柴。

洛阳城周边也是如此,流民们四处收集过冬物资,躲进了没有防御的城内。

金墉城已经容不下更多的流民,大家便聚集在洛阳城的西北角,尽可能地靠近安全的地方。

王凝之回城时,穿过一个个经过修缮,但仍然四处透风的民居。

百姓们看到他的队伍经过,眼中并没有多少神采,这些人都是才逃难过来的,期待得到保护,但长久以来的颠沛流离让他们麻木。

金墉城内的情况要好得多,抢先进入的流民抬头看到高耸的城墙,还有来回巡逻的军士,心里便能踏实下来。

沈劲见到王凝之,总算是松了口气,守城的事他可以搞定,可每天看着城外越来越多的流民,他的压力与日俱增。

王凝之站上城楼,看着底下那些茫然无措的流民,心里也不是滋味。

“叔平,这几个月的流民越来越多,我们一直卡着不让进也不是办法,万一有人煽风点火,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沈劲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王凝之盘算了一下,伸手往前虚空划了一道范围,“依靠原来的城墙,我们再往外扩一个城出来,你看如何?”

金墉城北靠邙山,东西两侧挖有护城河,南面是洛阳城墙。

王凝之的意思,是往南边扩建,借助原有的洛阳城墙,这样只用再建两道墙便可以圈出一个新的城来。

沈劲觉得可行,但对安全有所疑虑,“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和器械,城池扩大,防御就变得薄弱了。”

这点其实不是问题,人多了,兵员就有了,守城器械可以再造。

“荆州最近会再送一批军资过来,你说的这些都可以解决。”

沈劲大喜,“那没问题了,明日我便召集人手商议,争取早日动工。”

王凝之点点头,转身看向东方。

东晋的泰山太守诸葛攸已经和前燕大司马慕容恪交上手了,徐州刺史荀羡也率军北上,想要夺回青州之地。

“世坚,情况比我之前想的要差,燕人若是大举进犯,周围的州郡难以自保,一旦中原沦陷,洛阳就是最后的避难所。”

沈劲挑挑眉,“这词听着新鲜,不过我来这里可不是为了避难的。”

“不是我们,是他们,”王凝之指了指城下的那些流民,“他们将活下去的希望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沈劲早就做好了把命留在洛阳的准备,笑而不语。

王凝之偏头看了看他,想起他的家世,“你还有未完之事,不要老想着死。”

“什么未完之事?”

“你父亲死于旧将吴儒之手,等这场仗打完了,我放你回去报仇。”

沈劲一想到这人,便咬牙切齿,愤然道:“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我有命回去,一定亲手了结了他,再向朝廷请罪。”

王凝之大笑道:“等我们守住洛阳,你想杀就杀,朝廷哪里会管这个。”

当年桓温为报父仇,连杀仇人的三个儿子,还被传为佳话。

可惜了,让桓温孤注一掷的,一辈子好像就这么一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