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3章 桓温慨神州陆沉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桓温正在看各地传来的情报,郗超领着王凝之直接走进厅内,拱手道:“桓公,王叔平到了。”

王凝之恭敬地行了一礼,“参见大将军。”

桓温放下手中的信笺,笑道:“叔平来了,路上还顺利吗,逸少近来可好?”

“一切顺利,家父也一切安好,正在筹备土断一事,大将军想必已经收到方略了。”

桓温点头道:“不错,逸少行事果决,早该到建康承担重任。”

两人坐下后,三人一起聊了些京城里的闲话,桓温吩咐道:“叔平你才到,先歇息几日,让嘉宾带你熟悉一下,具体事务后面再做安排。”

王凝之对将军府的事务是两眼一抹黑,桓温这么说,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他想多了,掾这个官职,就是负责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换句话说,根本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

在江陵待了十余日,北伐一点动静都没有,桓温倒是召见了几次,但每次都是和一帮文士坐而论道。

一来二去,先和那些参军、别驾、主簿之流混熟了。

正如郗超所言,里面真没什么可用之材,连清谈水平都差了建康几个档次。

唯一能让王凝之多看两眼的,还是个后世的名人,囊萤夜读的车胤,眼下担任征西长史,从那个故事也能知道,是个家道中落的穷苦出身。

在参与了几次乏味的清谈之后,王凝之索性学起了郗超,找各种理由推脱,不再参加了。

桓温知道他们是看不上荆州这些人,并不强迫。

无事可做的日子,王凝之拉着郭宝、李寿二人到城外去打猎,其实就是练习骑术和射箭。

冲锋陷阵是不打算了,但多点保命能力总是好的,再不济也锻炼了身体。

到了三月,探子传回消息,占据许昌的姚襄出兵攻打洛阳的周成。

姚襄是羌人,后赵灭亡后,其父姚弋仲带着他投降了东晋,但并未南下,而是继续留在中原抢地盘。

永和八年,姚弋仲去世,姚襄几次败于前秦之后,这才领军南下,朝廷将他安置在谯城(今安徽亳州)。

他和豫州刺史谢尚一见如故,两人还一起讨伐过叛军,不过大败而归。

这样的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对姚襄心存忌惮的大名士殷浩开始各种小动作,一会派刺客,一会派军偷袭,想吞并姚襄的部众,但都未能成功。

然后最离谱的一幕来了,殷浩率军北伐,居然让姚襄率部作为先锋。

很难理解殷浩的脑回路,但姚襄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直接在中途设伏,反戈一击,大败殷浩,斩杀擒获万余人,建康朝廷为北伐辛苦攒下的粮草辎重都为其所有。

这事之后,姚襄上书朝廷陈述殷浩的罪状,同时为自己请罪,但建康朝廷再蠢,也不可能接受他了。

于是双方摩擦不断,好在姚襄部下都是北方人,对江南兴趣不大,所以他选择了率部北上占领了许昌,劝课农桑,积攒实力。

周成则是冉魏的将领,冉氏败亡后,他投降了东晋,不过建康朝廷并无染指黄河的打算,他观望了一阵后,选择了脱离东晋,占领洛阳自己单干。

姚襄攻打洛阳,就是想找个软柿子捏下,扩大自己的领土。

眼下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这片区域,被秦、燕、晋三国合围起来,没有哪家不想吃下,但又相互顾忌,这才让几个小军阀在里面当起了大王。

这些人主打一个有奶便是娘,今天北边的前燕来了,他们投降,明天西边的前秦来了,他们也投降,后天又觉得应该回归正朔了,便将降表送往南边的东晋。

除了不挪窝,别的条件都好说。

收到北方的情报后,桓温的大都督府开始快速运作,他先遣帐下都护高武北上,占据鲁阳(今平顶山市鲁山县),遣辅国将军戴施领水军进入黄河,进逼洛阳。

同时桓温上书朝廷,要求徐州、豫州出兵协助。

这年六月,桓温亲率大军自江陵北上,先抵达襄阳,镇守此地的是桓温的幼弟桓冲。

打起仗来,桓温主要依靠的还是自家人,他的儿子虽然不成器,但兄弟里面有桓豁和桓冲可以镇守一方,子侄里有桓石虔和桓石民这样的勇将。

王凝之第一次参与战事,有些紧张,但面上还是一副淡定模样,跟在郗超和袁宏等人身边。

大军出襄阳后,桓温带着一众幕僚坐船走水路,沿淯水北上。

对于打过灭国之战的桓温来说,区区姚襄和周成,他根本没放在眼里,命人在船楼上设席,摆上茶果,与众人欢聚。

正值盛夏,从高处远望,一片郁郁葱葱,山河连绵,纵横交错,令人豪气顿生,有指点江山之意。

王凝之长舒口气,真正地放松下来。

众人闲话几轮后,桓温站起身,对着北方眺望良久,感慨道:“神州陆沉,百年丘墟,都是王夷甫等人的过失。”

王衍,字夷甫,西晋时的名士典范,相貌出众,风姿详雅,喜欢清谈,爱好老庄。

不过他最大的本事还是苟且偷生,哪怕在八王之乱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上,他也一直苟到了最后。

可惜这场司马家内斗的胜利者司马越没过两年,就在内忧外患中惊惧而死,被推举为元帅的王衍很快成了石勒的俘虏。

在这种情况下,王衍还没有放弃,跟石勒表示自己压根就不喜欢政事,同时劝石勒称帝。

羯族奴隶出身的石勒闻言大为震撼,刷新了自己对名士的认知,所以没有像对待其他西晋的王公贵族那样,直接拖出去砍了,而是让人在晚上把墙推倒,压死了这位尘世以外的人物。

桓温的话让王凝之有些尴尬,毕竟王衍是他的叔爷爷,王导带着司马睿来到江东,正是王衍准备的狡兔三窟之一,可惜他自己没用上。

正在王凝之犹豫要不要和这位叔爷爷划清界限时,同坐的袁宏接口道:“国运自有兴废,哪里是他们的过错呢。”

桓温脸色一变,他平日虽然也喜欢清谈,但眼下披甲出征,态度自然不一样了,于是转身对着众人说道:“听说当年刘表有一头千斤巨牛,吃十倍的草料,负重远行却不如一头瘦弱的母牛,魏武进入荆州后,直接将它杀了犒劳军士。”

这话一出,不仅袁宏脸色苍白,其他人也是一脸震惊。

只有王凝之抚掌称好,众人为之侧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